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帶刺尻魚

鎖定
多帶刺尻魚(學名:Centropyge multifasciata),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蓋刺魚科的其中一個種。該魚體呈方圓形而側扁,體淡色,體側具有8條深褐色橫紋,尾鰭具有褐色弧狀紋,腹鰭為黃色。背鰭硬棘13枚、背鰭軟條17-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18枚。體長可達12釐米。
多帶刺尻魚(Centropyge multifasciata)又名八仙新娘、十一間神仙魚,屬鱸形目、刺蓋魚科,刺尻魚屬,為一種小型珊瑚礁區域類。多帶刺尻魚分佈於印度洋東部至太平洋東南部,印度尼西亞沿海,活動於珊瑚礁石周圍,遇到危險時也會躲進礁石縫隙中。覓食各類有機物碎屑及海藻等。多帶刺尻魚體側的橫紋數目隨着年齡增長會有所改變,故其俗名中有“八”和“十一”兩個數字。
外文名
Barred angelfish
別    名
八仙新娘,十一間神仙魚
中文學名
多帶刺尻魚
拉丁學名
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蓋刺魚科
多帶刺尻魚屬
多帶刺尻魚

多帶刺尻魚分佈範圍

多帶刺尻魚 多帶刺尻魚
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可可羣島、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密克羅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馬紹爾羣島、所羅門羣島、庫克羣島、東加、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關島、基里巴斯、薩摩亞羣島等海域。生活於水深7~70米。

多帶刺尻魚經濟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的觀賞魚類。

多帶刺尻魚品種簡介

在西太平洋地區,十一間神仙應算常見品種,但目前貿易中卻較少見到它。因為這種魚捕撈很困難,它們非常警惕地在珊瑚礁附近生活,一旦有人潛下,則迅速鑽到石頭縫隙裏去。 [1] 

多帶刺尻魚飼養方法

人們對這種神仙的飼養難易説法不一,有人認為十分粗生易養,有人則認為根本養不活。這大概又是罪惡的藥捕惹出來的事,的確對於這種警惕的小神仙,不用藥物麻醉,很難將它們從水中弄出來。因此,如果你購買到藥捕的魚,自然不能成活。[1]
健康的十一間神仙身體擁有光澤,而且即便是在條件很差的售賣缸中也會到處尋覓食物。在被引入水族箱後會很快適應環境。一開始可以用冷凍的豐年蝦誘導其吃東西,然後逐步調換為人工飼料。當水質不好的時候,十一間神仙身體會略微發黑,這個特點在藥捕和疾病魚的身上也體現得十分明顯。我覺得必須用400L以上的水族箱飼養這種魚,因為它們十分好動,如果生活空間侷促,會導致健康程度下降。 [1] 

多帶刺尻魚注意事項

它們似乎打鬥得不是很明顯,但也有互相排斥的現象。如果在大型的水族箱中可能更好一些。不過它們確實攻擊珊瑚和軟體動物,最好不要和這些動物飼養在一起。300px的個體已經足以讓它們能和蝴蝶魚和倒吊類掙搶食物,飼養在純魚缸中是不會有大問題的。 [1] 
參考資料
  • 1.    白明.《海水觀賞魚》: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