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蟲語冰

(成語典故)

鎖定
夏蟲語冰,漢語成語,拼音是xià chóng yǔ bīng,意思是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出自《莊子·秋水》。
中文名
夏蟲語冰
拼    音
xià chóng yǔ bīng
解    釋
比喻人囿於見聞,知識短淺
注    音
ㄒㄧㄚˋ ㄔㄨㄙˊ ㄧㄩˇ ㄅㄧㄥ
同義詞
夏蟲疑冰、坐井觀天
出    處
《莊子·秋水》

夏蟲語冰成語故事

渤海神若説:“對井裏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着狹小居處的侷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着時令的制約;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於大道理的問題,是由於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看到大海後,才知道你的淺陋,這就可以與你談論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不知什麼時候停止,可它不滿溢出來;尾閭排泄它,不知什麼時候停止,可它不會減少而流盡;海水不因季節的變化而有所增減,也不因水災旱災而受影響。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黃河的容量,不可計數。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誇耀,因為自從天地之間生成形態,從那裏汲取陰陽之氣,我在天地裏面,猶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正存念會被別人看少,又憑什麼自我誇耀呢?計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間,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澤裏嗎?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倉裏嗎?稱事物的數量叫做‘萬’,人類只是佔其中的一類;人類遍佈天下,穀物所生長的地方,車船所通達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佔其中的一千;這表明人與萬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馬體上嗎?五帝所連續統治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擔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全不過如此而已。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他們這樣自我誇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漲而自滿一樣嗎?” [1] 

夏蟲語冰同源典故

井底觀天 以蟲疑冰 休遣夏蟲知 冰有夏蟲識 夏蟲不可語冰 夏蟲疑冰 蟲語那知冰 [2] 

夏蟲語冰成語出處

語出《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3] 

夏蟲語冰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哂夏蟲之疑冰,整輕翮而思矯。” 李善 注:“言淺近小智,同乎夏蟲,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矯也。” 張銑 注:“夏蟲不知冬有寒冰,亦猶小智不識高道,故笑之。”
宋代梅堯臣《中伏日永叔遺冰》詩:“巨塊置我前,凝結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類夏蟲疑。”
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郎如此眼光淺,真是夏蟲不可語冰。”
清代王韜《六合將混為一》:“不審倚伏之機,不明順逆之故,是猶醯雞處甕,別有一天,夏蟲語冰,莫知其候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