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寨村

(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大寨村)

鎖定
大寨村位於城步縣長安營鎮南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山腳下,是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的發源地,為“湖南十大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十大旅遊名勝村”,被列入全國名村名寨保護名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  為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湖南省綠色村莊和全省少數民族奔小康示範村。 [3] 
中文名
大寨村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6] 
所屬地區
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 [1] 
面    積
17.2 km² [6] 
著名景點
中國杉樹王、東晉古杉林、乾隆風雨橋、侗寨民居 [4] 

大寨村地理位置

大寨村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南方,東經110°06′,北緯26°16′,距縣城60公里。 [11]  處在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南山腳下; [8]  位於兩省三市四縣的交匯處,城步縣西南側屬長安營鎮。是城步縣唯一最具典型的侗族古村落,距縣城64公里、南山省級風景名勝區15公里,交通便利。 [6] 
大寨村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鄉西南邊陲,處在旅遊風景名勝區——南山腳下。村域境內崇山峻嶺,山高谷深,溪河縱橫,地勢南高北低,周圍梯田層層、森林密佈。 [5] 

大寨村村落選址

城步大寨村-選址
城步大寨村-選址(3張)
村落依山伴水,自西向東穿村落而過,涓涓流水潺潺而過帶給村落一片生機;村落周圍地勢起伏較大,位於南北兩座大山峽谷之中,建築羣坐落於金桔山和龍腳,依山而建,呈扇形分佈,建築順坡而建,既有單户成棟,也有集中連片。建築物沿等高線分佈於山上,既能充分獲取陽光,又能留出村落為平整的土地開墾為農田使用。村莊周邊一些條件較好的山體也被開墾為梯田,以供村民生產生活。 [8] 
在選址上,村落沿等高線分佈於山腳,既能阻擋寒氣侵入又能充分的獲取陽光,還能更好的利用從高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開墾出大良田;在格局上,村落與自然山水相互融合,山、水、橋、路、田、房層層疊疊,更加豐富了村落的空間山水格局;在建房上,侗族人把聰明揮得淋漓盡致。為了擴大樓房的空間,他們會在二、三層的邊柱外增加一根懸空的掛柱,用兩塊梁枋將掛柱承挑着,行人從檐下走過,可免淋。有的三五户人家同平地基、共備木料,聯合修成連排式民居,既省工省料、整齊劃一,又便於各户人家彼此照顧。 [8] 

大寨村村落格局

大寨村-村落格局
大寨村-村落格局(4張)
大寨村由東面大寨團和西面大寨堡兩大主體組成,整體佈局以長安河呈太極字形,寨口古杉林將團寨水口樹與迴龍橋連為一體,太極陰陽兩極分隔鮮明,代表天地一體,造化陰陽,福佑子民,村中民居皆擇山腰而建,依山傍水,寨前潺潺流水,寨後層層梯田,吊腳樓鱗次櫛比,萬畝原始次森林綠色圍繞村莊,山水為媒形成的建築文化,盡顯其中。大寨村建築風貌和街巷格局延續性較好,且與自然山水關係協調,形成道路——小河——石橋,風雨橋——梯田——村寨——後山的空間關係,層層遞進,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面狀空間格局。大寨村集自然風光、民俗文化、人文地理、建築藝術於一體,傳統氣息濃厚,體現着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侗族人聚族而居的代表。 [8] 

大寨村自然環境和資源

大寨村梯田
大寨村梯田(2張)
大寨村海拔835米, [6]  終年低温無夏平均氣温僅為14℃左右,冬季寒冷,夏季涼爽,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山區。境內山高谷深,溪流縱橫。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國家珍貴樹種和國動物繁多,有紅豆杉、金錢樹、華南五針松楊桐五角楓等300多種珍貴植物物種,有娃娃魚、等50多種野生動物物種。 [8]  耕地632畝,林地面積4302畝。 [12] 

大寨村歷史沿革

現有史記載,早在東晉時期,此地就有人居住的跡象了,在此地栽種了大量的杉樹,杉樹樹徑粗大,高聳參天,古人巧妙的用杉樹阻擋從高山上吹下的寒風,但他們還並不是大寨村人們的祖先,不知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又再一次遷徙離開了這裏;大寨村先祖為越駱人。 [7] 
明朝正統元年(1436年),橫嶺峒(今長安營鄉)大寨村的侗族領袖蒙能聯合廣西龍勝蒙顧峒的侗、苗同胞揭竿起義,反抗明朝的腐朽統治,後率族人沿尋水而上,後見大寨此處四面龍脈圍繞,盆地內太極風水寶地,則率族人棲居於此,繁衍生息。 [7] 
1956年建金南農業社,以處金龍南面而得名。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屬金龍大隊。
1961年從金龍大隊析出建金南大隊。
1984年改社建鄉後為大寨村。 [7] 
村內歷史事件
村中發生過最大的一次事件是“杉樹王”發生了火災,那年寒冬,一村民祭奠古樹時,燃燒的紙錢被風吹到了樹幹裏,點燃了古樹,大火在古樹莖幹內燒了三天,任何消防措施都沒法滅火,火勢漸漸熄滅後,古樹內部全部碳化, 如今,被碳化的古樹內部還能容兩個成年人。 [7] 

大寨村人口民族

大寨村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678人。居住着以侗族為主,苗、瑤、滿、漢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95%,其中侗族人口占65%以上。(2017年) [12] 
户籍人口:1473人,常住人口:1335人,居住着侗、苗、瑤、滿、漢等多個民族,以侗族為主,佔總人口的65%。 [6] 

大寨村當地文化

大寨村山歌文化

大寨村人人會唱山歌,愛唱山歌,每逢農曆“六月六”全村同慶,形成了民族風韻的“山歌節”。節日當天,全體村民在田野上扎台唱歌,吹着蘆笙、打起苗鼓、玩起“擠油尖”等民族娛樂遊戲,。 [4] 

大寨村傳統建築

大寨村村內的建築依山勢呈扇形分佈,集中成片,絕大多數為侗族傳統民居。從整體而言,最早的傳統建築建造於民國時期,是侗族古民居的代表。解放後的新建築,即50年代至70年代的建築佔小部分,這些建築多為居民自建的低層住宅,建築風貌也屬於傳統風貌建築,與村落的傳統風貌較為協調。80年代後建造的新建築,一部分沿用了傳統材料和傳統工藝,與傳統風貌相協調。 [13] 

大寨村景觀景點

村落侗族民族風情濃厚,作為“十里長寨”景點的核心景區,大寨村有“中國杉樹王”、千年古杉羣、乾隆年間風雨橋——回龍橋;有瑤人寨、衙門路古遺址;還有遙望相對的巖門界。 [6] 

大寨村東晉古杉樹羣

東晉古杉樹羣
東晉古杉樹羣(1張)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大寨村的村口,有一片人工栽培的杉樹羣,早在1979年,城步縣南洞林場樹種資源調查隊來到這裏調查時,發現了這片特殊的古杉羣。經林學專家鑑定,這片古杉是東晉時期人工栽培的,比林學界公認的中國人工植樹始於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結論早400餘年,是中國人工栽樹歷史最久遠的杉樹羣。 [8] 

大寨村湖南杉樹王

湖南杉樹王
湖南杉樹王(2張)
這片古杉羣共38棵,其中村口前的一棵古杉樹,樹高28米,胸徑2.19米,系東晉時期人工栽培的風水樹,樹齡達千年,被稱為“湖南杉樹之王”。 [5] 
杉樹王位於安龍橋頭,城長公路旁寨口處,樹高30多米,胸圍6.25米,胸徑2.25米,冠幅20餘米,立木蓄積量40多立方米,被稱為“湖南杉樹王”,樹大而立,要六七人方能環抱,吸日月精華,彼有靈氣,被全村民視為神樹,每年六月六進行祭樹神活動。 [8] 

大寨村侗族民居

侗族民居
侗族民居(6張)
鼓樓、涼亭、風雨橋是村寨三寶。村寨中心建有鼓樓,全木製結構,是侗族人民團結和睦的象徵和文化載體,功能類似於漢族的祠堂,亦是聚會議事活動中心,因而侗族文化也稱鼓樓文化。村中主要通道旁多處建有涼亭,供來往人們休息。 [6] 
閒時,侗民們在鼓樓裏對唱“踩堂歌”,歡跳“搖搖舞”,談天説地。鼓樓、戲台、風雨橋是侗族村寨特有的人文景觀。這些建築宏偉壯觀、配有精美的木雕、石雕裝飾,工藝精湛。數十米高的鼓樓,全部榫卯連接,鄉土工匠建造時不用圖紙,全憑腦中記憶。 [5] 
部分村內侗族民居
名稱
介紹
侗家寨門 [13] 
侗家寨門產權歸屬為集體,佔地面積25平米,建築面積25平米。
侗家寨門
侗家寨門(4張)
舊社會侗族人民為了防止土匪的搶劫和外部敵人的入侵,通常都在寨子的四周插立竹木樁子,栽植纏繞刺藤,堆壘石頭,築起一排又長又高的不易逾越的柵欄、籬笆或圍牆,作為全寨的界限和屏障,還在村寨外頭的大路上建立寨門作為全寨的門户。寨門整個結構由杉木打造而成,刷有油漆,既美觀又防蟲。寨門作為進入侗寨的第一道門,來客人時,寨子裏面的人們都會在此設攔門酒。 [13] 
侗寨鐘鼓樓 [13] 
侗寨鐘鼓樓產權歸屬於政府,佔地面積為85平米,建築面積為210平米。
侗寨鐘鼓樓
侗寨鐘鼓樓(5張)
巖寨鼓樓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該樓閣高4.5米,除見方的樓基為磚石結構外,其餘部分全部為木質結構,共有兩排,每排三柱四爪,樓頂為懸山式,上蓋青瓦、飛檐翹角、樓下層為2.3米高,樓上層有4米多高。四周檐下置有滿幅“回”字格和雕花窗,下設捲棚式樣的鼓形柵欄靠背和長條板凳,供人歇息乘涼,鼓樓正中有主匾一塊,上面刻有“雙龍搶寶”“雙鰲騰躍” 的圖案,精工細雕,巖寨鼓樓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 
謝桃香宅 [13] 
謝桃香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20平米,建築面積213平米。
謝桃香宅
謝桃香宅(8張)
該建築建於民國時期,為典型的侗族漢式獨棟正堂式建築,建築為全杉木建造,地面用石頭將房屋整體抬高十五公分,能夠更好的防潮防蟲。牆體為木板牆,屋頂為青灰色筒板瓦屋面,正脊兩側設鰲尖,窗户為木格窗。一般二樓為堆放雜物,一樓居住。 [13] 
梁振凱宅 [13] 
梁振凱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35平米,建築面積195平米。
梁振凱宅
梁振凱宅(8張)
房屋架只有兩三根柱子立在主要宅基上,另外一兩根柱子則落在下坎的坡地上。一層堂屋設神龕,兩側偏房用於堆放糧食或雜物,入口有一對菱形門簪;室外木梯位於右側。建築結構為穿鬥式木結構,牆體為木板牆,屋頂為懸山式青瓦雙坡頂,翹角、層檐線條抹成白色,顯得非常整潔亮麗。 [13] 
陽仁成宅 [13] 
陽仁成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23平米,建築面積221平米。
陽仁成宅
陽仁成宅(10張)
建築始建於民國時期,整體保存良好。房屋兩側有簡易木屋堆放木柴。建築為“L”型兩層木樓,面闊三間,具有典型的侗族民居特點。一層堂屋設神龕,兩側偏房用於堆放糧食或雜物;二層用於居住。建築結構為穿鬥式木結構,牆體為木板牆,屋頂為懸山式青瓦雙坡頂,正脊兩側設鰲尖、正中設腰花,窗户為木格窗。正房前二樓下有一披檐,作為檐下使用空間,形成寬敞前廊,便於小憩納涼。 [13] 
伍和祥宅 [13] 
伍和祥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54平米,建築面積218平米。
伍和祥宅
伍和祥宅(7張)
此建築為典型的“一”字建築,始建於民國時期,是村落中保存相對完好的侗族民居。建築結構為穿鬥式木結構,牆體為木板牆,屋頂為懸山式青瓦雙坡頂,正脊兩側設鰲尖、正中設腰花,窗户為木格窗。整棟建築採用全杉木打造。由於各民族和睦相處,建築風貌也逐漸接近漢族建築,但依舊保存了侗族傳統建築風貌,沿襲了侗族建築防潮防蟲的建築特點。 [13] 
陽傳建宅 [13] 
陽傳建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12平米,建築面積215平米。
陽傳建宅
陽傳建宅(8張)
此民居始建於民國時期,後因年久失修,只剩主體保存完好,90年代末重建至今。此建築沿襲了侗族吊腳樓和瑤族吊腳樓風格,分成上下兩層,一層主要用作堆放木材、雜物飼養牲畜,二層則用作居住,全木質結構,這種吊腳形式,能夠更好的防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火,所以一般房屋附近都有防火溝渠,以備不時之需,反映了侗族人民的防火意識。 [13] 
陽彪宅 [13] 
陽彪宅產權歸屬為個人,佔地面積123平米,建築面積247平米。
陽彪宅
陽彪宅(6張)
侗家吊腳樓與瑤族吊腳樓有相似相通之處,但又不完全相同,每房屋架只有兩三根柱子立在主要宅基上,另外一兩根柱子則落在下坎的坡地上,樓房一般為三層:上層儲藏糧食、傢俱,通風乾爽;中層住人,怡然自樂;下層儲存雜物,用來喂家畜。翹角、層檐線條抹成白色,顯得非常整潔亮麗。此外吊腳樓還有一大特色,即同一家族的三、五户人共選塊較寬的帶狀宅基,同規格的修建成條街道似的連排式民居。所有檐柱外側是通廊,兩頭開大門,分別由此進出。天氣炎熱時,大家就會聚集在同廊上休息、閒談。 [13] 

大寨村回龍橋

回龍橋
回龍橋(1張)
回龍橋建於乾隆年間,是城步苗族自治縣現存最早的風雨橋,採用全杉木原料不用鐵釘,飛檐寶頂,橋身石板鋪墊,無論是建築工藝還是裝飾工藝都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南北兩座寨門似兩尊神,守護村寨安寧。 [6] 

大寨村主要產業

主要產業:穀物種植,蔬菜食用菌園藝作物種植,其他。 [6] 

大寨村經濟發展

村集體年收入:7.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350元。 [6] 

大寨村特產

打油茶(城步油茶
打油茶
打油茶(3張)
侗族飲食習俗、桂北其他各族也有,用茶葉、苞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與餈杷、黃豆、花生等配製而成。吃時加薑絲、葱花、 胡椒粉、魚腥草等佐料。還有打蝦米、魚崽、粉腸、豬肝、瘦肉等葷油茶的。“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是侗家的規矩。打油茶時,主、客圍坐火塘,主婦負責烹調、送茶,第一碗必須端給貴客或長輩,主人説聲請,客人方可飲用,連喝4碗,是表示對主人的最大尊敬。農曆九月十五日,侗族青年走寨時,更興喝油茶,要連喝15碗,邊喝邊對歌。 [15] 

大寨村所獲榮譽

1998年發為民族風情旅遊村。 [7] 
2004年9月被湖南省民委確定為全省民族地區小康建設試點村。 [12] 
2011年11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7]
2013年8月,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 [6]  2013年8月,被公佈為湖南省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7] 
2014年9月26日,被列為湖南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一。 [1] 
2015年1月,城步長安營鄉大寨村在湖南省“記住鄉愁—尋找湖南最美古村鎮、老手藝”活動評審會上獲得首批湖南“最美古村鎮”稱號。 [14]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9] 
2021年1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稱號。 [10] 

大寨村旅遊信息

大寨村交通路線

距包茂高速通道臨口段40公里,城長公路,臨南公路,城南公路交織連線而過。乘車路線:邵陽市--大寨村
入村路線
入村路線(2張)
乘車路線:邵陽市--大寨村在邵陽汽車東站坐大巴先到城步縣,然後在城步汽車北站乘客車即可到達大寨村。(一天兩趟,上午9點一趟下午2點一趟,票價20元每人,1米以上1.3米以下的兒童半價,1米以下的兒童免費,車輛出站後,招手即停)。自駕路線:邵陽市--大寨村從邵陽市出發,上G60滬昆高速後行駛82.1公里進入匝道行駛到S91洞城高速,在洞城高速上繼續行駛75.4公里後在城步收費站下高速進入城步縣,然後沿248省道繼續行駛64公里後達大寨村。 [11] 

大寨村村內遊覽路線

①觀光旅遊線路:北寨門----中國古杉樹王----安龍橋----民俗風情廣場----回龍橋----古杉樹羣----連心亭----侗族傳統村落----古街巷----巖門界----梯田----新建風雨橋----城長公路。
觀光路線-村內平面圖
觀光路線-村內平面圖(2張)
②休閒體驗旅遊線路:新建居民點(可吃侗家特色菜、住侗家吊腳樓等)----西紅柿種植基地(種植於温室大棚裏面,全年都可體驗採摘西紅柿)----中國古杉樹王(祭祀)----民俗風情廣場 (篝火表演,六月六山歌節才會有)----民俗風情展示館(侗家服飾、文化等展示)----大寨古侗寨 (俯看古寨全景) ----山體景觀(梯田風光)----鼓樓(侗族祭祀標誌建築)----田園風光(農耕體驗,每年農耕時期都會組織農耕體驗環節)----長安河濱水風光帶(水車陣)----新建侗家風雨橋----南寨門。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