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鎖定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描繪了洞庭湖的美麗夜景,抒寫了與友人聚會的歡樂情景。
作品名稱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文學體裁】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作品原文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唐—李白
太白醉酒
太白醉酒(19張)
日晚湘水綠⑴,孤舟無端倪⑵。
明湖漲秋月,獨泛巴陵西。
遇憩裴逸人,巖居陵丹梯⑶。
抱琴出深竹,為我彈鵾雞⑷。
曲盡酒亦傾,北窗醉如泥⑸。
人生且行樂⑹,何必組與珪? [1]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註釋譯文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詞語註釋

⑴《文獻通考》:巴陵縣有湘水,有洞庭湖。《潛確居類書》:湘江,在長沙府城西,水至清澈。
謝靈運詩:“溟漲無端倪。”李周翰注:“端倪,猶崖際也。”
謝朓詩:“即此陵丹梯。”李善注:“丹梯,謂山也。”呂延濟注:“丹梯,謂山高峯人云霞處。”
嵇康琴賦》:“鵾雞遊弦。”李善注:“古相和歌有《鵾雞曲》。”李周翰曰:“琴有《鵾雞》、《鴻雁》之曲。”
⑸後漢時人語:“一日不齋醉如泥。”
⑹《漢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2]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作品譯文

時近黃昏,湘江綠得更可愛,江面就我們這孤舟在飄蕩。
秋月趁着明亮的湖水的上漲而冉冉升起,我們獨自在巴陵西邊泛舟。
路過裴逸人的住所,他巖居在山陵丹崖洞中。
他抱出瑤琴,為我彈奏《鵾雞》古曲。
待他曲子奏完畢,我已經把他的酒甕喝了個底朝天,在北窗下醉了個一灘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有愁明天愁!何必一定要當官呢? [3]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4]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