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夢歸

(元好問詩作)

鎖定
《夢歸》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記述了詩人歸夢醒來後的所思所感,表現出詩人對故國的無限懷念以及對歸鄉的強烈渴望,抒發了詩人慾哭無淚的離亂之愁以及深摯的懷鄉念親之情。 [1] 
作品名稱
夢歸
作    者
元好問
創作年代
金末
作品出處
《遺山集》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夢歸作品原文

夢歸
顦顇南冠一楚囚,歸心江漢日東流
青山歷歷鄉國夢,黃葉蕭蕭風雨秋
貧裏有詩工作祟,亂來無淚可供愁
殘年兄弟相逢在,隨分齏鹽萬事休

夢歸註釋譯文

夢歸詞句註釋

①顦(qiáo)顇(cuì):同“憔悴”,形容人面容黃瘦,精神萎頓。南冠一楚囚:戴着南國帽子的一個楚國囚徒,這裏是作者自指。據《左傳·成公九年》記載説,楚人鍾儀被囚禁在晉國,仍然戴着南方楚國的帽子(就是所謂南冠);晉侯叫他彈琴,他彈的也是故鄉南國的曲調。後來“南冠”、“南冠楚囚”便被用來作為囚徒的泛稱,同時也暗含有拘囚異鄉,懷土思國而鬱郁難歡的意思。
②歸心:思歸之心:這句是將流亡中的詩人內心渴望返回故鄉的心情比作長江、漢水,日夜奔流不息。
③歷歷:形容清晰分明的樣子。鄉國夢:回到故國家園的夢。
④蕭蕭:形容黃葉紛紛落下蕭瑟的樣子。
⑤“貧裏”句:困窮裏詩思善於作怪。意思是説自己在這窮途末路之時,詩情越發騰湧而來。工,善於。作祟(suì),作怪,暗中搗亂。
⑥亂:戰爭禍亂。這句講詩人歷經戰禍,國破家亡,無數艱辛與悲傷,使其淚水已乾枯。
⑦殘年:指人到晚年。
⑧隨分(fèn):隨便;不拘什麼。齏(jī)鹽:素食,指代清貧的生活。齏,調味的細碎鹹菜。 [1]  [2] 

夢歸白話譯文

我神色萎靡,面容黃瘦,淒涼恰似那南冠楚囚,歸心如同長江漢水,不分日夜地向東奔流。
故園的青山歷歷可愛,思鄉的夢裏時時湧浮,醒來只聽得黃葉蕭瑟,飄落在淒冷的風雨寒秋。
困窮裏詩情更湧,真是善於作怪,亂離中眼泉枯澀,再無淚可洗憂愁。
若能在餘生的歲月與兄弟相逢共聚,隨便是醃菜粗鹽,也教我心滿意足,萬事甘休。 [2] 

夢歸創作背景

該詩是天興三年(1234)元好問在聊城期間所作。時年正月,蒙古軍與南宋聯軍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殺。金亡之後,元好問與大批官員被俘,被押往山東聊城看管。兩年後,居住冠氏縣(今山東冠縣)。在此期間,元好問無時無刻不懷念故國,朝思暮想回到故鄉, 以至於夢境中出現歸鄉的情景。 [1] 

夢歸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其自幼聰慧,後得進士及第,官至知制誥。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其詞在金代影響深遠,堪稱金詞之最。金滅亡後,元好問被囚禁長達數年之久。後回鄉隱居,直至逝世。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3] 
參考資料
  • 1.    林靜編著.《古代懷鄉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09:第329-330頁
  • 2.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64-166頁
  • 3.    (宋)蘇軾.《豪放詞》:萬卷出版社,2018.09:第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