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壯話

鎖定
壯話就是壯語,是壯語的通俗説法。官方認準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壯語為標準語音。壯族(舊稱僮族,壯文:Bouxraeuz,英文名:Cuengh Nationa lity),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廣東貴州等省區。
中文名
壯話、土話
外文名
Cuengh Nationa lity
別    名
壯語
壯    文
hauq raeuz

壯話簡介

壯話就是壯語,是壯語的通俗説法。壯族先人在中國古代曾先後稱為西甌南越族駱越(雒越)、、獠、俚人、溪峒蠻、烏滸。宋代始稱為“撞”、“僮”、“仲”,有稱為僮人、土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寫作“獞”,1949年後改為單人旁的僮字,統稱“僮族”(“僮”與“壯”同音),直到周恩來倡議在1965年改“僮”為“壯”。

壯話使用民族

壯族説壯話,多居住在廣西。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者將壯語分為南壯語和北壯語兩種語言,兩種語言之間相似程度很低。大約20多種次方言(土語)。在廣西崇左龍州一代壯語的方言方式最為多種次,每個鄉或鎮都存在不同,口音到意思都有變化。
壯語有自己的文字,從中國的唐代(7世紀)就開始在民間使用,壯族人自稱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它主要是藉助漢字六書的構字方法進行再創造,借用兩個漢字組合而成。但是這種壯字由於使用面不廣,沒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於壯族巫師、藝人、歌手等書寫經書、劇本和記錄壯族地區的地名,編山歌、記事等。
1950年代,中國政府幫助壯族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於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

壯話多用地區

廣西:崇左、南寧、柳州、百色、來賓、河池
雲南: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