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壁昌

鎖定
壁昌(1795——1854),字東垣,額勒德特氏,蒙古鑲黃旗人。和瑛季子。壁昌從小受家庭的薰陶和父親的教誨,見識頗廣。他對新疆的情志頗瞭解,著有《葉爾羌守城紀略》、《守邊輯要》、《兵武聞見錄》、《牧令要訣》、《壁勤襄公遺書》等卷。
本    名
額勒德特.壁昌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795年
逝世日期
1854年
主要作品
《葉爾羌守城紀略》,《守邊輯要》
旗    籍
蒙古鑲黃旗
官    職
察哈爾都統伊犁參贊大臣山西巡撫、福州將軍
諡    號
勤襄

壁昌人物介紹

壁昌(1795——1854),字東垣,蒙古鑲黃旗人,姓額勒德特氏。和瑛季子。曾任河南陽武知縣和直隸棗強、大名知府等職。

壁昌人生經歷

1827年(道光七年),清欽差大臣那彥成前往新疆處理鎮壓張格爾第三次叛亂的善後事宜。壁昌因非常熟悉新疆情勢,遂作為那彥成的得力助手奉旨隨行,深得那彥成器重。
1829年(道光九年),壁昌充任葉爾羌辦事大臣。他在任職期間,清查私地,收繳逃税,並制定了糧庫應急制度,使財糧充實起來。他還對該地區的沙漠地帶進行了勘查,發現這一帶土地肥沃,宜於種植糧食。經過試種苜蓿,果然取得了成功,從而使這一帶將士兵馬的供給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還為當地回漢兩族人民的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他還派人興蓋房屋、商店,促進了當地商品經濟的流通,使葉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隆景象。
1830年(道光十年),葉城遭到以浩罕為首的賊寇進犯。此時葉城兵力單薄,又無外援,情況危急,壁昌與維族各首領緊密團結,嚴陣以待。因他督軍調度有方,終於以少勝多,打敗敵軍,受到朝廷嘉獎。此後,浩罕軍又接連三次進犯,均被擊退。此後,壁昌還向清廷電請在敵寇經常出沒的四城增駐重兵,加強了葉城周邊的防守,保證了當地人民的安全。
1831年,壁昌升參贊大臣,改駐葉爾羌,全面管理新疆事務,由於他多年的努力在回眾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因此當地民眾皆聽命於他的管制。這一期間,壁昌主要是對新疆的民安足食以及戰略安全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籌備規劃,他多方屯兵增強守備,大大加強了邊疆的防禦能力。
1833年(道光十三年),壁昌回京任職。1837年,壁昌調任阿克蘇辦事大臣。1840年以後,壁昌又先後擔任了察哈爾都統伊犁參贊大臣山西巡撫福州將軍等職。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正值清朝被迫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此時任兩江總督的壁昌為防止外寇再次入侵,奏清清廷增設水師,在戰略要地增設守備,加築炮台炮堤,從此以後,清朝廷開始籌備江防事務。
那時候,鹽販的專賣税是大清朝的重要收入之一,有的大臣在不瞭解實情的情況下,提議把淮北地區開始試行的鹽販憑票運鹽的制度也推及至淮南地區以增加税收。壁昌對淮南地區的情勢十分熟悉,即上奏清廷予以制止,他認為淮南、淮北地區的鹽業運銷各個環節不盡相同,不可同日而語,強行執行憑票運鹽制度不僅會使鹽販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而且極不利於商業交易的興旺發展,甚至會激起鹽商的強烈不滿,容易激化矛盾。本來只想增加税收,結果利益沒有得到,反而導致了更大的損失。清廷及時採納了壁昌的意見,並開始肅清私鹽、嚴打偷漏税以及貪污受賄等罪行,全面整頓海岸,以期淮南鹽業有所振興。

壁昌離開仕途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壁昌留京任內大臣後不久再次出任福州將軍,數月後因病回旗休養。

壁昌再次入仕

1853年太平天國軍進逼津京,壁昌受命任巡防大臣。
去世
次年【1854】便去世了。清朝鑑於壁昌的功績,追賜他太子太保銜,並賜諡號“勤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