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鎖定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是南宋詞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記夢,寫夢遊中他來到前線,清笳四起,鐵騎無聲,關塞雄麗,一派清寒肅穆的邊塞軍旅生活場面。下片抒情,對孤苦寒燈,聽悽切漏聲,看斜月清冷,感慨功名未就,悲嘆鬢髮花白,卻依然執着自信,壯志不老。全詞以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對比,來抒寫詞人至死不衰的愛國激情,頗具沉雄悲壯之美。
作品名稱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作品原文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1]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註釋譯文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詞句註釋

夜遊宮:詞牌名,又名“新念別”等,雙調五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四仄韻。
⑵師伯渾:師渾甫,字伯渾,四川眉山人,作者友人。
⑶雪曉:下雪的早晨。清笳:清涼的胡笳聲。笳,古代號角一類的軍樂。
⑷無聲:古代夜行軍,令士卒口中銜枚,故無聲。
⑸關河:關塞、河防。
⑹雁門:即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雁門山上。
⑺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際,青海湖邊。與雁門一樣都是古代邊防重地。
⑻睡覺:睡醒。
⑼漏:滴漏,古代用銅壺盛水,壺底穿一孔,壺中水以漏漸減,所以計時。漏聲斷,滴漏聲停止,則一夜將盡,天快亮了。
⑽“自許”句:是説自信能在萬里之外立功封侯。《後漢書·班超傳》記載,班超少有大志,投筆從戎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來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這裏表示要取法班超。
⑾鬢殘:喻衰老。 [1]  [2-3]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白話譯文

在雪花紛飛的清晨,四周軍營吹起了悽清響亮的笳聲,夢境裏,不知是什麼地方?披着鐵甲的騎兵肅靜無聲,看去就像一股洪流那樣奔馳。想起淪陷中的關塞山河,雁門關外,青海湖邊。
一覺睡醒人還在寒燈淡光的深夜裏,夜將盡天快亮,明月已斜照西窗。我相信自己能像班超那樣在萬里之外為國立功封侯。有誰能知道我呢?鬢髮已經斑白,收復中原的愛國之心卻未死。 [4]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創作背景

《劍南文集》卷十四《師伯渾文集序》雲:“乾道癸巳,予自成都適犍為,識隱士師伯渾於眉山。一見,知其天下偉人。伯渾自少時名震秦蜀,東被吳楚,一時高流皆尊慕之,願與交。”乾道癸巳即乾道九年(1173),犍為即嘉州(今四川樂山)。可知師伯渾是陸游乾道九年自成都赴嘉州知州任時在眉山結識的一位蜀中高士。淳熙元年(1174)春陸游離嘉州。和師伯渾餞別於青衣江上。後四年師伯渾病逝,此詞當作於這期間。 [5]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作品鑑賞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文學賞析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的詞境裏來。讓讀者一下子把聯想融於作者的描繪之中。中間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遊所在。先説是迷離惝恍的夢,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然後才又進一步引出聯想——是在夢中的聯想;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這裏,是單舉兩個地方以代表廣闊的西北領土。但是,這樣蒼莽雄偉的關河當時落在誰的手裏那就不忍説了。那作者有這樣的“夢遊”,只因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復故土。這壓着作者的心病,遲遲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夢醒後的感想。首先描寫了冷清孤寂的環境:漏盡更殘,寒燈一點,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這樣的環境,既和清笳亂起、鐵騎似水的夢境相對照,又和作者從戎報國、封侯萬里的雄心相映襯,使得全詞增添了抑揚起伏的情致。夢境中軍旅戎馬生涯逼真,而現實中理想抱負卻是一場幻夢。夢境何等的雄拔,現實卻是何等的淒涼。夢內夢外的這種反差和錯位,令人頓生英雄陌路之慨。虛實對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現了詞人的失落情懷。“有誰知”三字,照應“寄師伯渾”的題目,婉轉地表示了把對方視為知己摯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雖老而雄心仍在,於蒼涼悲憤之中更見豪壯之氣,從而振起全篇,激揚着高亢的情調。
這首詞抒發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了對宋朝皇帝和一些大臣主和苟安的不滿。藝術上,這首詞采用鮮明的對比手法,上片的夢境與下片的現實處境和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明瞭在那樣嚴峻的形勢下,愛國志士卻閒居家中,日思夜夢以求報國而不可得。 [6-7]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名家點評

詞學專家夏承燾《唐宋詞欣賞》:“自許封侯在萬里”一句。語氣振起,而接下來是“鬢雖殘,心未死”兩句。中間插入“有誰知”三個字,也是頓挫作勢,使末二語——人雖老了,而殺敵雄心依然未死——更顯得鬱鬱不平。若去掉這三字,語意雖也連屬,而究竟要相形減色。 [5]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8] 
參考資料
  • 1.    蔣凡.陸游集:鳳凰出版社,2014:177-178
  • 2.    聶石樵.宋代詩文選注:中華書局,2015:231-232
  • 3.    郎建.宋詞三百首: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132
  • 4.    王烈夫.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3冊 宋朝元朝:武漢出版社,2016:138
  • 5.    王新霞.陸游詩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15:226-227
  • 6.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1472-1473
  • 7.    畢桂發.毛澤東評點歷代名家詞賞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780
  • 8.    霍松林.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