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塞凡湖

鎖定
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湖泊。離埃裏温60公里,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湖名系由亞美尼亞語“黑色寺院”轉化而來,因湖西北角小島上有座4世紀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又稱戈克恰伊湖,系突厥語名稱,意為藍水。
中文名
塞凡湖
外文名
Sevan Lake
所在國家
亞美尼亞 [1] 
面    積
1360 km²
海    拔
1,905公尺
性    質
高山湖泊

塞凡湖湖泊簡介

塞凡湖湖岸風光,後方為古亞美尼亞教堂。 塞凡湖湖岸風光,後方為古亞美尼亞教堂。
塞凡湖(Lake Sevan,俄語作Ozero Sevan),亞美尼亞境內湖泊。面積1360平方公里(525平方哩),佔亞美尼亞國土總面積約3%。四面環山,海拔1905米(6250呎)。湖水由拉茲丹(Razdan)河經阿拉斯河(Araks)注入海。湖域由小塞凡湖(西北方,最深達86米〔282呎〕)和大塞凡湖(東南方,最深達40米〔131呎〕)兩部分組成。盛產魚類,鱒魚尤多。湖濱有數座古教堂。
謝萬湖一譯“塞凡湖”。湖名系由亞美尼亞語“黑色寺院”轉化而來,因湖西北角小島上有座4世紀用黑色材料修建的古寺院,又稱戈克恰伊湖,系突厥語名稱,意為藍水。亞美尼亞著名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由構造陷落而成。最深處83米。面積1200平方公里,蓄水58.5立方公里,為高加索最大湖泊。有28條小河注入。拉茲丹河從西北岸流出(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
塞凡湖 塞凡湖
這個湖泊在20世紀前蘇聯時期也因為引水工程而造成湖泊乾涸的局面,由於湖泊的水被引到別的地方發展農業、發展經濟而最後導致水資源枯竭,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但是後來政府出台了恢復塞凡湖的生態的政策,恢復了這裏的正常的水循環,從而生態得到恢復,現在仍然是亞美尼亞重要的旅遊勝地。

塞凡湖湖名來源

塞凡納旺克修道院 塞凡納旺克修道院
公元前六世紀,來自安納託利高原(Anatolia)的部落在湖邊燃起了第一堆篝火,自稱哈依克(Hayk),也就是現在的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是位於亞洲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內陸國。東鄰阿塞拜疆,西部和東南部與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接壤,北界格魯吉亞。地處亞美尼亞高原東北部,境內多,全境90%的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部是小高加索山脈,境內最高點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東部有塞凡窪地,窪地中的塞凡湖面積1360平方公里,為亞美尼亞境內最大的湖。兩三千年來,無數的教堂、古堡和十字架石(Khatchkar)沿湖建起,無數的過往商隊讓湖邊的絲綢古道密如蛛網。塞凡納旺克修道院(Sevanavank,9世紀),這座意為“黑色寺院”的修道院,巍峨於塞凡半島之顛,建於9世紀,很小,很古拙,大門緊閉。十一個世紀的風霜裏,不知俯瞰過多少絲路上的商隊,塞凡湖名也因它而來。修道院裏早已空無一物,只有院子裏的各色十字架石記錄着往日的輝煌。不得不提的是用當地特有的綠石雕刻的十字架石,讓滿院的灰黃色竟有了幾分湖水的神韻。

塞凡湖主要景區

塞凡湖湖畔的十字架石墓碑 塞凡湖湖畔的十字架石墓碑
塞凡湖,有着“高加索的明鏡”的美譽,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白雲,倒映着地上的雪峯,像是剪下的一片藍天,被鋪在了羣山間。雪山環繞的湖水寶石般碧藍,湖邊沙灘雪白,樹葉金黃,讓人一時搞不清是在哪裏。被傳説有魔力的湖水吸引。其周邊主要景區有:
成諾拉杜茲墓地
一個坐落在湖畔,以上千的十字架石(Khatchkar)著稱的村子。成諾拉杜茲(Noraduz)墓地坐落在成諾拉杜茲村子和塞凡湖之間山坡上,正中間還有一座小小的教堂。陽光下,上千塊古老的十字架石墓碑,如同千條神聖的眼鏡蛇,齊身朝拜着西面的連綿雪峯。滿是鏽痕的十字架石,很多已經超過千年了。只知道那天墓地背陰處依然有雪,那天空氣中瀰漫着百里香的香氣,死亡也許就是永恆,就是這碧湖與雪山間的十字架石。
塞凡湖——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塞凡湖——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茲瓦爾特諾茨教堂
中世紀早期亞美尼亞古教堂,又稱永久靈驗教堂。它坐落在埃奇米亞津附近,建於公元641-661年,現僅存遺址。原為圓形三層的圓頂建築,內部是一個有迴廊的四瓣形教堂,正面裝飾着假連拱,雕刻、浮雕,內部裝飾有鑲嵌畫與壁畫。1901-1907年發掘出底座、柱廊地基、柱頭及許多建築殘片,在拱門和大浮雕上塑有拿建築工具的人,據認為那是摹擬當年建築師和總建築師阿瓦涅斯的形象。刻在一米長的石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整個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後來特·托拉馬尼揚根據發掘和他個人的設想加以重建,成為一座有三層圓頂的教堂,內部為十字形,有迴廊相通。現在教堂的旁邊另建了一座博物館,一些廢墟的殘片陳列在這裏。
塞凡湖
塞凡湖 塞凡湖
格加爾德修道院
格加爾德修道院 格加爾德修道院
位於亞美尼亞共和國首都埃裏温東南40公里的峽谷中。倚山臨和,氣勢宏偉。據説始建於4世紀。現在建築物是13世紀所建。也叫艾裏凡克,在亞美尼亞語中意為“巖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築物在岩石中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巖洞教堂和1座王公寢陵。中心教堂建於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巖洞教堂建於13世紀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門廊西北;另一座巖洞教堂建於1283年。寢陵位於第一座巖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見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個交叉點為4根粗壯的石柱,中間棉花頂上是天窗,極為壯麗。寢陵及其外廊均建於1288年。
塞凡湖——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加爾尼:古亞美尼亞城堡和居民點。在埃裏温以東27公里處。公元前約2世紀在銅石並用時代的居民點上建立。有防護牆廢墟和公元1世紀希臘羅馬愛奧尼亞柱式的多神教廟宇等。1-3世紀大莊園廢墟則包括大廳、住房和浴室。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2張)
亞美尼亞古都,在埃裏温西邊。公元前2世紀見於史籍。1945年前稱瓦加爾沙帕特,曾是亞美尼亞大主教駐節地,亞美尼亞首任大主教恩利格坦納建於303年的埃奇米亞津大教堂是亞美尼亞早期建築藝術的優秀典範。

塞凡湖近期變化

塞凡湖
塞凡湖(2張)
全球氣候日益變暖使塞凡湖的水量正在不斷減少。預計塞凡湖的水分蒸發量到2025年將比現在增加15%,而入水量將減少10%,湖面水位將下降20米,湖的面積將減少40%。

塞凡湖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塞凡湖,亞美尼亞自然環境保護部的專家們提出了禁止引用湖水、凍結湖上一系列動力農業工程的緊急措施。嚴格控制電站用水,以保持湖面水位。在亞美尼亞耶列萬市還進行了一項隨機評估調查,以估測人們對保護塞凡湖的支付意願。與隨機樣品分等法同時使用的還有三種引導形式,即敞口式、封口式和隨機支付卡(SPC)方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