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康六崗

鎖定
多康六崗是藏民傳統上對青海西南部、西藏東部、四川西部及雲南迪慶州的藏區的統稱。 “多康”是“”與“安多”的合稱,“崗”(sgang)是藏語對兩水之間高原的稱呼,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六崗指的是:色莫崗、擦瓦崗、芒康崗、繃波崗、瑪扎崗和木雅熱崗。
藏文史料記載,古時藏族將他們所居住的區域按地形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劃分為三個部分,即:上區阿里三圍,宛如池塘,高聳着著名的雪山和山脈;中區衞藏四茹,猶如灌溉渠道,擁有廣闊的草原和岩石;下區多康六崗,恰似無垠的田野,分佈着森林和植物。
中文名
多康六崗
外文名
DUOKANG Liugang

多康六崗釋義

“多康”是藏語中的“安多”(a-mdo)和“康”(khams)兩個名詞的組合。
“安多”作為一個地區名稱,所指甚廣,包括除青海的玉樹州以外的全部青海藏族人口區、甘肅省的甘南州和河西藏族地區,以及四川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多”在羌、藏語中有廣闊平坦、四通八達的意思,故大草原區以“多”命名的地方極多。
“康”(khams)又譯作“喀”、“甘思”、“甘”,包括西藏昌都地區、四川甘孜州、雲南迪慶州和青海玉樹州等地。藏族學者根敦羣培則認為“所言‘康’者,係指邊地,由吐蕃從衞藏擴張後,稱東部地區為邊地。
“崗”(sgang)是藏語對兩水之間高原的稱呼。
因此多康六崗泛指安多和康巴大部的高原地帶。

多康六崗地域範圍

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六崗指的是:色莫崗、擦瓦崗、馬康崗、繃波崗、瑪扎崗和木雅熱崗。又稱“四水六崗”,四水指金沙江雅礱江怒江瀾滄江。六崗的具體方位是:
1、色莫崗:在金沙江和雅礱江上游之中間地帶,在甘孜州的白玉、德格、石渠縣境內;
2、擦瓦崗:在怒江和瀾滄江中間地帶,在西藏自治區八宿、左貢縣境內;
3、芒康崗:在瀾滄江、金沙江兩河上游中間,今西藏自治區之昌都、察雅、芒康等縣境內。
4、繃波崗:在金沙江和雅礱江中下部地帶,在甘孜南部和雲南西部一帶。
5、麻扎崗:青海黃河以南至雅礱江上游東部地帶,今四川甘孜州乾寧縣以北至青海境內。
6、木雅熱崗:在雅礱江中游東部地帶,今四川甘孜州乾寧以東康定等縣境內。 [1] 
這“六崗”所包地區並不能包有“西藏三區”的“下部多康”全境。因此,“康多六崗”其實是對“多康”地理位置的一種形象的概括,而不應當把它看成具體的、侷限在兩水之間含義裏的地理名稱。

多康六崗語言文化

傳統上藏族人習慣把藏區劃分為衞藏、安多、康三大方言區。並有“衞藏法區,康為人區,安多馬區”之説,其中多康就包括安多和康區。 [1] 
由於地緣關係,一直處在中心藏區邊緣地帶的安多,自古以來就與東邊的漢文化和北方的阿爾泰文化聯繫密切。歷史上這裏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吐蕃、匈奴、吐谷渾、蒙古、土、回、撒拉等族的先民們,在歷史的變遷中相互融合與交流,逐步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安多文化。安多是宗日文化和卡約文化的故鄉,也是漢文史籍中諸羌文化的中心。 [1] 
而康巴人世代生活、棲息在川、滇、青、藏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山高谷深,江河縱橫,嚴酷的自然環境,既塑造了康巴人強悍豪爽的性格,也培養了他們走出深山經商的傳統和習俗。所以藏區的鉅商大賈中康巴人是最多的。康巴文化獨樹一幟,特點鮮明,是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巴地區的歌舞飄逸瀟灑、剛勁有力,尤其是玉樹的舞蹈,雄健流暢,聞名遐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