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壯士篇

(西晉張華詩作)

鎖定
《壯士篇》是晉代文學家張華的詩作。此詩抒發豪情壯志,從“天地”與“人物”兩方面着眼,從宇宙萬物的搏擊變化與人們應有的處世態度着筆,表現壯士的英風豪氣,自然也表現了作者自己的胸襟、抱負。全詩神完氣足,格高韻壯,雄闊開張。
作品名稱
壯士篇
作    者
張華
創作年代
西晉
出    處
張司空集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壯士篇作品原文

壯士篇
天地相震盪,回薄不知窮
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
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
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
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
震響駭八荒,奮威曜四戎
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
獨步聖明世,四海稱英雄。 [1] 

壯士篇註釋譯文

壯士篇詞句註釋

⑴壯士篇:《樂府詩集》入《雜曲歌辭》。郭茂倩有按語:“燕荊軻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壯士篇》蓋出於此。”
⑵回薄:謂循環相迫,迴旋運轉。回,反,薄,迫。
⑶稟常格:稟賦常性,保持一定之規。
⑷年時:歲月時光。俯仰:低頭抬頭,形容時間短暫。
⑸速崇:指功名應該儘快建立並使之崇高。
⑹守虛沖:即安於無所作為。虛沖,內心的虛無沖和狀態。
⑺大宛馬:西域產的良馬。大宛,漢西域諸國之一,其地自古以產良馬著名。《史記·大宛列傳》:“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⑻繁弱弓:古代的一種大弓。《荀子·性惡》:“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⑼慨慷成素霓:即氣貫長虹之意。素霓,白虹。虹霓的內環為虹(或稱正虹),外環為霓(或稱副虹),虹色濃,霓色淡所以稱素霓。
⑽八荒:即八方荒遠之地。此指周圍的敵國。
⑾四戎:即四夷,四夷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是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⑿濯鱗:這裏代指壯士。 [2] 

壯士篇白話譯文

天地萬物彼此激盪啊,循環相迫變化無窮。
人們需要秉持常性,做事一定貫徹始終。
時光俯仰之間便要逝去,功名可要及早有建樹。
壯士懷抱憤發的志向,怎能奉守什麼虛無和清靜?
跨上大宛產的駿馬,手持名為繁弱的良弓。
掌中長劍可以橫掃九州,頭上的高冠幾乎拂觸蒼穹。
慷慨壯志足使白霓呈現,嘯傲叱吒激揚清風。
聲威足使八方震駭,更向周邊民族炫曜光榮。
在滄海之濱洗濯鱗爪,在大漠之中馳騁奔騰。
龍驤虎步於盛明之世,五洲四海稱英雄。 [2] 

壯士篇創作背景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之一。封建貴族窮奢極欲,以一種病態的狂熱度過醉生夢死的歲月,當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晉書·傅玄傳》)。由於張華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不滿意士族階級的醉生夢死,寫下了這樣的詩篇。 [3]  [4] 

壯士篇作品鑑賞

壯士篇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豪情壯志的詩,全詩二十句,可分五節。首節言天地宇宙時刻不停地在運動,人和萬物都受自然規律支配,有生就有滅,有始就有終。首二句化用賈誼鵩鳥賦》:“萬物回薄兮,振盪相轉。”天地的運動是“不知窮”,人、物的生長“必有終”,這就顯出了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作為一個人來説,應妥善對待這個矛盾。
第二節言歲月俯仰之間就過去了,功名要趕快建立,使之崇高,壯士心懷憤激之情,不能恬淡無為。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壯士覺着時不我待,所以及時努力,這與當時氾濫的老莊那“守虛沖”的人生哲學正相反對。
第三節寫到壯士的立功行動了:“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乘我”“撫我”,着兩“我”字,其豪邁自得情態宛然可見。“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宋玉大言賦》雲“長劍耿耿倚天外”,此言“長劍橫九野”也是極言長劍之長。屈原離騷》有“高餘冠之岌岌”,此言“高冠拂玄穹”,帽子都摩着天了,也是極言高冠之高。這些誇張,突出壯士的英武。以上這些描寫表示壯士要馳逐疆場殺敵立功了。
第四節寫壯士參加戰鬥的英雄氣概。“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二句是暗用荊軻的故事。據説荊軻刺秦王,有白虹貫日。他赴秦廷前慷慨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刺客列傳》)這表現了壯士赴敵時高亢的鬥志。“震響駭八荒,奮威曜四戎”,這是説壯士耀(通曜)武揚威,使敵國為之震懾。真是刀兵未加已聲威遠被,其立功是指日可待了。
末節即寫功或名就。“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前句意謂像魚那樣遨遊。阮瑀《為曹公與孫權書》有“濯鱗清流,飛翼天衢”的話,是以遠大相期許,這裏的“濯鱗滄海”“馳騁大漠”是説壯士由東而西橫行天下。所以下句説:“獨步聖明世,四海稱英雄。”“獨步”,謂其天下無敵手,這樣四海都稱讚他這位大英雄了。古人説,立德、立功、立言,謂之不朽。這個壯士在有限的“年時”裏建立了不世之功,這樣他就可以不朽了。
這是一首樂府詩,題旨大概是由阮籍詠懷·壯士何慷慨》來的,那首詩道:“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阮籍這首詩在他的《詠懷》中可謂別調,寫得也很慷慨激昂,但它表現的功業心主要是從“效命”“氣節”着眼的,而張華此篇雖然也有這方面的意思,但主要是從人生意義、生命價值這些認識出發,顯得比較深切,更能予人們以激勵。這是思想上的不同。阮籍的作品是古詩,顯得簡約樸素,而張華此篇則較鋪張,也比較重修辭。“乘我大宛馬”以下十句全是對偶,這不僅顯出樂府體與古詩的差別,也顯出西晉之後的詩歌比“正始之音”更注重形式美了。
這首詩表現壯士的英風豪氣,自然也表現了自己的胸襟、抱負,可説是一首“風雲”之作。這樣的作品在詩風日趨輕靡的當時並非多見,而張華集中還有一些,如《博陵王宮俠曲二首》《勵志詩》等,都是很可值得注意的作品。鍾嶸詩品》謂張華詩“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從現有的作品看,至少是不完全正確的。 [3] 

壯士篇名家點評

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可永雪:“此詩洋溢着一種雄闊開張之氣,表現出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這篇作品可與他的《輕薄篇》合看,如果説《輕薄篇》是暴露和抨擊社會上驕奢浮華、淫逸放縱之風的話,那麼這篇作品則是正面抒發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讀過這兩篇作品,便覺得《詩品》給他的詩所下那個‘兒女情多,風雲氣少’的評語,似乎並不盡然。”(《漢魏六朝樂府觀止》) [2] 

壯士篇作者簡介

張華(232—300),西晉學者、詩人。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人。少年時即好文史,博覽羣書。晉武帝時因伐吳有功被封為侯,歷任要職。後來因為不參加趙王司馬倫和孫秀的篡奪活動被他們殺害。他博聞強記,著有《博物志》十卷。其詩今存三十餘首,內容比較單調,形式講究辭藻華美,格調平緩少變化,總的成就不高。今傳《張司空集》一卷。 [4] 
參考資料
  • 1.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北京:中華書局,1983:613
  • 2.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21-222
  • 3.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359-363
  • 4.    遊國恩 等.中國文學史(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