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學生農民工

鎖定
大學生農民工”,主要是指很多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員,這批人在農民工外出打工中佔到很大比例。他們大學畢業以後就開始到處尋找着工作,也像農民工一樣到處跑,逢年過節也是排隊買票擠車回家。另一方面,他們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多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大學生農民工年齡20歲到25歲。
中文名
大學生農民工
基本年齡
20-25歲
學    歷
大專
特    點
是大學畢業生

大學生農民工基本概念

大學生農民工,主要指具備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因主客觀原因,當前以農民工身份外出務工就業。隨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這部分羣體比重在逐年上升。羣體形成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涉及到的主觀因素有就業意向、預期薪酬、技能水平等,客觀因素有就業機會、地理區位因素等。年齡一般在18週歲以上。
大學生農民工在外出務工人員中佔到很大比例。他們大學畢業以後就開始到處尋找着工作,也像農民工一樣到處跑,逢年過節也是排隊買票擠車回家。另一方面,他們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而當前在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多方面還沒有完全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大學生農民工年齡20歲到25歲。

大學生農民工基本特點

大學生農民工文化程度較高

文化程度較高,學習接受能力強。擁有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專科本科均為分佈。學習能力,易於接受新事物、新觀點等。

大學生農民工薪酬較低

大學生農民工“漂泊” 大學生農民工“漂泊”
薪酬較低,一般低於農民工工薪。奔波城鄉之間,大多沒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房租、飲食支出佔個人支出比重很大。城市住房遠無着落,飲食水平一般,類似於農民工的“漂移”生存狀態。

大學生農民工心理特點

傾向於能展示知識價值的,或體力勞動量小的行業。受挫折,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及時發現,也易於解決。對未來趨向樂觀。

大學生農民工社會經驗缺乏

剛從學校畢業,或初步步入社會,對社會現實缺乏應有的認識。現實與理想差距往往較大,辦事待人均需磨練。需注意各種設計“嫩鳥”的“餡餅”現象。

大學生農民工未來壓力大

收入水平低,社會保險等難以覆蓋。無或少存款,難以應對突發情況。在未來除面臨就業壓力外,還需分擔家庭責任。因近幾 年人口比列失調,婚姻問題,特別是男性,婚姻形式日趨嚴重。

大學生農民工生存現狀

1.就業難,薪資待遇普遍偏低。
大學生農民工 就業難 大學生農民工 就業難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普通工人受到歡迎,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緩解招工難,紛紛提高工人工資及福利待遇,農民工的工資達到甚至超過提供給大中專畢業生的工資,廣東北京浙江等發達地區尤為明顯。可以説是“白菜價”。原因:一是用人單位對大中專畢業生的需求有限,提供給適合他們工作的崗位偏少,難以滿足龐大的畢業生羣體的就業需求;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普通工人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與諸多原因導致的農民工供應不足形成矛盾;三是大中專畢業生不願走上普通工人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較大的勞動量及較長的工作時間讓畢業生們望而卻步。
2.生活水平不高,無應對風險能力。個人消費支出快速增加,不再為攢錢而使自己變成“苦行僧”——這是不同於父輩的顯著特點。據廣東省統計局某次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民工平均每月掙錢1000元左右,大概存錢200元———將近八成的工資收入因為生活花掉了。他們把超過八成的收入花在了交房租和文化娛樂上。一些人崇尚 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農民工與農民工對比

大學生農民工共同點

在農村大學生於城市落腳越來越難的社會背景下,與普通新生代農民工相類比的另一個共同點在於,絕大部分大學生農民工不再願意遷出農村户口,放棄農村土地權益,這被他們視為最後一道保障線。

大學生農民工不同點

第一點,由於學歷不同,大學生農民工對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發展;第二點,知識水平更高,發展空間更廣闊,維權意識更強,精神需求更高。但現實是,由於體力勞動者稀缺,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初期整體工資水平偏低,甚至低於新生代農民工。 [1] 

大學生農民工未來發展

很多企業家也看到了大學生農民工的價值,在他們眼中,大學生農民工未來大有希望。他們的學習能力強,工作中表現出了智商高和情商高的特點。更讓人看重的是,他們有很強的管理能力,這是多數新生代農民工所沒有的。
大學生農民工越來越多地出現 在生產一線,讓企業管理者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希望”。國外很多著名的大企業,有兩個寶貝,一個是技術創新帶頭人,另一個就是大批成熟的高素質產業工人。大學生農民工走到生產一線去,將大大提升中國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