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寒內熱

鎖定
外寒內熱是病症名,出自《傷寒論》一書。
寒邪閉表,內熱不能外散而化熱。寒越重,腠理越閉緊,內熱越不外散,所以化熱也就越厲害。治療得清內熱和散外寒結合起來,讓病邪外散。 [4] 
中文名
外寒內熱
別    名
寒包火 [4] 
偏    方
熱水泡腳
體質改善
早睡早起 鍛鍊同時不要熬夜
相關説法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

外寒內熱病症簡介

外寒內熱,病證名。見《傷寒論》。
①外假寒而內真熱。參見真熱假寒條。
②表寒未解,裏熱已盛。參見表寒裏熱條。

外寒內熱偏方

外寒內熱熱水泡腳

外寒內熱 外寒內熱
每晚用較熱的水(温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外寒內熱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葱絲上,再與豆腐等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防感冒。

外寒內熱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外寒內熱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着)再擤出,反覆多次。

外寒內熱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餘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外寒內熱鼻子插葱

感冒後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葱條,3小時後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藥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葱過敏,可在葱條的外面包上一層薄薄的棉。

外寒內熱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髮紅髮熱,然後喝一碗熱薑糖水,約15分鐘後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鬆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癒。 [1]  [2] 

外寒內熱其他方法

  • 可樂煮姜:鮮姜20~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後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 呼吸蒸汽: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着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 熱風吹面: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着太陽穴吹3~5分鐘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症狀,加速痊癒。
  • 蒜泥蜂蜜: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後,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 香油拌蛋:香油30g,加熱後打入1個鮮雞蛋,再衝進沸水攪勻,然後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後的咳嗽。 [1] 

外寒內熱體質改善

早睡早起 鍛鍊同時不要熬夜。飲食清淡多吃蒸煮食品,多吃水果。

外寒內熱相關説法

寒熱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陽虛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表現為熱證。寒熱辨證在治療上有重要意義。《素問·至真要大論》説:“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兩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熱辨證,必須確切無誤。
一、寒證
寒證,是疾病的本質屬於寒性的證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機體自身陽虛陰盛而致。
由於寒證的病因與病位不同,又可分別出幾種不同的證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內臟,故有表寒、裏寒之別。內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陽虛者,故又有實寒、虛寒之分。這裏先就寒證的共性進行分析。
【臨牀表現】各類寒證的臨牀表現不盡一致,但常見的有:惡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潤滑,脈遲或緊等。
【證候分析】陽氣不足或為外寒所傷,不能發揮其温煦形體的作用,故見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陰寒內盛,津液不傷,所以口淡不渴。陽虛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等排出物皆為澄澈清冷。寒邪傷脾,或脾陽久虛,則運化失司而見大便稀溏。陽虛不化,寒濕內生,則舌淡苔白而潤滑。陽氣虛弱,鼓動血脈運行之力不足,故脈遲;寒主收引,受寒則脈道收縮而拘急,故見緊脈
二、熱證
熱證,是疾病的本質屬於熱性的證候。可以由感受熱邪而致,也可以由機體自身陰虛陽亢而致。
根據熱證的病因與病位的不同,亦可分別出幾種不同的證型。如外感熱邪或熱邪入裏,便有表熱、裏熱之別。裏熱中,有實熱之邪入侵或自身虛弱造成,則有實熱和虛熱之分。這裏僅就熱證的共性進行分析。
【臨牀表現】各類熱證的證候表現也不盡一致,但常見的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而乾燥,脈數等。
【徵候分析】陽熱偏盛,則惡熱喜冷。火熱傷陰,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傷則需引水自救,所以口渴喜冷飲。火性上炎,則見面紅目赤。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寧。津液被陽熱煎熬,則痰涕等分泌物黃稠。火熱之邪灼傷血絡,迫血妄行,則吐血衄血。腸熱津虧,傳導失司,勢必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為熱證,舌幹少津為傷陰,陽熱亢盛,血行加速故見數脈。 [3] 
參考資料
  • 1.    謝英彪,夏崇才. 感冒簡便自療[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7:146-147.
  • 2.    陳冬青主編;每週文摘報社編. 健康學得到[M].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199-200.
  • 3.    劉俊,陳雲志. 中醫辨證入門與病案全解[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15:18-29.
  • 4.    吳南京. 醫道求真 第3輯 中醫學習筆記[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