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姿對絲藻

鎖定
多姿對絲藻(Antithamnion defectum Kylin,1925)是仙菜科對絲藻屬植物,藻體纖細,直立,0.5~2.5cm高;主軸由匍匐的基部產生,主軸上的側枝無小枝對生;軸和側枝的細胞上部具有對生小枝。生於低潮線岩石上或其他藻體上。
中文名
多姿對絲藻
拉丁學名
Antithamnion defectum Kylin,1925 [2] 
植物界
紅藻門
紅藻綱
仙菜目
仙菜科
對絲藻屬
多姿對絲藻

多姿對絲藻形態特徵

多姿對絲藻外形特徵

多姿對絲藻
多姿對絲藻(5張)
藻體纖細,直立,0.5~2.5cm高。主軸由匍匐的基部產生,主軸上的側枝無小枝對生。軸和側枝的細胞上部具有對生小枝。小枝細胞基本等徑。小枝除基部方形細胞外,向軸面產生篦狀羽枝。主軸細胞長110~205μm,寬40~100μm,長為寬的2~3倍;小枝細胞長55~75μm,寬20~25μm。腺細胞位於小枝基部第二或第三個細胞生出的短小篦狀羽枝上,介於這種枝末端的2~5個細胞內側,長25~35μm,寬15~20μm。果胞枝由4個細胞組成,生於藻體頂端小枝的基部細胞上。精子囊叢生在小枝向軸面的精子囊枝上。囊果生於藻體頂端小枝的基部細胞上。成熟囊果無苞被。 [1] 

多姿對絲藻生殖特徵

多姿對絲藻的細部結構圖
多姿對絲藻的細部結構圖(5張)
四分孢子囊橢圓形,長70~85μm,寬55~70μm,大多數生於藻體上部、篦狀羽枝的基部,無柄或具柄,十字形分裂。 [1] 

多姿對絲藻生長環境

生於低潮線岩石上或其他藻體上。 [1] 

多姿對絲藻分佈範圍

多姿對絲藻分類學史

加德納(Gardner,1927)指出,多姿對絲藻(Antithamnion defectum)與“Antithamnion setacuem”分相似,表現在藻體大小、小枝和篦狀羽枝的形態及主軸上的側枝無小枝對生。主要不同點在於“A. setacuem” 在幼期藻體頂端小枝細胞壁延伸成毛。同時加德納也指出,多姿對絲藻與“Antithamnion pygmaeum”也很相似,小枝和篦狀羽枝形態及主軸上的側枝無小枝對生等特徵,但主要區別點是“A. pygmaeum”小枝和篦狀羽枝的頂端細胞尖細,而多姿對絲藻的小枝和篦狀羽枝頂端細胞圓鈍。 [1] 
中國學者採用的青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系海藻標本室的標本(QD78-146),藻體頂端小枝密集,外形呈圓錐形,明顯地看到小枝頂端細胞延長成很長的毛。在(QD63-629、QD64-114和180 )等號標本,觀察到藻體上部的小枝和篦狀羽枝細胞較粗短,枝端細胞較鈍,下部小枝和篦狀羽枝細胞細長,頂端尖細。在(QD78-103、QD80-1235、QD81-374)等號標本,主軸頂端周圍的小枝密,較長,枝端尖細。加德納將這些區別分為3個種,即“A. setacuem” 、 多姿對絲藻和“A. pygmaeum”。然而沃拉斯頓(Wollaston)曾將加德納的“A. setacuem” 和“A. pygmaeum”的典型材料作過比較,指出二者基本特徵一致,並引用道森(Dawson)的有關報道,認為枝端毛的發育果然是“A. setacuem” 的特徵,然而在大多數種類毛的存在與否與發育時期或環境條件有關,並不是一致的分類特徵。沃拉斯頓還指出,“A. pygmaeum”。和多姿對絲藻兩者僅有小枝和篦狀羽枝頂端細胞尖細或圓鈍的區別,不能作為命名兩個種的理由。他還引用諾里斯(Norris)和韋斯特(West,1967)的有關資料,指出野外生長的像“A. pygmaeum”尖細的枝端,經培養生長,就像多姿對絲藻具較鈍的枝端。根據這些情況,沃拉斯頓將加德納的“A. pygmaeum”。和“A. setacuem” 作為多姿對絲藻的同物異名處理。多姿對絲藻一般廣泛分佈在北美西海岸,不同的環境,可以出現某些不同的形態,如植株高度、細胞大小、藻體頂端小枝的形態特徵等不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