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竹圖

(北宋文同創作絹本墨筆畫)

鎖定
《墨竹圖》是北宋畫家文同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以倒垂竹枝為主體,竹葉和竹枝從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橫空之勢,着葉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莖多新枝,竿、節、枝、葉均以水墨單色一筆畫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見文同創作這幅畫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發胸懷。 [1] 
中文名
墨竹圖
作    者
文同
畫作類型
墨筆畫
創作年代
北宋
文物原屬
圓明園收藏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規    格
縱131.6釐米,橫105.4釐米
材    質
絹本

墨竹圖畫作內容

《墨竹圖》 《墨竹圖》
此畫以倒竹為主體,竹子虯曲的枝幹凌空倚勢,樹葉生意盎然。 [2] 
此圖絹本,無款,有“靜閒口室”、“文同與可”兩印,有清內府嘉慶、宣統印各一方。 [3] 
上方有明代王直、陳循德兩人題詩。
王直題詩:
與可自昔守洋州,墨竹高風稱第一。流傳三百有餘載,復見茲圖更超逸。想當盤礴欲畫時,胸藏千畝誰得知。忽如兔起鷹隼落,奇態橫出何猗猗。仙人騎鳳彩雲裏,不見其身見其尾。佪翔千仞欲下來,歲歲餘音滿人耳。世間物性各不同,貞脆好醜隨化工。唯有此君最幽淡,不與桃李爭春紅。由來美人姿,不及君子德。至今淇奧篇,還歌綠如簀。楊君得此求我詩,我今已老才力衰。願君努力慎愛昔,睿聖衞武誠當師。 [4] 
陳循德題詩:
壁上墨君不解語,高節萬仞陵首陽。要看凜凜霜前意,冷淡為歡意自長。寫真誰是文夫子,許我他年作主無。遙想納涼清夜永,平安時報故人書。誰畫參天鐵石柯,鳳毛春暖錦婆娑。玉堂妙筆交遊盡,六合無塵水絕波。老可當年每畫之,滿堂賓客動秋思。蒼龍過雨影在壁,別出參差玉一枝。誰是丹青三昧手,晴窗試寫翠琅玕。尚書雅有冰霜操,一枕清風五月寒。我亦有亭深竹裏,一枝寒玉淡清暉。道逢黃髮驚相問,不改清陰待我歸。
陳循德題跋:“彥謐尚書得此竹求餘題,餘無以為言也。為取宋元蘇虞趙三學士詩中句,各為二絕復之,又何必餘言哉。廬陵陳循德遵志。” [4] 

墨竹圖創作背景

墨竹圖政治背景

宋神宗繼位後,宋王朝面臨社會矛盾尖鋭,民眾起義不斷,冗兵、冗員、冗費問題嚴重,國庫空虛,財政困難的局面,西夏、遼不斷侵擾宋王朝,蠶食宋朝疆域,阻礙了北宋經濟的發展,也威脅到宋朝政權的存在。為了實現“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局面,王安石進行了變法。 [5] 
而生活在這一時期的文同思想傾向守 ,不適應王安石變法,於是迴避黨派,追求自求田園之樂。 [6] 

墨竹圖時代背景

北宋中期的繪畫,在文人士大夫中出現了以追求作品意境高雅,筆墨情趣雋永,把繪畫作為怡情養性、自我陶冶的繪畫流派。文同《墨竹圖》的流行,正是在文人士大夫追求抒發性靈這一美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7-8] 

墨竹圖藝術鑑賞

墨竹圖主題

從某種意義上説,墨竹是中國文人畫的一種標本、尺度、基本功。竹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文同畫的竹不僅僅是象徵高尚情操的君子,也是自我人格的隱喻,借水墨的淋漓酣暢和竹姿的挺拔瀟灑來抒發自己的心緒。 [9] 

墨竹圖技法

此圖用水墨畫倒垂竹枝,筆法謹嚴有致,又現瀟灑之態。
墨竹圖(局部)
墨竹圖(局部)(3張)
竹幹由屈而勁挺,似竹生於懸崖而掙扎向上的動態。竹枝虯曲,變化中又有彈性,氣度不凡具有節奏美。枝頭輕輕向上一挑,密葉紛披,折旋向背,向四處奔放擴張。凌空倚勢,龍翔鳳舞,顯示了無窮盡生命的力度。節與節之間雖斷離而有連屬意。畫小枝行筆疾速,柔和而婉順,枝與枝間橫斜曲直顧盼有情。
此圖之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意,逆順往來,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10] 

墨竹圖構圖

全圖呈“S”形構圖,吳鎮在《墨竹譜》中將這種構圖稱之謂“俯而仰”,這種構圖方式有很強的空間感。此外這幅畫有大量的留白,竹子集中的一角,畫面的空間隨着一虛一實、一明一暗的流動節奏表達出來,做到了氣韻生動。這樣的構圖方式,並沒有給人畫面的缺失感,反而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讓自由的思緒在無限的空間裏飄遊。 [11] 

墨竹圖用墨

在用墨方面,《墨竹圖》竹竿墨色偏淡,竹葉在墨色處理上更突出墨彩繽紛和豐富的層次:以濃墨寫竹葉的正面,以淡墨表現竹葉的背面,枝葉濃墨,嫩葉新枝施以淡墨,撇葉鋒長而不露毫芒,葉尾拖筆布白,純熟地融合了書法藝術,使畫面意藴無窮。 [10] 

墨竹圖名家點評

中國書畫鑑賞家楊仁愷: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如燈取影,瀟灑有致,其葉濃淡相間。 [12] 

墨竹圖後世影響

《墨竹圖》中倒竹的形象首次出現在繪畫創作中,這種形象對後世的繪畫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元代顧安的《墨竹圖》中叢竹自左至右屈曲伸展,其形態直接繼承了文同《墨竹圖》的造型特點,竹幹盤桓的畫法也取自其中。 [8]  [13] 

墨竹圖重要展覽

1996年2月,西安美術學院舉辦了“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歷代藏畫展”,《墨竹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14] 
2017年10月4日,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墨竹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15] 

墨竹圖作者簡介

文同(公元1018-1079),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鹽亭縣人。操韻高潔,能詩文,擅書畫,尤長於畫竹。他經常借畫竹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人品學養,開創了“湖州竹派”,在當時和後代均產生了很大影響。 [10] 
參考資料
  • 1.    王曉鋒編.中僑彩圖館 中外名畫彩圖館[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5:第294頁
  • 2.    劉夢溪,黃克劍主編;郭曉川,高毅清編著.畫説中華文化形象 中華繪畫[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07:第39頁
  • 3.    李侃主編.文史知識 1986 第9期[M]:中華書局,1986.12:第114頁
  • 4.    成乃凡編.歷代詠竹詩叢[M]: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01:第830頁
  • 5.    張琦主編.一本書讀懂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5:第361頁
  • 6.    舒靜廬.中外經典美術作品欣賞[M]: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3.07:第29頁
  • 7.    張雷著.走進藝術的殿堂——上海博物館精品百件鑑賞[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第193頁
  • 8.    劉會彬著.中國國畫名作100講[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01:第121頁
  • 9.    王曉鋒編.中僑彩圖館 中外名畫彩圖館[M]:中國華僑出版社 , 2016.05:第294頁
  • 10.    唐譯編著.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國花鳥畫[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04:第24頁
  • 11.    金銖著. 73件最有意思的中國繪畫[M]:文物出版社,2012.05:第80頁
  • 12.    繆鉞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第195頁
  • 13.    蘇州博物館編.蘇州文博論叢 2011年 總第2輯:文物出版社,2011.12:第231頁
  • 14.    西安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西安年鑑 1997 總第5卷[M]:西安出版社,1997.07:第240頁
  • 15.    台北故宮博物院國寶展重磅來襲 王羲之、趙佶、文同等大家書畫亮相  .西安晚報[引用日期2018-06-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