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壯(拼音:zhuà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始見於戰國金文,古字形從士、爿(pán)聲。“壯”本義指人高大,泛指強壯,引申指壯年。由強壯引申為雄偉、有氣勢。作意動時,表示讚賞。“壯”又指加強,使壯大。 [12] 
中文名
拼    音
zhuà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UFG [1] 
倉    頡
LMG [1] 
鄭    碼
TIB [1] 
筆    順
點、提、豎、橫、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510) [3] 
平水韻
去聲·二十三漾 [2] 
總筆畫
6(部首3,部首外3)
筆順編號
412121
四角號碼
3411₀
注音字母
ㄓㄨㄤˋ
統一碼
U+58EE [1]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壵、𩡽、𡉟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壯,繁體作“壯”,字形由“士”與“爿(pán)”兩部分組成。從“士”的字,多與男子有關。“壯”的本義是人身材高大。“爿”在此是聲旁,表示讀音與此接近。漢字簡化時將“爿”左邊簡化為兩點。
身材高大是體魄健壯的一個標誌,因此,“壯”有“強壯”之義,如“年輕力壯”“兵強馬壯”等。
身體強壯,必然精力充沛,血氣旺盛,志氣高昂,所以“壯”又有“強盛”“旺盛”等義,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
人的成長過程中,精力最充沛、鬥志最旺盛的時期是青壯年時期,因此,“壯”又指“年輕”“壯年”。例如《後漢書·循吏列傳》:“拜會稽都尉,時年十九,迎官驚其壯。”“驚其壯”意為:為他的年輕而吃驚。《左傳·僖公三十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臣之壯”指精力旺盛的壯年時期。由精力旺盛又引申出“豪壯”“雄壯”之義。例如《漢書·東方朔傳》:“拔劍割肉,壹何壯也。”岳飛在《滿江紅·寫懷》中有“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詞句。
“壯”表示“成長”之義又進一步發展為“生長”“長大”之義。例如《淮南子·天文訓》:“木生於亥,壯於卯,死於未。” [12]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uàng
形容詞
大;強盛
big;
great;
grand
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表氣壯,則衞固榮守,邪由何入!”
明·潘陸《同朱士葉北固山用唐人韻》:“江愛秋濤壯,山憐宿雨青。”
陳毅《三峽》詩:“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
壯觀;壯志;豪壯;豪言壯語理直氣壯
結實的;有力的
srong;
robust
《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宋·葉適《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誌銘》:“公始至楚,以舊樓櫓不壯,易之千間。城敗非樓櫓咎,蓋言者誤也。”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他頭裏未曾過去時,這橋還壯哩,則怕他踹損了,則除是恁的?!”
壯實;強壯;年輕力壯
堅實;牢固
firm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壯……虎始交。”
唐·韓愈《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他頭裏未曾過去時,這橋還壯哩,則怕他踹損了,則除是恁的?!”

男子三十為“壯”。即壯年。後泛指成年
grown-up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
戰國·屈原《離騷》:“及餘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唐·韓愈《韓府君墓誌銘》:“少而奇,壯而強,老而通。”
指能力強,做事迅速
《莊子·徐無鬼》:“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陸德明釋文:“則壯,李雲‘壯,猶疾也’。”
動詞
以……為壯美;讚許
admire
《漢書·揚雄傳上》:“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温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
三國魏·曹丕《滄海賦》:“美百川之獨宗,壯滄海之威神。”
陳毅《記遺言》詩序:“餘聞而壯其言,詩以志之。”
使壯大;加強
strengthen
《詩經·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合下,書生也……陳師鞠旅,親與為辛苦,慷慨感激,同食下卒,將二州之牧,以壯士氣。”
葉聖陶《倪煥之》十一:“煥之近年來抱着樂觀主義,其原因在想望着希望的光輝,又能構成一種足以壯自己的膽的意象。”
壯膽;氣壯山河
名詞
農曆八月的別名
唐·無名氏《阿史那忠碑》:“乘壯月以控弦,候朔風以鳴鏑。
壯族的簡稱
壯鄉;壯錦壯戲
量詞
用於中醫艾灸,用艾絨燻灼一次叫一壯
《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宋·范成大《重午》詩:“已孤菖淥十分勸,卻要艾黃千壯醫。”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二班》:“且雲:‘痛不可觸,妨礙飲食。’殷曰:‘易耳!’出艾團之,為灸數十壯,曰:‘隔夜愈矣。’”
zhuāng
形容詞
通“莊”。美
戰國·屈原《離騷》:“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通“莊”。莊重
《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進,其衣逢,其容良,儼然壯然。”
qiāng
動詞
通“戕”。傷
《漢書·敍傳下》:“安國壯趾,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 顏師古注:“壯,傷也。趾,足也。”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一】【士部】側亮切(zhuàng)
大也。從士爿聲。 [7] 

説文解字注

“大也”注:《方言》曰:“凡人之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尋《説文》之例,當雲“大士也”,故下雲“從士”。此蓋淺人刪士字。
“從士,爿聲” 注:側亮切,十部。 [6] 

康熙字典

【醜集中】【士部】 壯;部外筆畫:4
《廣韻》《集韻》《韻會》側亮切。《正韻》側況切,並莊去聲。《説文》:大也。
又彊也,盛也。《爾雅·釋天》:八月為壯。《易·卦名》:震上乾下,大壯。《禮·曲禮》:三十曰壯。《月令》:仲冬之月,冰始壯。
又《史記·趙後傳》:額上有壯髮。師古曰:俗呼圭頭是也。
又《前漢·食貨志》:貝有五種,一曰壯貝。
又傷也。《郭璞曰》:淮南呼壯為傷。
又醫用艾灸,一灼謂之壯。
又側羊切,音莊。亦姓。《晉語》:趙簡子問賢人,得壯馳茲。
又伏滔《望濤賦》:宏濤於是鬱起,重流於是電驤。起沙渟而迅邁,觸橫門而克壯。
俗從土作𡉟,省作壯,並非。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58EE;下:U+58EF) 字形對比(上:U+58EE;下:U+58EF)

書寫提示

“壯”字書寫演示 “壯”字書寫演示
“丬”窄“士”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士”高。“丬”,點收筆於橫中線。“士”,兩橫上長下短;長橫從“丬”側起筆,寫在橫中線上。 [10]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一漾

開口呼
全清
側亮切
tʃjɑŋ
集韻
𡉟(壯)
去聲
四十一漾
開口呼
全清
側亮切
tʃiɑŋ
禮部韻略

去聲





側亮切

增韻

去聲





側況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江陽

合口呼

全清

tʂaŋ
中州音韻

去聲
江陽





葉莊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七漾


全清
側況切
tʃuaŋ
分韻撮要
陰去
第十剛講降角
(參考資料:漢典 [9]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aŋ
先秦
王力系統
ǐ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ts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s
i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s
rjangh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a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ǐa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jɑ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ɑ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tṣ
ja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ɑŋ
(參考資料:漢典 [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tʂuaŋ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uaŋ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pfaŋ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uaŋ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uaŋ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uɑ̃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ua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suɒ̃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sɒŋ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suɔ
42
陰去
文讀
tɕyɔ
42
陰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tɕyan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tsɒŋ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sɔŋ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tsɔŋ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tʃɔŋ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tʃɔŋ
24
陰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ɔŋ
11
陰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aŋ
213
陰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auŋ
213
陰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ɔ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1]  、漢典 [9]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2]
  • 2.    平水韻 二十三漾 壯  .搜韻[引用日期2023-07-20]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7-20]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725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59-460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9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66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77
  • 9.    壯的音韻方言  .搜韻[引用日期2023-07-20]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5
  • 1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27
  • 12.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23-3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