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國人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外國人》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講述了一批遭遇海難的人們逃到中國,後被中國皇帝安全遣返的故事。
作品名稱
外國人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外國人原文

己已秋,嶺南從外洋飄一巨艘來[1]。上有十一人,衣鳥羽,文采璀璨。 自言,“呂宋國人[2]。遇風覆舟,數十人皆死;惟十一人附巨木,飄至大島 得免。幾五年,日攫鳥蟲而食;夜伏石洞中,織羽為帆。忽又飄一舟至,櫓 帆皆無,蓋亦海中碎於風者,於是附之將返。又被大風引至澳門。”巡撫題 疏[3],送之還國。 [1] 

外國人註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嶺南:嶺南道,治所在今廣州市。
[2]呂宋國:在今菲律賓羣島,都邑馬尼剌。
[3]題疏:題奏,指奏聞皇帝。 [1] 

外國人譯文

己巳年秋天,嶺南從外洋漂來一艘大船,上面有十一個人,都穿着用鳥羽毛做成的衣服,華麗多彩,自己説:“我們是呂宋國人。在海上航行時,遭遇大風,船被打翻,死了好幾十人。只剩下我們十一個,抱着巨木,隨波漂流到一個大島上,才倖免於難。在島上待了五年,每天捉蟲逮鳥吃,夜晚就藏在山洞裏,編織羽毛當衣服穿。一天,忽然又飄來一隻船,船櫓和船帆都沒了。可能也是被大風打翻的船,我們便爬上這隻船想返回去,風卻把我們送到了澳門。”巡撫便上疏奏聞皇帝,送他們返回祖國。 [2] 

外國人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3]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