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場手

鎖定
外場手又稱外野手(台灣、日本名稱),是在棒壘球比賽中,負責防守整個外場(台灣、日本稱外野)區域以及外場兩側界外一部分區域的球員。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防守內場(台灣、日本稱內野)區域的內場手(內野手)。
外場手有左外場手(LF)、中外場手(CF)和右外場手(RF)三個人,他們是防守端最遠的防線,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中文名
外場手
外文名
fielder
別    名
外野手
分    類
左外場手、中外場手、右外場手
相    關
棒球壘球運動

外場手特點要求

外場手的防守區域大,寬闊的外場區域只有三個外場手來防守,各個外場手之間以及各個壘位之間的距離遠,防守很不容易,擊球員打擊力的增強更加是對外場手水平的一大考驗,因此,作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外場手,奔跑速度快、對時間空間的判斷準確、臂力強勁善於遠距離傳球成為了主要要求和評量衡量標準。
其中奔跑速度快是外場手的第一條件,要對來球做到移動敏捷,以最短的距離和時間跑到接球地點接球並迅速做出下一個動作的能力。由於在外場手的身後沒有人可以補位,因此,接穩球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考驗。其次是對時間空間的判斷準確,要有能夠接獲高飛球的能力,要有根據不同的方向,不受陽光照射的影響,用雙手或單手在原地接球,或在不同方向跑動中接球的能力。強勁的臂力和熟練的遠距離傳球技術是把球傳的遠、傳的快、傳的平、傳的準的必要保證。

外場手防守任務

外場手的主要防守任務是:力求直接截獲一切擊向外場的騰空球和內場漏過來的地滾球,接球后還要迅速長傳給各個壘位,以防止跑壘員繼續跑壘;當內場手接球或傳殺跑壘員時,外場手應根據傳球的路線,積極移動到接球隊員的後面進行保護,以補接各種漏接球;三名外場手之間要密切配合,互相保護,防止爭球或讓球的現象發生。

外場手外場手的防守

在正常情況下,三名外場手應根據內場手的站位和擊球員的急求特點,在不出現與內場手防守位置前後重疊的前提下選擇適宜的位置進行防守,三個人的防守區域要相互連接。在一般情況下,中外場手的站位可以稍微遠一些,右外場手的位置可稍微近些,並且可以略向裏一些。三名外場手的站位擰可遠一點而不可站的太近,同時不要使中場的空隙過大。
在確定外場手的防守位置時要考慮隊員臂力的強弱。右外場手接球后傳三壘和本壘的距離最遠,應選擇臂力最好的人擔任;中外場手應放防守能力最強的隊員;左外場手傳三壘和本壘較近,可以安排臂力差的隊員擔任,考慮到左外場手的傳球特點,選擇右外場手傳接球比較有利。總之,外場手要根據投手投球的特點、擊球員的擊球習慣和本隊的戰略部署,以及當時的天氣和風力等因素,靈活的選擇有利的防守位置。
外場手在投手將要投球時,應面向擊球員,兩腳開立,上體前傾,微屈膝,兩手放在兩膝上,兩眼注視着擊球員,做好接球的準備。擊球員揮棒擊球后,立即判明球的方向和弧線,將身體重心移向與球員同側的腳上,準備起跑。擊球員將球擊出後,外場手應立即根據球的飛行路線,初步判明球的落點,快速擺臂起跑。疾跑五、六步後,再觀察球的正確落點,然後跑到球的落點,用雙手在頭前接球。外場手奔向接距離較遠的騰空球時,眼睛不要一直注視着球,或雙手始終上舉,否則會影響跑速和接球。
[1] 
參考資料
  • 1.    喬培基.《壘球》.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