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平山之戰

鎖定
大平山之戰,是1895年2月,由馬玉昆宋慶薑桂題徐邦道程允和、宋得勝率領數路清國聯合反攻被日軍佔領的海城與日軍第三師團長桂太郎中將、第二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日軍步兵第一旅團長乃木希典少將、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少將在太平山大石橋發生的一次戰役。
大平山之戰是甲午中日戰爭的一次激烈戰鬥,雙方傷亡慘重,日軍除在戰場上傷亡300餘名外,並有大量士兵被凍傷,全軍達千人以上。清軍傷亡500餘人,據宋慶所撰《大清敕建錦州毅軍昭忠祠碑文》記載,毅軍“死於大平山者四百二十四人”。
名    稱
大平山之戰
地    點
太平山大石橋
參戰方
清帝國 日本
結    果
清軍失敗
傷亡情況
日軍300餘名外,清軍傷亡500餘人,
主要指揮官
馬玉昆
宋慶
薑桂題
山地元治
乃木希典 展開
發生時間
1895年2月

大平山之戰戰爭簡介

第四次海城反攻戰之後,緊接着就發生了爭奪大平山之戰。
1895年2月,數路聯合反攻被日軍佔領的海城。24日,馬玉昆、宋慶、薑桂題、徐邦道與日軍戰於大石橋附近的大平山。馬玉昆率部防守山北之東、西七里溝急附近村落,奮力抵抗。並馳驅於冰雪間,督隊力戰。坐馬中炮斃,重新易騎,繼續督戰。在戰鬥中,“馬玉昆被圍垓心,率其親兵闖出重圍,因見我兵尚在圍內,重複殺入,衝開一路,護之而出,其親兵百人兩次衝殺,僅剩二十餘人,戰馬三易,均被炮斃”。

大平山之戰參戰地點

大平山矗立幹遼河口南百里平原之中,西北至營口約三十里,南距蓋平約四十里,為由蓋平赴營口之要衝。其東北約二十里即大石橋,為蓋海間之孔道。其東南,則山嶺連綿,地勢險峻;其西北,則平原渺渺,一望無際。故扼大石橋可斷敵人海蓋相通之路,守大平山可固營口之外户。而蓋平失陷後,清軍竟將大石橋和大平山棄而不守,致使這兩處要地被日軍佔領。

大平山之戰戰爭經過

1895年2月,日軍第三師團長桂太郎中將接到偵察隊的報告,謂田莊台及營口方向的清軍調動,似將有收復蓋平之舉。二月五日,桂太郎命令佐藤正大佐率小野寺實少佐的步兵第六聯隊第二大隊和牛島木蕃少佐的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三大隊由海城南下援蓋。六日,佐藤抵大石橋。門司和太郎少佐也率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二大隊由析木城至大石橋,與佐藤會合。遂同駐大石橋。時日軍步兵第一旅團長乃木希典少將駐蓋平以北的飛雲寨。因兵力不敷,僅設前哨於大平山。
與此同時,日本第二軍第一師團也奉命北上援蓋。二月十日,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率步兵第二旅團長西寬二郎少將,野戰炮兵第一聯隊長今津孝則大佐及其部隊,從金州宿營地出發。十九日,山地到達蓋平。這樣,日軍第—師團便全部集結在蓋平城及其近郊。於是,乃木派步兵第一聯隊第二、第三兩個大隊赴大石橋,佐藤正則率部由大石橋回海城,正趕上二十一日清軍對海城的第四次反攻。當天下午,乃木從飛雲寨宿營地策馬抵蓋平城,與山地商談作戰計劃。二十日,乃木率第一旅團本部移至破台子。日軍在大石橋一帶的兵力更為加強了。
在此以前,宋慶已同依克唐阿商定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案,即在依克唐阿等第四次反攻海城的同一天,宋慶率薑桂題、馬玉昆、宋得勝、程允和各營“進逼大平山,如可得手,即向大石橋一路節節前進”。注1宋慶想奪回大平山,其目的有二:一是堵住蓋平通營口之大道,以加強營口的外圍防禦;一是切斷日軍蓋、海相通之路,以策應依、長等軍第四次反攻海城之戰。所以,這是一個“援海保營”的計劃。
二月二十一日,宋慶命馬玉昆率毅字右軍佔領大平山,薑桂題率銘軍進扎老爺廟和姜家房;宋得勝的毅字左軍和程允和的新毅軍駐紮營口東南的白廟子,一防蓋子大道來敵,一為馬、姜軍之後繼。是日中午,馬玉昆率部進至大平山附近,與小股日軍遭遇。在雙方騎兵的衝刺中,日兵二人被刺斃命,餘眾逃竄。清軍遂將大平山佔領。但大平山僅高二、三十丈,攀登甚易,而且沒有樹木,顯然不便防禦。大平山以南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又距敵營太近,也不利於防禦。因此,馬玉昆決定以大平山以北的西七里溝為防禦之中堅,山南麓的南大平村和山北麓的北大平村各派隊警戒。時人或以此責之,謂其“往爭大平山,不能力扼山頂或逾山屯紮以固險塞,而駐軍山陰”。注2持這種觀點的人是不瞭解大平山地勢的。大平山之險不在山上或山南,而正在山陰。
同一天,山地元治、桂太郎分別從蓋平和海城抵達蓋平與析木城之間的湯池,舉行軍事會議。會議一直開到深夜,主要討論了變守勢為攻勢的問題,並制訂了相應的計劃。二月二十二日,山地元治和桂太郎各自返回駐地。當天晚上九時,山地向師團各部隊下達瞭如下的命令:
“一、一千名敵軍(包括四門以上火炮)可能業已佔領大平山。另外,附近村莊也似有敵軍。二、師團主力將於明日(二十三日)前進至破台子。三、乃木少將率領的支隊仍在原地待命,但須派騎兵小隊於上午九時前到後馬虎嘴子;該騎兵小隊歸西少將指揮。四、西少將應率領步兵第二聯隊、騎兵一個小隊、炮兵一個大隊佔領賴家窩、滕家坨子、破橋子。五、步兵第三聯隊與衞生隊之一半應於下午二時前到達破台子。六、野戰炮兵聯隊須於下午二時前到達破台子。”注3
二月二十二日傍晌,忽降大雪。二十三日下午,雪始停。本來就遍地白雪皚皚,如今地上雪更厚。“大雪與所積之雪約二尺,未能前進”注4,因此,日軍只得暫時停止進攻。大雪使這次進攻推遲了一天。山地元治深恐延遲過久,勢將貽誤戰機,遂決定於二十四日對大平山發起進攻。當天夜裏,他向第一師團下達了進攻命令:
乃木希典率步兵第一旅團為右翼,出大平山之東,進攻東大平山、太子窩、七里溝、老爺廟等處;西寬二郎率步兵第二旅團為左翼,出大平山之南,進攻南大平山、土城子等處;師團本部為預備隊,隨右翼之後前進。
二月二十四日凌晨二時,日軍第一旅團各大隊起牀,作出發準備。三時半,離開宿營地,每個土兵攜帶大約一百一十發子彈和一天的口糧。第一旅團分兩路西行:乃木希典親率步兵第十五聯隊、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炮兵第二大隊及工兵一箇中隊,從三家子出發,向大平山以東的孫家崗子前進;隱岐重節大佐率步兵第一聯隊第一、第二兩個大隊和騎兵一個小隊,從大石橋出發,向聶家堡子前進。日軍第二旅團各大隊於凌晨三時起牀整裝,四時三十分從膝家坨子出發,向大平山以南的昌邑屯前進。
天剛破曉,隱岐重節率部抵聶家堡子。聶家堡子原有銘軍所設前哨,現見日軍來攻,便退向老爺廟。隱岐聯隊跟蹤到小平山西麓,面向老爺廟的銘軍,佔領牽制陣地。隨後,隱岐命令步兵第一聯隊第一、第二兩個大隊共一千五百人,排成一字橫隊;騎兵獨立大隊長秋山好古少佐率騎兵第一大隊,繞過第一聯隊之右側,向老爺廟襲擊。日軍騎兵大隊衝進老爺廟村,試圖佔領之,但遭到清軍的狙擊。銘軍馬隊突然躍出,“從馬上射出雨點般的槍彈”。日軍騎兵大隊受此一驚,迅速策馬後撤,但奔在後面的“軍曹宮澤軍三郎、一等兵岡本慶三郎二人手腳受重傷;稻垣副官坐騎被打死,徒步殿後戰鬥,勉強脱離了險境”。注5隱岐聯隊雖然搶佔老爺廟未成,但卻達到了牽制銘軍的目的。
上午七時,乃木希典率步兵第十五聯隊到達大平山東麓,立即從左右兩個方向進攻大平山東南麓的太子窩。大平山上只有少數毅軍前哨,略事抵抗,便卷旗西撤。日軍遂將大平山佔領。乃木命令野戰炮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長松木鼎少佐,在大平山上下兩個位置佔領陣地,以十二門火炮向東七里溝清軍陣地射擊。清軍抵不住日軍的猛烈炮火,撤出東七里溝村。時為上午八時十分。於是,日軍便將火炮轉向西七里溝襲擊。
西七里溝村是毅軍的主陣地。自從毅軍於二十一日佔領此村後,馬玉昆即下令晝夜修築防禦工事。毅軍“以原來的堅固土牆作胸牆,在土牆上到處挖有槍眼,以供狙擊之用,另外,還有高粱杆搭成的天棚,上鋪土塊,排以瓦壟,以防日軍的榴霰彈。其左右和正面,皆用大小樹頭設置鹿砦。”注6在每座大宅院的周圍,都有壕溝和雪堡,牆壁上挖有牆眼,結構非常堅固。”注7毅軍依靠防禦工事,在馬玉昆指揮下努力防戰。日方記載説:“清兵倔強,亂射大小銃,接戰最力。”注8“炮聲隆隆,硝煙濛濛,敵軍頑強抵抗,我炮兵遭受重大損失”,“有時敵軍一發炮彈就造成十餘人傷亡”。注9“因此,我兵死傷很多,西山炮兵大隊副官、巖根第十五聯隊副官亦戰死。”注10
戰至下午三點鐘,日軍始終未能靠近西七里溝一步。隨着太陽偏西,天氣愈來愈冷,日軍更急欲攻下西七里溝。當時,日軍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中將正在大平山上觀察戰況,見連喪兩名得力副官,而且清軍正在繼續給日軍造成損失,於是命令乃木希典迅速佔領西七里溝。山地隨即率師團參謀長、參謀、副官等下山,進入山北麓一座無人的空房,以便就近指揮。當山地一行剛走進這間空房時,只聽轟隆一聲,整個屋頂忽然塌下,將他們全郎埋在下面。日軍參謀和副官或傷或殘,山地因“恰巧在縫隙裏,夾住了身體,而沒有受傷”。據日方推測:“我將校進入屋內,剛坐門檻,屋頂就塌了下來。情況十分可疑,或是敵人設下的圈套。”注11
根據師團長的命令,乃木希典命令河野通好大佐率步兵第十五聯隊為第一線,進攻清軍的正面和左翼:親率作為預備隊的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隨第十五聯隊之後前進。同時,以二十四門大炮集中火力向西七里溝猛擊。這時,隱岐聯隊的第三大隊也來會合。各路日軍“彼此呼應,猛烈射擊”。但是,清軍“沒有後退一步的跡象,反而更加兇猛”。日軍步兵第十五聯隊第一大隊長齋藤德明首先帶隊衝鋒,發起白刃戰。隨後,第一聯隊第二大隊長慄屋幹,第十五聯隊第三大隊長殿井隆興也率隊逼近清壘,“發射雨點般的槍彈,連連發動衝擊”。清軍陣地仍巍然屹立,絲毫不動。下午四時,日軍步兵第十五聯隊。彈藥告罄,而無暇補充,只能匍匐於地物之後以避彈”。乃木焦急萬分,不得不將最後的預備隊投入戰鬥。他命令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長今村信敬少佐説:“第十五聯隊傾注全力進攻敵壘,仍不能拔取,戰鬥極為困難,應立即撥隊增援。”今村即將預備隊分為兩隊:一隊進攻清軍陣地正面;一隊拊擊背後。“此時,戰鬥更加激烈,敵我傷亡最多,雪地裏死屍累累,無法計算。”注12日軍第十五聯隊經過喘息和補充彈藥,趁機從四面將清軍營壘包圍,展開了猛攻。毅軍沒有後繼,以孤軍苦戰近十個小時,“營哨官紛紛傷亡,勇丁傷亡約四五百人,炮弁、教習亦傷亡甚多”,“而每槍所帶子彈三百出,均已罄盡,炮車亦多損壞”,已難再戰。宋慶“見勢不支,先將炮位撤回,令各統將且戰且退”。時為下午。“馬玉昆被困垓心,率其親兵闖出重圍,因見我兵尚在圍內,重複殺入,衝開一路護之而出。其親兵百人兩次衝鋒,僅剩二十餘人,戰馬三易,均被炮斃。”管帶後軍左營守備趙雲奇乃毅軍一員勇將,曾“在平壤攻奪倭卡、勇冠各軍”,此時率隊隨同馬玉昆
力戰,“中炮陣亡”。宋慶“馳驅冰雪間,炮彈及馬首驚蹶,傾跌傷腰”。注13毅軍終於衝出重圍,退向姜家房、白廟子等處。日軍遂將西七里溝佔領。
和右翼的第一旅團相比,日軍左翼的第二旅團沒有遇到太大的抵抗。是日晨五時四十分,日軍第二旅團在大平山以南的昌邑屯集結後,齊向南大平山村西側前進。當日軍進至相距一千二、三百公尺時,清軍在南大平山村和土城子所設的前哨開始射擊。西寬二郎以一個大隊進攻南大平山,另以一個大隊“由第二聯隊長指揮,快速向前,當其進至距清軍大約五百公尺時,吹響進擊號,令全體一齊衝鋒前進。”注14清軍只有數哨,眾寡難敵,便向西退走。大平山以南各村莊也被日軍佔領。
大平山戰鬥從早晨打到晚上,其持續時間之長,在甲午戰爭諸役中是僅見的。馬玉昆指揮毅字右軍英勇搏戰,艱苦卓絕,連日方也深贊其“驍武絕羣”。注15應該承認,西七里溝防禦戰,是甲午戰爭期間清軍打得較好的戰鬥之一。在這次戰鬥中,清軍如能再堅持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日軍便會自動撤退。清軍則可趁機從後襲之,必能殲滅更多的敵人。清軍的一貫缺陷,是不善於使用預備隊,而日軍正是利用預備隊而佔了便宜。同時,銘軍和毅字左軍也都未能及時趕來支援。惟其如此,大平山戰鬥便不能不功敗垂成了。此戰之後,光緒諭曰:“宋慶秉性忠壯,身臨前敵,但統帥之任全在指揮調度,不專以衝鋒陷陣為功。況倭賊狡計極多,嗣後務須守臨事好謀之訓,穩慎圖功。是為至耍!”注16此諭一面肯定宋慶以古稀之年身臨前敵,一面指出他在指揮上存在不足,還是比較客觀的。

大平山之戰死傷情況

在這次戰鬥中,清軍陣亡四百餘人,受傷一百餘人注17,共傷亡五百餘人。日軍的死傷人數也不少。據日方公佈,日軍第一旅團第十五聯隊死傷最多,達二百七十三人注18,第一聯隊死傷人數最少,為十三人。注19第二旅團傷亡四十八人。注20合計三百三十四人。這個數字還沒有把日軍炮兵的傷亡數包括在內。一個日本軍官承認:“今日炮兵發射炮彈估計多達數千發,這是徵清以來最大的炮戰,因而傷亡也可能是最多的一次。”注21因此,日軍的傷亡數可能在四百人左右。另外,日軍凍傷的數字更為驚人。是日,日軍從傍晚七時開始返回宿營地。他們“行在雪深沒脛的偏僻小道上,不斷迷失方向,往往走了幾個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加之又飢又累,最後連從雪裏拔出腳來的氣力也沒有了,有的人甚至就地倒在雪裏了。”直到夜裏十一點鐘,才到達宿營地。由於在雪地裏行進和作戰約二十個小時,因此“凍傷者特別多,僅第一聯隊就有三百九十餘人(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有五十餘人)。據説第十五聯隊凍傷更多。全軍凍傷患者多達數千人。”注22據有人統計:“此日戰鬥結束時,第一師團的每個中隊平均有五十名凍傷。”注23以此計算,日軍第一師團的凍傷人數達到三分之一,不下兩三千人。可見清軍在這次戰鬥中對日軍第一師團的打擊確實是十分沉重的。

大平山之戰戰爭結果

日軍雖在大平山戰鬥中損失慘重,伹還是實現了兩個目的:第一,蓋平至海城的通道從此不會再受到清軍的威脅,從而使海城日軍實行出擊有了可能;第二,營口清軍的外圍防禦已被攻破,日軍便可按其湯池會議的決定發動遼河下游之戰了。

大平山之戰史書記載

註釋:
注1 《宋幫辦吳幫辦來電》,《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667),第33卷,第44頁。
注2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43--44頁。
注3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2頁。
注4 《幫辦軍務四川提督宋慶來電》,《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頁。
注5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4頁。
注6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6頁。
注7 《步兵第一聯隊小田切政純中尉戰地日記》。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卷,第13頁。
注8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第13卷,第436頁。
注9 《步兵第一聯隊小田切政純中尉戰地日記》,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卷,第12頁。
注10 《日方記載的中日戰史》,《中日戰爭》(1),第277—278頁。
注11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8頁。
注12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8頁。
注13 《幫辦軍務四川提督宋慶幫辦軍務湖南巡撫吳大澂來電》,《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19),第34卷,第9頁,《幫辦軍務四川提督宋慶來電》,《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頁。
注14 《步兵第二旅團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編,第18頁。
注15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第13卷,第437頁。
注16 《軍機處電寄宋慶吳大澂諭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18),第34卷,第18頁。
注17宋慶致督辦軍務處的電報稱:“我軍弁勇陣亡者亦200餘人,受傷100餘人。”(《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19),第34卷,第9頁)按:“200餘人”之“二”,應為“四”字之誤。因為太平山戰鬥的第3天,宋慶曾在一封電報裏説“勇丁傷亡約四五百人”。(《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頁)特別是他在《大清敕建錦州毅軍昭忠祠碑記》中更具體地指出:“死於太平山者424人”。
注18 《步兵第二旅團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8編,第19頁。
注19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9頁。
注20 《步兵第二旅田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8頁。
注21 《步兵第一聯隊小田切政純中尉戰地日記》,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編,第14頁。
注22 《日清戰爭實記》第22編,第16——17頁。
注23 《步兵第二旅團井上俊三翻譯官的家書》,見《日清戰爭實記》第23編,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