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鎖定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清代官職,管轄塔爾巴哈台地區的駐防、巡邊、屯田諸務,並節制境內蒙古、哈薩克等族牧區,掌管祭祀,倡導文教。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八月,清廷委派綽克多為參贊大臣,駐塔爾巴哈台,受伊犁將軍節制,這是首任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中文名
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年    代
首    任
綽克多
綽克多帶領六百綠營兵從烏魯木齊趕到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的烏爾扎爾),修建“肇豐城”。
肇豐城處於雅爾河東岸,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冬季積雪一丈,天寒地凍,而牧場遙遠,近城所有地畝,不敷五百兵丁耕種;夏季多白蠅叮咬,為害甚巨,“軍民不堪其苦”。
公元1765年,阿桂任第二任參贊大臣,在距肇豐城105公里處又找到一片綠洲,地名“楚呼楚”,即今天塔城市所在地。1766年,由阿桂領建的楚呼楚城落成,後人謂之漢城或老城。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綏靖城”。並將楚呼楚正式改名為塔爾巴哈台,即現在的塔城市。此城漸為西北重鎮,商貿極為發達。
參贊大臣下設管糧理事撫民同知1員,屯防綠營總理屯務1員,協理屯務兼管城守營1員,統率官兵2,000餘名。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設立“專管本處察哈爾、額魯特、投誠哈薩克遊牧”領隊大臣1員。至此,塔爾巴哈台地區的軍府建制基本完成。 [1]  境內蒙古族實行扎薩克制,額魯特、察哈爾、哈薩古特三部落遊牧於城南巴爾魯克、毛海柯凌和城東拜興圖及西北卡倫以外一帶;同治之亂後,遊牧地有所改變,設十牛錄、十蘇木,其中額魯特蒙古8蘇木.察哈爾、哈薩古特各1蘇木。舊吐爾扈特蒙古部落遊牧於以霍伯克薩里(今和布克賽爾)為中心的地帶,東至布倫托海,西至察罕鄂博,北到額爾齊斯河,南止納林河一帶;設親王盟長,下轄共14牛錄,統歸親王專管,參贊大臣節制。
境內哈薩克族以部落為單位實行千户長制,哈薩克有4部落,即柯勒依、曼畢特、賽布拉特、吐爾吐勒。其遊牧地,柯勒依部原在宰桑淖爾以西一帶,後來該地被俄國吞併,其遊牧地內遷至從阿爾泰山哈巴河承化寺一帶至巴爾魯克山、喀拉庫木邁裏山一帶;曼畢特部等遊牧於額敉勒河、察罕託海、巴爾魯克山及塔爾巴哈台山一帶。共設台吉1員、千户長4員,統歸參贊大臣專管。
在塔爾巴哈台的歷史上,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到宣統二年(1910年)的146年間,共有70位參贊大臣任職。其中包括署理參贊大臣。
公元1916年,民國政府裁撤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設塔城道,轄塔城、烏蘇、沙灣三縣。 [2]  ?
歷任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3]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
1
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八日(1793,6,25)
調
嘉慶元年九月日緣事交部嚴議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99頁36
2
嘉慶元年九月十六日(1796,10,16)
調
嘉慶七年二月十九日(1802,3,22)到京
-
3
嘉慶七年二月十九日(1802,3,22)
調
嘉慶七年十月十一日(1802,11,6)到京
4
嘉慶七年十月十一日(1802,11,6)
調
嘉慶九年十月十九日(1804,11,20)到京
5
嘉慶九年十月十九日(1804,11,20)
調
嘉慶十年九月十八日(1805,11,8)調古城領隊大臣
6
嘉慶十年九月十八日(1805,11,8)
嘉慶十二年五月十八日(1807,6,23)調倉場侍郎
7
嘉慶十二年五月十八日(1807,6,23)
嘉慶十三年閏五月廿四日(1808,7,17)緣事交兵部嚴加議處,到京聽候部議
8
嘉慶十三年閏五月廿四日(1808,7,17)
調
嘉慶十五年六月十四日(1810,7,15)調西安將軍
9
嘉慶十五年六月十四日(1810,7,15)
嘉慶十六年三月五日(1811,3,28)以親老命回京
10
那彥寶
嘉慶十六年三月五日(1811,3,28)
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11,26)遷
離職根據清史稿
11
伊沖阿
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11,26)
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廿四日(1814,1,15)調烏魯木齊都統
十九年二月三日又書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伊沖阿為烏魯木齊都統,以塔爾巴哈台領隊大臣松福為參贊大臣(仁宗實錄卷28頁9)
12
松福
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廿四日(1814,1,15)
嘉慶廿年九月九日(1815,10,11)調喀什噶爾參贊大臣
-
13
富僧德
嘉慶廿年九月九日(1815,10,11)
嘉慶廿一年十月十四日(1816,12,2)調領隊大臣
14
貢楚克扎布
嘉慶廿一年十月十四日(1816,12,2)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六日(1819,12,22)命回京
15
先福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六日(1819,12,22)
嘉慶廿五年十月廿六日(1820,12,1)命回京
16
百順
嘉慶廿五年十月廿六日(1820,12,1)
道光二年十月十九日(1822,12,2)卒
17
特依順保
道光二年十月十九日(1822,12,2)
道光三年五月十四日(1823,6,22)調葉爾羌辦事大臣
18
哈齊香阿
道光三年五月十四日(1823,6,22)
道光四年八月十八日(1824,10,10)緣事解任
19
碩隆武
道光四年八月十八日(1824,10,10)
暫署
-
20
彥德
道光四年九月廿二日(1824,11,12)
道光七年十二月三日(1828,1,19)調烏裏雅蘇台將軍
未到任前,仍由碩隆武署
21
那彥寶
道光七年十二月三日(1828,1,19)
調
道光八年九月廿八日(1828,11,5)調綏遠城將軍
-
22
達淩阿
道光八年九月廿八日(1828,11,5)
道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830,1,8)調西安將軍
23
巴哈布
道光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830,1,8)
道光十一年十月十七日(1831,11,20)命回京
24
常德
道光十一年十月十七日(1831,11,20)
道光十二年二月廿三日(1832,3,24)調伊犁參贊大臣
25
布彥泰
道光十二年二月廿三日(1832,3,24)
調
道光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833,11,30)調伊犁參贊大臣
26
常德
道光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833,11,30)
調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1834,12,15)命到京
27
棍楚克策楞
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1834,12,15)
道光十七年十月廿五日(1837,11,22)命到京
28
關福
道光十七年十月廿五日(1837,11,22)
道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1838,8,4)調伊犁參贊大臣
29
湍多布
道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1838,8,4)
調
道光廿年七月十五日(1840,8,12)調伊犁參贊大臣
30
華山泰
道光廿年七月十五日(1840,8,12)
道光廿年七月十九日(1840,8,16)調喀什噶爾領隊大臣
未到任
31
湍多布
道光廿年七月十九日(1840,8,16)
調
道光廿六年十一月廿五日(1847,1,11)卒
離職根據清代起居注冊道光朝第85冊,頁049346,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誤書道光廿七年正月調
32
成凱
道光廿七年正月三日(1847,2,17)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七日(1850,1,19)命到京
-
33
扎拉芬泰
道光廿九年十二月七日(1850,1,19)
鹹豐二年六月廿七日(1852,8,12)調烏裏雅蘇台將軍
34
豐紳
鹹豐二年六月廿七日(1852,8,12)
鹹豐三年正月廿二日(1853,3,1)調葉爾羌參贊大臣
35
色克通額
鹹豐三年正月廿二日(1853,3,1)
調
鹹豐四年二月十一日(1854,3,9)丁憂(回京穿孝)
未到任前,以領隊大臣英秀兼署,離職根據清代起居注冊鹹豐朝第18冊頁010346
36
保恆
鹹豐四年二月十一日(1854,3,9)
鹹豐四年二月十四日(1854,3,12)調烏什辦事大臣
未到任
37
春熙
鹹豐四年二月十四日(1854,3,12)
鹹豐四年八月廿七日(1854,10,18)卒
八月三日假,英秀署,離職根據清史稿
38
舒興阿
鹹豐四年八月廿七日(1854,10,18)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855,1,11)調滇撫
-
39
英秀
鹹豐四年十一月廿三日(1855,1,11)
鹹豐五年九月二日(1855,10,12)命到京
40
明誼
鹹豐五年九月二日(1855,10,12)
鹹豐九年十月廿六日(1859,11,20)調烏裏雅蘇台將軍
41
明緒
鹹豐九年十月廿六日(1859,11,20)
同治元年四月廿日(1862,5,18)調伊犁參贊大臣
任職根據清史稿
42
奎棟
同治元年四月廿日(1862,5,18)
同治元年十月廿八日(1862,12,19)召
離職根據清史稿
43
錫霖
同治元年十月廿八日(1862,12,19)
同治四年三月十日(1865,4,5)因病開缺
根據近代中國史事日誌,頁463錫霖於同治四年正月三日殉難
44
武隆額
同治四年三月十日(1865,4,5)
-
45
武隆額
同治四年六月九日(1865,7,31)
調
同治五年二月廿六日(1866,4,11)殉難
離職根據近代中國史事日誌
46
德興阿
同治五年五月十六日(1866,6,28)
-
未到任前,以李雲麟署
47
德興阿
同治六年正月廿九日(1867,3,5)
同治六年五月十五日(1867,6,16)卒
以丁憂改署任
48
李雲麟
同治五年五月十六日(1866,6,28)
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五日(1867,12,10)調布倫託海辦事大臣
仍兼理塔爾巴哈台事務,同治七年六月廿九日革
49
明瑤
同治七年六月廿九日(1868,8,17)
同治七年九月九日(1868,10,24)調科布多幫辦大臣
布倫託海辦事大臣
50
富和
同治十年十一月十六日(1871,12,27)
同治十二年三月廿一日(1873,4,17)命開缺赴烏魯木齊都統景廉軍營隨同剿賊
-
51
英廉
同治十二年三月廿一日(1873,4,17)
光緒三年十月廿八日(1877,12,2)回京當差
52
錫綸
光緒三年十月廿八日(1877,12,2)
光緒十一年八月四日(1885,9,12)署伊犁將軍
53
明春
光緒十一年八月四日(1885,9,12)
光緒十二年三月廿日(1886,4,23)因病解任
離職根據清史稿
54
春滿
光緒十二年八月十八日(1886,9,15)
光緒十三年九月日免
離職根據清史稿
55
額爾慶額
光緒十三年九月日
光緒十九年四月廿日(1893,6,4)卒
任職根據傳包,實二月廿九日卒(光緒十九年四月(下)月摺檔、傳包)
56
富勒銘額
光緒十九年四月廿日(1893,6,4)
光緒廿三年十月八日(1897,11,2)因病解職
-
57
春滿
光緒廿三年十月八日(1897,11,2)
光緒卅年十月十三日(1904,11,19)因病開缺
58
徐炘
光緒卅年十月八日(1904,11,14)
-
十月十三日諭,未到任前,以忠瑞暫護
59
安成
光緒卅年十月十四日(1904,11,20)
光緒卅三年四月四日(1907,5,15)因病解職
-
60
扎拉豐阿
光緒卅三年四月四日(1907,5,15)
宣統二年五月日卒
離職根據清史稿
61
額勒渾
宣統二年五月廿四日(1910,6,30)
-
由察哈爾都統遷,未到任前,以錫恆署
參考資料
  • 1.    《清高宗實錄》
  • 2.    《清代各地將軍都統大臣等年表》
  • 3.    官職查詢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