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圍山社區

鎖定
大圍山社區隸屬雲南省屏邊縣玉屏鎮,到玉屏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地處玉屏鎮南邊,是縣城所在地,東鄰玉屏社區,南鄰啊季伍村委會,西鄰凹嘎村委會,北鄰大龍樹社區。轄三角寨、小街子自然村。現有農户161户,有鄉村人口694人,其中農業人口694人,勞動力2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2人。
中文名
大圍山社區
性    質
行政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屏邊縣玉屏鎮
人口數量
694人
國土面積
2.08 km²
海    拔
1335 m
年平均氣温
16.3℃
年降雨量
1638.3毫米

大圍山社區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08平方公里,海拔1335米,年平均氣温16.3℃,年降雨量1638.3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90.415畝,人均耕地0.27畝,林地1042畝。

大圍山社區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0.42畝,其中:田61畝,地129.415畝,人均耕地0.2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0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8畝,主要種植雪梨、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5畝,其它面積188.71畝。

大圍山社區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85户通自來水。有184户通電,有18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18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户數3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31户,分別佔總數的18.37%和70.81%。
該村到玉屏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車7輛;拖拉機3輛,摩托車1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1畝,有效灌溉率為32.0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6户;裝有太陽能農户21户;已完成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6户。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6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3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大圍山社區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2.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9萬元,佔總收入的9.35%;畜牧業收入161.47萬元,佔總收入的60.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04頭,肉牛5頭;林業收入0元,佔總收入的0%;漁業收入4.73萬元,佔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69.76萬元,佔總收入的28.60%。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1人,佔勞動力的11.64%,其中在省內務工41人。

大圍山社區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2.47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45.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雪梨、茶葉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大圍山社區人口衞生

該社區共有鄉村人口2324人,現有農户185户,其中男性333人,女性333人。其中農業人口666人,勞動力35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412人,其他民族25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25人,佔總人口的3.7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6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3人,佔總人口的4.95%。享受農村五保户待遇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縣醫院。該村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户 。

大圍山社區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玉屏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一中中學。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1人,其中小學生63人,中學生38人。
全村建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大圍山社區人文地理

彝族:是居住屏邊縣最早的民族,稱樸拉。分佈新華鄉菲租克一帶的自稱羞頗。白河鄉底西、灣塘鄉阿卡等村民委員會的彝族自稱樸頗。這幾處地區的彝族由於過去交通落後等歷史原因,至今仍然保留着其美麗的傳統民族服飾。彝族的主要節日活動有“火把節”、“跳掌”等。
苗族:源於貴州省、清代中期遷入屏邊,自稱蒙。主要分佈於新現、白雲、和平、灣塘、新華等鄉。主要節日活動是正月間的“花山節”。在節日期間,舉行爬花杆、對歌、鬥牛等活動。使整個花山場人山人海,十分隆重。九十年代開始,屏邊的苗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將自己傳統的手工工藝服飾製作進行改良,巧妙地融進了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使這些美麗的苗族服飾遠銷省內外。

大圍山社區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2.2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8.68萬元,有固定資產103.8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9.1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1]  早在1985年,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得較好的個別農村就採用召開會議、張榜公佈、印發手冊等形式,公佈村集體財務收入、宅基地劃分和計劃生育指標分配等情況。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全國試行後,福建山西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法規規定村民委員會在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經費要按時公開,山西、陝西四川西藏、江蘇等省、自治區還強調:村民委員會的財務實行公開。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加村務公開的程序,接受村民對村民委員會工作的監督。"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廣泛開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活動,提出要抓好"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凡是涉及全村羣眾利益的事情,特別是財務開支、宅基地審批、當年獲准生育的婦女名單及各種罰款的處理等,都必須定期向村民張榜公佈,接受村民監督。"1997年4月,中紀委在天津市寶坻縣召開七省、直轄市村務公開工作座談會,推廣寶坻經驗。1997年8月,民政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深化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提高認識,加大對村務公開工作的指導力度。

大圍山社區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土地被國家徵用,農民失去土地,就業困難,年齡大,外出勞動力轉移受限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殖業,發展產品,打造民族文化村、農家樂。 [2] 
以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為契機,重點圍繞創新型企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和科技產業園區的建設,實施技術創新載體提升工程,形成高水平、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載體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積極探索創新平台建設與管理的新模式,健全產業公共創新平台體系;繼續加強各級工程中心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省級工程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工程中心;在全省專業鎮、產業集羣和高新區中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機制科學的技術創新平台網絡。

大圍山社區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入選雲南省紅河州第十三批州級文明單位公示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