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郎文化

鎖定
夜郎,是中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的先民建立的國家。夏商時屬百濮地,《國語·鄭語》雲:“楚鼢冒始啓濮”,又《史記正義》載: 濮在楚西南。夜郎成名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
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朝牂柯太守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後約300年。
夜郎文化是指夜郎政治、經濟範圍內所有民族文化的組合。
中文名
夜郎文化
地    區
中國西南地
最早出現
戰國晚期
所屬分類
歷史

夜郎文化考古發現

中國西南地區古代夜郎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現於戰國晚期。漢時夜郎國是西南夷中較大的部族。1976~1978年,在赫章、威寧發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無墳丘。有的有簡陋木棺;有的以銅鼓或鼓式釜為葬具,內放人頭骨和牙齒,或將多具骨架零亂埋在叢葬坑中。一般只隨葬少量陶器、青銅器、鐵器、珠飾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長條形銅鋤、寬刃無胡戈、鼓形釜、寬邊手鐲、長髮釵、牛頭形帶鈎等,又有中原內地的銅鏡、印章、半兩錢、五銖錢以及鐵兵器和漆器。
夜郎國遺址 夜郎國遺址
要説夜郎文化,必須瞭解夜郎國的歷史。約戰國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國。近幾年,區文化部門通過多次深入貴、川等地實地考察,組織有關人員研討,成立夜郎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初步對夜郎文化進行探討與挖掘。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夜郎風情表演團,主要適應景區景點及賓館等涉外場所的演出。
兩千多年來,古夜郎的歷史面貌,始終是一個未曾解開的“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一個神話的國度。“夜郎自大”貽笑百代,引起世人對夜郎產生濃厚的興趣,它正在成為人們來“夜郎故地”觀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會科學界研討的大熱點。不管怎樣,夜郎國在秦漢時期的西南夷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實記載。

夜郎文化歷史記載

據可靠記載,夜郎在秦漢時代是西南夷地區一個人多地廣的“最大”實體。如果把貴州劃分為兩部分,那麼,以銅仁為主的部分地區屬於楚國的黔中地,其餘地區,戰國時都在夜郎的管轄之下。
楚頃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楚將莊躋沿遠水溯流而上,克降了位於今福泉及都勻半部的且蘭國和夜郎,深入到滇池地區。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在今貴州境內設置黔中郡;為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又自蜀修築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在巴屬和夜郎地區設置
關塞,據清代學者考證,秦在今貴州境內外先後設置的縣有剎成(今黎平)、毋劍(今獨山)、且蘭(今福泉)、夜郎(今石阡)、漢陽(今赫章)等。漢武帝統治時期,夜郎的勢力逐漸強盛,《史記·西南夷列傳》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可見夜郎的勢力已經超過了西南滇,成為獨立於漢之外雄據一方的政權。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翻陽令唐蒙奉令出使南越,在南越嚐到枸醬,大為驚訝,經多方打聽,瞭解到枸醬是由夜郎沿牂牁江轉運到南越去的。當時聯想到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許多問題,於是,唐蒙上書漢武帝,提出通夜郎以制南越的計劃。夜郎道的修築開初進展順利,但由於山崇嶺峻,氣候不斷改進劣,怨聲四起,不得不停止,唐蒙計劃未能實現,但西南地區道路遙遠,山川阻隔的狀況多少有了一些改變。這以後,西漢政權對夜郎的控制時松時緊,夜郎統織者也以能獨霸一方而沾沾自喜,極少與內地往來,甚至越來越不知天高地厚。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夜郎王興因脅迫22邑反叛漢王朝,為漢牂牁太守陳立滅國。
夜郎國遺址 夜郎國遺址

夜郎文化探尋“夜郎故地”的前世今生

古夜郎國王一句“漢孰與我大”,使“夜郎自大”成為妄自尊大的文化符號而“遺臭千古”。存在幾百年後神秘消失的夜郎國,其歷史原貌與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記載,從此成不解之謎。近年來,夜郎古國屬地之爭一直在湖南新晃、貴州赫章等地間激烈“上演”,謎底至今未破解。 [1] 

夜郎文化“夜郎故地”存遺風

進入新晃,一拱書有“夜郎故地——湖南新晃”的顯赫牌坊映入眼簾。步入城中,隨處可感受到濃郁的夜郎古國遺風:夜郎古樂城、古營盤等人文景觀訴説着這座山城的歷史;神秘莫測的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讓人遠離現代的喧囂,體驗古夜郎民俗。
相傳史書有載,湖南新晃縣在秦漢屬夜郎國治地,唐宋曾兩次置夜郎縣,是中國稻作、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千百年前延續至今的巫、竹、酒、祭祀等文化,構成了內涵豐富、撲朔迷離的夜郎文化。
當地人介紹,“儺”是以祭稻神為主的農業祭祀,新晃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儺戲。看了這裏的儺祭戲《咚咚推》後,秋原秀三郎等日本民俗學家感嘆到,到過世界許多國家,還未曾見過如此古老又完整的儺戲。 [1] 

夜郎文化“夜郎之爭”掀波瀾

為借“夜郎”品牌振興經濟,新晃幾年前向民政部門提出更名為“夜郎縣”的申請。此消息引起不小轟動,與新晃一樣與夜郎國有不解之緣的貴州赫章縣由此展開激烈角逐。 [1] 
這邊,湖南新晃縣樹起“夜郎故地”牌坊,收集整理夜郎十八譜系列文化精品。那邊,研究“夜郎”多年的貴州赫章縣等地積極謀劃夜郎文化資源的開發。
更名之事至今無法敲定。“夜郎”這一塵封許久的王朝歷史卻在探索中日漸清晰,並喚起了專家學者對夜郎文化的重視。

夜郎文化經濟狀況

關於夜郎的經濟狀況,在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夜郎的經濟屬於“耕田有邑聚”的一類,較之“隨畜遷徙毋長處”和“或土著或移徙”的遊牧、半遊牧經濟的發展水平要高,一些研究者根據文獻,考古資料和田黔考察,認為夜郎鼎盛時期的農業己達“火耕而水耨”的鋤耕農業。
對於夜郎的社會性質看法較多,有的認為是進入奴隸制向封建制的初級階段;有的認為是奴隸社會;有的認為是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等等。

夜郎文化文化

夜郎文化種族文化

對於夜郎的族屬問題,一般都必須認為夜郎不是單一的民族,有的認為夜郎有越系的僚人,南蠻系的濮人,在夜郎地區都是主體民族;有的認為夜郎的主體民族為今布衣族先民;貴州境內苗族為一大族,雖有的認為是夜郎主體,但普遍認為苗族之進入貴州,時間遠在夜郎亡後,而苗族自己傳説,也對此作了否定。

夜郎文化政治文化

對於夜郎的政治中心,有且蘭部和夜郎部兩種説法。
“夜郎文化”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己提出,它是貴州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夜郎的許多習俗如生殖崇拜、祖先崇拜、鬼靈崇拜及夜郎人的居室建築形式等,都一直影響到今天人們的生活。如巢居、山處、“幹欄”這種居室建築形式,對布依、侗、水等族人的民居建築特色的形成都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夜郎文化居住文化

仡佬族住房或傍溪溝而建,或倚高山園林而築,聚族而居。住房形式及建築材料往往視地理環境、經濟條件而定。其住户格式一般是確定的,多數是三間標準。中間是客户,稱為“堂層”,不住人,只作供奉祖先、祭祀神靈和接待賓客用。其餘兩間是卧室和廚房。卧室與廚房比中間堂屋林凸出一些,形成一個廳口,廳口有大門,兩扇大門內開,另還有兩扇棚欄門外開,棚欄門比大門矮得多。白天一般開大門,關上棚欄門,以防止雞、狗等畜牧進入堂屋。以前他們的房屋家境貧一點的是土牆、籬笆牆和亂石等砌成的牆。項上蓋的是茅草或穀草;富裕的則是木柱穿架結構的房屋雕樑畫柱,氣派豪華。現在,仡佬人生活有所改善,多數人住上木結構房子,少數勞動致富的人還住上了磚木房和樓房。

夜郎文化喪葬文化

仡佬族大多實行穴葬石棺葬。巖穴有天然巖穴和人工鑿兩種,
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
棺置穴中。石棺用石板砌成,一般葬於土堆、山頂、河邊,也有的葬於亂石之中(有的地方還有水葬、死者裝棺後投入紅河中)。到了清朝,由於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仡佬人開始實行土葬。 老人病危時,召集全家人到莊前,聽老人遺囑。這時子女要細心守候,這叫“送終”。人死後,先洗死者全身,然後穿上壽衣、壽鞋、壽襪,用土紙蓋臉,停放於堂屋,子女為其“守靈”。出殯時,由一年老者執火把,一人燒稻草,在前引路。一孝子捧靈牌,其餘孝子扶着靈樞,後面是喪葬鼓樂隊和送葬的親友。安葬後,喪家要辦酒席酬謝客人。
仡佬族人中,青年死亡的喪事與老者有區別。在外死亡的不能進自家的堂屋,只能在邊房或房檐下停放。如因正義而死則要象老人一樣安葬,喪儀隆重。要三五天悼念活動。可見仡佬人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民族。沒有結婚死亡的中青年安葬很簡單,只稍辦喪事從事以寄託父母親的哀思。那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中青年死亡,就隨便刨個坑安葬了就是。
小孩死後,安葬一般分兩種:一是用木頭制的木匣(小棺材)安葬,二是用竹編蔸安葬。但是仡佬人禁忌父母親給女兒送葬。

夜郎文化崇拜禁忌

黔北與萬盛毗鄰地區原仡佬族最崇拜祖先。他們把生產的好壞、生活的幸福與否都寄託於祖先的保佑。所以堂屋中設有神位、安上祖宗的位置。多數仡佬族信奉“山王”、“黑神”。這些神在仡佬族的傳説中保風調雨順。他們還信奉古樹、巨石,以求得到保護。小孩們拜大樹、巨石為乾爹,以求其保佑成長。逢年過節時要帶上酒食香燭到大樹、巨石旁祭拜。他們還信仰鬼師,遇大事要卜卦,測問兇吉等。
仡佬族的禁忌較多,過年時忌挑水、掃地,也忌用菜刀,還不準倒水和倒垃圾到門外。大年初一到十五時,結了婚的婦女絕對禁止外出串門。分娩婦女,不滿四十天不準出門,也不準進堂屋。這些禁忌,隨着人們覺悟的提高已逐漸消失。

夜郎文化創造者

起源牂牁文化
春秋之後,牂牁國衰,其國中夜郎部落興起,至郡國並存之時,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為郡名。對此,著名的清代布依族史學家莫與儔在《南齊以上地理考》中有詳實考證:“(牂牁)其國當自巴以西南並夜郎及以南之地,幾與南越接,故《史記》、《漢書》並雲:‘道西北牂牁江,江廣數里。’此言接南越之處。又云:“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餘步。’此言當後夜郎境中如此廣遠,皆得牂牁之名,其國之大可知。後雖此國漸微,他小國各雄長,而故名尚存。故置郡時,以最大之夜郎而不以名郡,亦以牂牁又古最大之國耳。”《貞定遺集·牂牁考》又曰:“春秋以後,此國遂微,而西嘔、夜郎、滇爭相雄長,故《史記》、《漢書》言西南諸君長以什數,皆不及牂牁,蓋降為夜郎旁小邑中,惟江水於舊國名,獨無改稱耳。逮約軒夜郎,又誅且蘭,平南夷以立郡,而不取最大之夜郎為名,豈不以牂牁為最古且大之國欽。
竹圖騰崇拜發源
華陽國志·南中志》曰:“有竹王者興於遯水,有一女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問,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為姓,捐所破竹於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這條史料是夜郎國竹圖騰崇拜的記載。它至少説明幾個問題:第一,“遯水”即牂牁江,亦即今之南北盤江。第二,其母“浣子水濱”,應是習慣居住在江邊水旁而不是其它地區的部落成員,這個部落信仰竹圖騰。第三,“大竹”中“聞有兒聲”。説明這一部落崇拜的是江邊生長茂盛的大楠竹(即當地布依族習慣稱之為“龍竹”者),而不是其它竹類。這種江邊生長的大楠竹,必須具備充足的水分和温熱氣候的生態需要,在其它高山寒冷處是不能成活的。第四,在這個部落中的大型宗教儀式中應有大楠竹而不是其它作為神聖的崇拜之物。同時,這個部落及其後裔應繼承對“大竹”崇拜的相應宗教禮儀。這是我們探尋貴州民族中的夜郎文化應當注意的很需要之點。(伍文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