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漢蘇武

鎖定
昨晚,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經過四年精心創排的大型歌劇《大漢蘇武》在西安撩開了神秘的面紗,首次進行公開首演。強大的陣容,恢弘的氣勢,大氣的舞美,磅礴的音樂,55歲的米東風寶刀未老,歌聲依然大氣而渾厚,整台歌劇雖然有深沉,有悲壯,有蒼涼,但卻昂揚着向上的力量。
中文名
大漢蘇武
性    質
大型歌劇
演出地點
陝西西安
演出團隊
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
導    演
陳蔚

大漢蘇武歌劇介紹

“中國式美感”
《大漢蘇武》是陝西製造的原創歌劇,也是我省繼《張騫》《司馬遷》之後“大漢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陝西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可以説舉全院之力創排了這樣一個大型的歌劇,《大漢蘇武》的劇本創作為歌劇奠定了卓越的框架和視角,情節集中凝練,故事線條清晰,故事講述乾淨而不刻板,寫歷史人物,又跳出歷史劇的拘謹,達到歷史劇的莊重與傳奇劇的曲折相統一。
概括
昨晚是《大漢蘇武》的首場演出,全場座無虛席。《大漢蘇武》不僅具備了歌劇的世界性語言,還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有着獨特的藝術氣質和衝擊力。記者注意到,整台歌劇的音樂雖然沿襲了西方歌劇的高端大氣,注重和聲和調性。但中國傳統音樂元素顯而易見,有獨特的中國式美感,特別是其中有一段秦腔武士的震撼出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劇運用了秦腔的演員和元素,卻不侷限於單純的秦腔表達,在表演手法上將民族生態和現代藝術形式巧妙融合,用現代舞混搭秦腔呈現雙簧表演形式,極富新意,在西安演出更是讓觀眾感到了一種天然的親切。

大漢蘇武主演介紹

米東風“寶刀未老”
蘇武最大的特點就是持節不改,然而這種精神在著名歌唱家米東風身上也得到了體現。早在《大漢蘇武》開始排練的新聞發佈會上,導演陳蔚就曾透露,蘇武就是為米東風量身打造的。從35歲的張騫到45歲的司馬遷再到55歲的蘇武,米東風在歌劇中完成了對“西漢三傑”的塑造。三個漢代傑出的歷史人物,卻是三種不同的民族精神,米東風坦言自己也堅守了三十年:“這一次我下的工夫最大,時隔多年再去演歌劇男主角,壓力很大,從接演開始,我就在努力練聲,努力做到最好。雖然年齡大了,但對人物卻理解得更深了,隨着歷練的增加,我相信我更能融進蘇武的內心世界。”從昨天演出效果看,米東風真是“寶刀未老”,他的詠歎調餘音繞樑,讓人沉醉。 [1] 

大漢蘇武相關新聞

20年前,一部歌劇《張騫》以其獨特的西北氣質和民族音樂與西方歌劇音樂結合的方式,讓觀眾眼前一亮,被譽為“中國西部歌劇的典範”。隨後,一部《司馬遷》同樣續寫了“大漢三傑”的歌劇夢。接着,又一部描寫漢代人物的歌劇《大漢蘇武》在陝西西安人民劇院首演,從而完成了陝西藝術家們的歌劇“大漢三傑”的歌劇夢。
而幫助陝西演藝集團完成這一歌劇夢的不僅有編劇黨小黃、主演米東風,更有北京的歌劇藝術家們,作曲郝維亞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導演陳蔚為中國音樂學院表導演教研室主任,而主要演員薛皓垠、張海慶、彭康亮和周曉琳也是活躍在國家大劇院舞台上的年輕歌唱家,北京與陝西的藝術家們共同打造了這部充滿了愛國情結的歌劇力作。
記者在歌劇《大漢蘇武》的現場看到,大幕開啓,一曲秦腔響起:“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兩個金色武士一個唱一個舞,把蘇武故事的緣起交代得十分詳盡,隨後,舞台上出現了蘇武受命出使匈奴,把漢民族的友誼帶到了北方草原。在他即將回國的時候,匈奴內部發生了謀反事件,漢使副將張勝參與其間,累及蘇武,從此蘇武流亡在匈奴,開始了顛沛流離,茹毛飲血的日子。歌劇運用了西方歌劇的藝術形式,以詠歎調、宣敍調、重唱、合唱等營造出蘇武不屈的性格和對祖國持之以恆忠誠的氣節。在音樂中,郝維亞不僅運用了西方歌劇的表現形式,更加入了古樸的西北民族音樂,特別是硬弦板胡、壎、琵琶、竹笛等民族樂器的運用,使得觀眾在各個人物西方歌唱方法中感受到民族的韻味。
很多專家看過首演的《大漢蘇武》,對該劇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中國歌劇研究會會長、著名作曲家王祖皆讚揚導演陳蔚女士非常懂戲曲的運用,《大漢蘇武》唱作俱佳,不少唱段均具有現代感,對民樂的運用讓人耳目一新。據悉,該部歌劇正在聯繫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事宜。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