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落巖黃耆

鎖定
塔落巖黃耆(學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var. laeve (Maxim.) H. C. Fu )是豆科,巖黃耆屬山竹巖黃耆的變種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可達80釐米。根系發達,莖直立,多分枝,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褐色幹膜質,葉軸被短柔毛,小葉被短柔毛,小葉片通常橢圓形或長圓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與葉近等高,具花;花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狀卵形,花萼鍾狀,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花冠紫紅色,翼瓣三角狀披針形,子房線形,節莢橢圓形,成熟莢果具細長的刺。子房和莢果無毛和刺。種子腎形,黃褐色,7-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黃河中游的寧夏東部、陝西北部、內蒙南部和山西最北部的草原地區。生於流沙地或半固定沙丘和沙地。
塔落巖黃耆耐乾旱,繁殖力強,是一種良好的固沙植物和優良飼料。目前,在中國新疆、甘肅河西走廊和陝北沙地普遍用作固沙植物和飼料;枝條是耐燃的薪炭。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塔落巖黃耆
拉丁學名
HedysarumfruticosumPall. var.laeve(Maxim.) H. C. Fu
別    名
羊柴 [2] 
塔落山竹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巖黃耆族
巖黃耆屬
木本組
變    種
塔落巖黃耆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 H. C. Fu ,1977

塔落巖黃耆形態特徵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
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40-80釐米。根系發達,主根深長,莖直立,多分枝,幼枝被灰白色柔毛;老枝常無毛,外皮灰白色。葉長8-14;托葉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棕褐色幹膜質,基部合生,外面被貼伏短柔毛,早落;葉軸被短柔毛,小葉11-19,被短柔毛,小葉柄長1毫米左右;小葉片通常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4-22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與葉近等高,花序軸被短柔毛,具4-14朵花;花長15-21毫米,具2-3毫米長的花梗,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萼鍾狀,長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近等長,先端漸尖,長為萼筒的1半,側萼齒與上萼齒之間分裂較深,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圓形,長14-20毫米,先端圓形,微凹,基部漸狹為瓣柄,翼瓣三角狀披針形,等於或稍短於龍骨瓣的瓣柄,龍骨瓣等於或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莢果2-3節;節莢橢圓形,長5-7毫米,寬3-4毫米,兩側膨脹,具細網紋,子房和莢果無毛和刺。種子腎形,黃褐色,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3] 

塔落巖黃耆近種區別

該種更接近木巖黃耆 (Hedysarumfruticosum Pall. var.lignosum (Trautv.) Kitagawa.) 其主要區別在於花萼明顯淺裂,萼齒短三角形,鋭尖,長僅為萼筒的1/3;翼瓣片短而尖,等於或短於龍骨瓣柄。 [3]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黃河中游的寧夏東部、陝西北部、內蒙南部和山西最北部的草原地區。生於流沙地或半固定沙丘和沙地。 [3]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繁殖方法

塔落巖黃耆選地整地

塔落巖黃耆人工草地可選擇退化的草地、棄荒地或休閒地均可。在播種的頭一年進行秋翻曬土、耙船。播種的前1-2個月再進行淺耕翻,耙碎土塊,為種子出土和根系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並結合耕翻每公頃施入20000-25000千克廄肥或土雜肥作基肥,也可每公頃以400-500千克過磷酸鈣或鈣鎂磷拌種。 [4] 

塔落巖黃耆種子處理

因塔落巖黃耆種子硬實率較高,發芽率低所以,播種前應先實行温水浸種,擦傷種皮或濃硫酸處理等措施以提高發芽率。為了防止塔落巖黃者發生病害,在播種前還需進行種子消毒,其方法是:100千克種子用150克谷仁樂生粉或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賽力敬拌種。 [4] 

塔落巖黃耆播種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
播種期:塔落巖黃耆可春播、夏播,也可秋播或冬播(即寄粒播種)。春季墒情好風沙危害小的地區可春播,春播適宜時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春季乾旱、晚霜較遲,風沙多的地區可在雨季夏播,夏播適宜時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冬季不太寒冷,越冬前株高可達1-20釐米的地區可秋播。冬播在初冬土壤開始封凍前播種,當年不使其發芽,待第二年早春利用土壤化凍的水分出苗。
播種量:播種量可隨生產的目的而定。為了收草,採用窄行距播種,行距30-45釐米,每公頃下籽量20-30千克,為採種,則採甩寬行距播種,行距50-100釐米,播種量為每公頃15-22千克。
播種方法:條播、撒播、點播均可,播後耙耱。掌握好播種深度是塔落巖黃耆抓苗的重要環節,其播種深度一般為2-3釐米,但因土壤質地不同也有差別。砂質土壤可略深些,為3-4釐米,而粘性土壤則不應深於3釐米。在內蒙的伊克召盟一帶趁雨在沙荒地撒播,播後利用羊羣踩一遍,出苗也很好。塔落巖黃耆有極強的無性繁殖能力,既可扦播,又可分抹移栽和壓條。扦播,選擇1-2年生的萌發枝條,粗約0.7-1釐米,截成5-6釐米的短截,先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時,在土壤水分較好的地段扦插,插條露出地面1-2釐米。分棟移栽,即於春季或秋季挖取地下莖,切成短截,具3-4節,鋪平埋於士中,深約5-10釐米,20-30天即可長成新株。壓條,將青嫩的枝條截下,埋於土中5-10釐米,使枝條生芽,長成新株。 [4] 

塔落巖黃耆栽培技術

塔落巖黃耆除草

塔落巖黃耆播種當年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注意防除雜草。對雜草必須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在入冬前,結合除草要進舒中耕培土,以利越冬。對生長兩年以上的塔落巖黃耆應在早春返青前或每次刈割後進行中耕除草。 [4] 

塔落巖黃耆灌溉

塔落巖黃耆在長髮育過程中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分。如果有條件及時灌水可促進生長髮育和產量的提高。整個生育期內灌水不應少於2-3次。每次刈割後要灌水一次,以利再生。並要冬前灌凍水,有利植株越冬。 [4]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

塔落巖黃耆主要價值

水土保持:塔落巖黃芪耐早、耐瘠薄、抗風沙、不耐澇,生長迅速,在播種第2年就能達到較大的生物量,且冠幅較大。對沙地起到了較好的覆蓋作用,蓋度30%便能起到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優良植物資源。 [2] 
土壤改良:具備土壤改良作用。播種第2年就能大幅提高土壤堅實度,這一方面有利於土壤毛細管作用,提高土壤含水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壤抗侵蝕能力。作為豆科植物,其根瘤菌可固定大量氮素,使土壤含氮增加,同時枯落物在土壤中轉化為有機質,提高了土壤的離子交換能力,改善了土壤營養狀況。 [2] 
飼用: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且對各種家畜無毒副作用,可以作為優良的家畜飼草。
工業:塔落巖黃芪老莖酸性洗滌纖維含量71.36%,中性洗滌纖維83.61%,木質素29.76%,灰分2.29%。纖維含量高而木質素和灰分含量低,莖稈生物量大且顏色較白,是造紙和人造板的好材料。塔落巖黃耆花期較長,從7月一直持續到9月,開花量較大,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2] 
綠化:塔落巖黃芪生長迅速,葉片翠綠,花冠美麗,同時抗性較強,耐貧瘠,栽種後無需看管,是良好的綠化植物,可用於公路、鐵路、廠礦等劣等土地的綠化,並能改良土壤。 [2] 
參考資料
  • 1.    塔落巖黃耆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5-18]
  • 2.    袁繼英. 固沙植物羊柴生態經濟價值研究[J].內蒙古草業.2011年,第3期.37-40
  • 3.    塔落巖黃耆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4.    武保國.優良牧草—塔落巖黃耆[J]. 牧草與飼料.1991年第3期: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