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慶日報

鎖定
大慶日報是大慶市委的機關報,它於1960年3月29日籌建。《大慶日報》的前身——《戰報》是當年中共大慶石油會戰工作委員會的機關報,創刊於1960年4月13日。 [4] 
中文名
大慶日報
外文名
Daqing Daily
類    型
大慶市委機關報
籌建日期
1960年3月29日
前    身
《戰報》
創刊時間
1960年4月13日
固定職工
328名

大慶日報報刊信息

大慶日報日報創立

大慶日報 大慶日報
《大慶日報》從會戰初期的第一期《戰報》開始,經歷了《大慶戰報》《大慶報》《大慶日報》幾個不同歷史時期,它在大慶石油大會戰中誕生,在改革開放中發展。
截至 1999 年 12 月 31 日,共出報 9721 期;《大慶日報》的創刊、發展,是大慶油田從會戰艱苦創業到建設中國北方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的一個縮影。它為堅持以 “ 兩論 ” 為指導,發揚奮鬥、自力更生精神 , 為 “ 要甩掉我國石油落後帽子;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 的 “ 老會戰 ” 們記錄下了戰鬥的史詩,為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大慶人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頌歌,為推動我市以石油和石油化工為主體的各項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慶日報日報發展

45 年來,歷盡滄桑鉅變,但大慶日報社廣大職工在會戰工委、大慶黨委、大慶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努力創造有力於石油、石油化工和地方工業發展,有利於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和社會穩定的良好輿論環境,在實踐中經受了考驗,做出了貢獻。在大力弘揚 “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 ” 的大慶精神的同時,大慶日報以報業為中心的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1] 

大慶日報發展現狀

2000年3月10日,適應報業改革發展新的浪潮,大慶日報報業集團盛裝組建,成為大慶二次創業的鼓手與號角。
超常運作,跨越發展。時值今日,經五載磨鍊,大慶日報報業集團碩果累累,已是當之無愧的報業航母。成為大慶地區、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地市級報社中具有較大影響、較強經濟實力、人才實力、技術實力和發展實力的強勢媒體集團。

大慶日報四報一網

集團四報一網,各具特色,輿論宣傳,爭奇鬥豔。
大慶日報作為市委機關報和集團母報,創刊45年來,堅持黨性原則和政治家辦報方向,筆錄時代,謳歌人民,努力發揮引導大慶輿論的主渠道作用,其服務性、可讀性逐日增強,權威性、指導性無可替代;大慶晚報作為集團主報,創辦10年來,為政府分憂,替市民解難,成為溝通人民羣眾與黨和政府密切聯繫的橋樑,“沒事看晚報,有事找晚報”的理念深入讀者心靈。瘦報版式全省獨有,大報風範無可複製,並陸續創辦了安達、肇東和齊齊哈爾三個分社,可讀性無可比擬,發行量獨步大慶,為大慶地區最有影響力的主流強勢媒體;家庭文摘報貼近生活,服務家庭,以大容量、精篩選的信息資訊,強烈濃厚的文化氣息,深受讀者喜愛,武漢、西安同步分印,發行網點遍佈全國;科學生活報立足“活着的科學”,注重報紙的實用性和專題性,以其多彩的內容、活潑的風格、新穎的版式、醒目的標題,深受廣大讀者關注,面向全國發行。大慶網圖文並茂,欄目新穎,功能齊全,參與面廣,打破了時空地域的界限,精耕細作的本地原創新聞成為世界瞭解大慶的一個重要窗口,是東北三省點擊率最高的新聞網站之一。

大慶日報多元發展

集團主體經營,屢攀高峯,多元發展,成績斐然。
依託報業無形資產,集團產業確立廣告、發行、印務三大支柱,並相應辦有報業國際旅行社、報業圖片社、報業房產交易公司、報業培訓學校、飛天滑雪場、報聯飲用水有限公司等六個經濟實體。集團組建以來,支撐和維繫報社經濟命脈的“兩報”廣告收入,從2000年不到2000萬元,到2004年一舉突破4800萬元,躍居東三省同級報紙前列。五年來,全集團累計創造營業(產值)總收入2.16億元,累計實現利潤960萬元,為國家上繳税款1400萬元,固定總資產由1997年的3800萬元增加到2001年的6540萬元,國有資本金增值率累計達到49%。集團報紙自辦發行,總髮行量從2000年的15萬份增加到現在的近30萬份,其零售量、自費訂閲率、城區發行密度等重要指標均居大慶首位。印務中心擁有衞星傳版、激光照排、彩色印刷、採編辦公自動化等現代化設備,印刷能力全市最強,技術水平多次榮獲國優和省優。集團多種經濟採用租賃經營,依託報業,壯大發展,成為集團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慶日報集團管理

集團內部管理,統分嚴細,後勤保障,逐年更新。
集團建立之初,即首開大慶事業單位改革的先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陸續進行領導體制、用人制度、分配製度、財務制度、資產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內部形成一個責權分明、績效掛鈎、管理嚴格、控制有力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運行機制,取得顯著成效,極大的激發了員工幹事業的積極性,促進了集團改革和發展。集團幾年內投入千餘萬元,採編系統全部實現網絡化,經過幾代更新發展,技術能力與水平均處於同級報社前列。辦公大樓、採訪通勤車輛等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宿舍、食堂、浴池等後勤服務一應俱全,內外綠化、美化、亮化為晚報大街增輝。黨建、職工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連年獲佳績,職工教育培訓重專業,多方位,和中國人民大學達成協議,培養人才,成效顯著。職工收入也逐年增加,到2004年底,職工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0元,名列大慶市直機關單位前列。

大慶日報人員構成

集團黨政班子現有10人,固定職工328名,其中:幹部172名,工人156名。專業技術人員211名,其中:副高職31名,中級56名,初級124名。現有黨員115名,旗下員工逾千名。
幾年來,在“尊崇創新、惟有拓展、奮發爭先”的大慶報業人工作理念的指導下,集團所擁有的母報、主報、子報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好版面獎和省地市報印刷質量獎。報社還通過各種活動與其他媒體建立友好交流關係,互通往來,交流互助,提高知名度。2005年,大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又結合報業改革發展實際,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規劃,全體員工正勵精圖治,改革創新,向現代化集團邁進。

大慶日報報刊影響

大慶日報50年輝煌

50年巨筆如椽,50年搖旗高歌。變的是幾代報人黑鬢霜染、紙筆光電,不變的是我們始終高揚時代強音、發展主旋。從發出學《兩論》號召,到傳遞會戰工委的每一道指令;從倡導“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到總結“六個傳家寶”;從報捷第一個5000萬噸高產,到叫響建設百年油田;從提出“未雨綢繆,搞好二次創業”,到確立“弘揚大慶精神、推動科學發展”;從省委熱切期盼“大慶發展要快些再快些,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要起領跑作用”,到市委科學把握“跳出大慶看大慶、站在高處看大慶、分析對比看大慶,全面開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再到明晰以打牢“四個基礎”引領“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
50年創新不懈,50年滄桑鉅變。不變的是幾代報人對肩負的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變的是我們不斷努力主動探索媒體發展規律,積極適應新形勢下媒體市場化轉型,求新、求變、求發展。1982年5月,《戰報》更名為《大慶日報》。1993年7月,《大慶晚報》創刊,憑着2萬元借款起步,晚報面向市場,高擎“沒事看晚報、有事找晚報”辦報理念,貼近百姓、關注民生。“新聞招手停”上路,創造了全國首家現場新聞接訪品牌;傳統版型完美“瘦身”,開啓了東三省平面媒體的瘦報時代。到目前,晚報已成為市民每日不可或缺的“第四餐”,其品牌價值超過10億元。迎着新世紀的曙光,“大慶擂鼓走向2000年”,大慶日報報業集團揚帆起航。2010年1月1日,按照市委要求,《大慶日報》再度改版,以更加現代、更加理性、更加貼近市委主張、貼近羣眾需求的全新面孔示人,贏得了讀者的廣泛讚譽。

大慶日報外界評價

回望50年,老報人心潮澎湃,年輕報人熱血沸騰。如何薪火相傳,把握未來,大慶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許知春生動詮釋了報人心聲:大慶油田百年不衰,大慶城市百年興旺,大慶報業百年相隨。
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李存厚在賀詞中説,《大慶日報》伴隨着全國工業戰線的一面高揚的旗幟——大慶石油會戰應運而生,50年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為我國的新聞事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衷心祝願《大慶日報》以創刊50週年為新的起點,為大慶市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更大貢獻,為我國新聞事業的歷史再譜寫更新更絢麗的華章。 [2] 

大慶日報取得榮譽

2013年1月13日,在海南三亞開幕的“中國傳媒大會·2012年會”上,《大慶日報》以其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等軟實力和盈利能力、創新能力等硬實力上所取得的成績,榮獲“金長城傳媒獎·2012中國十大地市黨報”稱號。
中國傳媒大會今年進入第八屆,是中國傳媒人的年度盛會。本屆年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十所國內頂級大學的新聞學院聯合主辦。金長城傳媒獎是為了肯定、獎勵為中國傳媒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傳媒及傳媒人而設的獎項。它是中國傳媒歷史上繼“範長江新聞獎”、“鄒韜奮新聞獎”之後,由行業協會和學術界聯合打造的又一傳媒大獎。
近年來,《大慶日報》在市委、市委宣傳部、大慶新聞傳媒集團黨委領導下,堅持“主流媒體服務主流人羣”的辦報理念,堅持貫徹“三貼近”原則,堅持改革不停步,堅持改版不鬆勁,經過四次改版後,黨委政府聲音得到及時準確傳播,基層和民生導向也逐漸顯現,報紙的新聞輿論引導能力、社會影響力、讀者親和力、整體辦報質量更上一層樓,權威性、指導性、必讀性和前瞻性日益彰顯。 [3] 
參考資料
  • 1.    大慶網 
  • 2.    大慶市人民政府 
  • 3.    大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大慶年鑑 2015: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2016.02:520-522
  • 4.    謝華編著.中國報紙創刊號圖史 第4卷:哈爾濱出版社,2013.1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