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鎖定
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是用象牙製成,背厚齒薄,共有16個細密的梳齒,梳身採用鏤雕技術,雕出由3行條孔組成的“8”字形圖案,是迄今為止原始社會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為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4] 
中文名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別    名
鏤雕旋紋象牙梳 [3] 
時    期
新石器時代
發現時間
1959年
發現地點
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
保護措施
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發現經過

1959年,在修建京滬鐵路的過程中,在泰安大汶口鎮的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一些年代久遠的陶器碎片和墓葬,於是文物部門展開搶救性考古發掘。隨着大規模的發掘,一個令世界為之震驚的發現呈現 在世人面前,這就是大汶口文化。 [1-2]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位於泰安市的大汶口鎮,分佈在大汶河兩岸,遺址總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遺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發展的全過程,距今6200至4600年,跨度達一千六七百年,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屬於父系氏族社會,為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出土的文物有上千件,其中有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質料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異常精美。生活用具有鼎、豆、壺、罐、缽、盤、杯等,分彩陶、紅陶、白陶、灰陶、黑陶幾種。生產工具有磨製精緻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磨製骨器。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文物介紹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這件象牙梳略星長方形,上端鑽3個員孔,邊緣還刻有溝槽,似為鑲嵌之用。主體部分鏤出由3行條孔組成的旋紋圖案,並內填“T"形花紋。下端共有17個細密的梳齒象牙梳造型美觀,工藝精緻,是迄今為止遠古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製成,背厚齒薄,共有16個細密的梳齒,梳身採用鏤雕技術,離出由3行條孔組成的8"字形圖案,是迄今為止原始社會保存最為完好的梳子。與此同時,還發現了象牙筒,可能是裝梳子的用具。在許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過骨簪、玉鬙、玉髮箍等固定髮式或美髮的用品,可見當時的人們十分重視梳理頭髮,並流行梳大汶口文化後期,社會財富日益豐富,出現了財產及社會階層的分化,這種分化在大汶口墓葬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在大汶口100餘座墓葬中,有些墓空無所有,多數墓葬只有幾件簡單的陶器或石器,而少數大墓的隨葬品卻多達100多件。這些大墓不僅擁有大量製作規整、器類繁多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和工具,更有貴重的象牙器、玉器鑲嵌松綠石的骨離工藝品。這件鏤雕旋紋象牙梳即出自一座大墓,墓主人生前應該是一位社會地位顯赫的人物。

大汶口文化象牙梳保護措施

2013年8月19號國家文物局發佈《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共有94件(組)一級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含青銅器、陶瓷、玉器、雜項等四類。據悉,為加強文物出境展覽的規範管理,切實保證珍貴文物尤其是一級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損品安全。其中包括收藏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鏤雕旋紋象牙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