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堂安村

鎖定
貴州黎平縣肇興鄉堂安村,距肇興鄉政府駐地5公里,距黎平縣城75公里,海拔935米。堂安侗寨居住着侗族村民160餘户,800多人,住户散居在“班柏”、“幾定”兩支山脈和“貴近”衝。房屋大多數取南北向,全寨人以贏陸兩姓為主,還有潘、藍、吳、楊、石七種姓氏和睦相處,按傳統風俗,寨中陸姓與潘姓又有大陸、小陸、大潘、小潘之分。
中文名
堂安村
所屬地區
貴州黎平縣肇興鄉
地理位置
肇興鄉政府駐地5公里
人口數量
48人

堂安村歷史沿革

堂安侗寨的鼓樓、戲樓吊腳樓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羣、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紡車等古樸典雅的實物,每個角落,都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內涵的實物,傑斯特龍先生感嘆地説: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範例,從這個寨子的實物細細品味,完全可以證實它的歷史悠久性。該村的始建時間,由於侗族歷史無文字記載,無史 可稽。據寨中老人説:在很久以前的“吳王”“康熙”時,藍氏家族的先人被兵燹所迫,到處遷徙。由洛香再遷地坪,後往廈格寨上,總共有十幾代人了。
堂安侗寨四面青山,峯巒疊嶂,阡陌縱橫,梯田層疊。山腰間的民居依山就勢,懸空吊腳。井然有序。寨中的鼓樓是該寨的吉祥物,可以扣住侗家人的靈魂。鼓樓與戲樓、歌坪形成三位一體,顯示出侗族村寨的特徵。寨中四通八達,小徑曲曲。寨中信道均用青石板墁地。
九條出寨子的路口都建有寨門, 寨子中的附屬設施還有禾晾、穀倉、水碾、石碓榨油房、魚塘、井亭、祭薩塘等建築物,都具有它們的獨特文化個性。寨子中間,還有一塊墓地,有墳十餘座,多為清代所建,雕龍刻鳳,卷草花紋等工藝精美,是堂安侗族文化遺產的另一種體現。
鼓樓上坎那眼四季長流的清泉,流入用青石打製成的2尺見方而帶把的石頭中,石鬥下用多邊形石礅支撐,清冽的泉水在鬥中聚滿,又從左右凹槽流出,這裏的侗家人把這種帶把的鬥井稱為瓢井,因為他的形狀如同木瓢。

堂安村民俗文化

堂安侗寨自然景物和古樸的建築與民風,這裏的一切自然和文化遺產都是生態博物館的一部分,任何實物都可能成為該社區、人民過去的歷史記錄。堂安作為一個侗族文化社區,一種文化體,輻射整個六侗地區。堂安現像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運轉過程。這座活生生的生態博物館的保護與建設以及整個社區的遺產保護必將給旅遊業帶來廣闊的前景。
1999年12月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在黎平縣堂安寨建立貴州黎平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

堂安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野生菌,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1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咖啡橡膠產業,無專業合作組織。

堂安村旅遊景點

“侗寨有三寶,鼓樓、大歌、風雨橋”,堂安也不例外。高高的鼓樓矗立在寨子中央,格外醒目。在侗族村寨裏,鼓樓不僅僅是一座建築,也是人們喜愛的集會和議事的場所。更多的時候,它是一個濃縮的精神家園,有了鼓樓才有侗寨,才有鼓樓下“擺古”的老人,才有了流傳千百年的侗族傳説。
鼓樓旁的戲台,是侗族人們展示淳樸藝術天賦的場所。每到演侗戲的日子,戲台上下熱鬧非凡,台上唱得不亦樂乎,台下聽得津津有味,不論台上台下都是那樣的專注和熱情,令人感動。
風雨橋
點綴於村落中的風雨橋本是為田間勞作的人們遮風擋雨的場所,但是最留戀它的還是未婚嫁的侗族青年男女。尤其是到了夏季,每當月白星稀,清風徐來的夜裏,一羣羣侗族青年就彙集在風雨橋上。小夥子一邊彈琵琶或者拉牛腿琴,一邊向對面心愛的姑娘唱着動聽的情歌。姑娘們則一邊就着月光做針線活,一邊用各種歌詞考驗小夥子的智慧和情意。
—瓢井
鼓樓上坎有一處清泉,冬暖夏涼,四季長流。瓢井是用來盛泉水的石鬥,由青石打造,由於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據説正是因為有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要知道生活在堂安這樣海拔935米的高坡上,沒有水將意味着什麼。而且,瓢井的水特別清爽甘甜,不僅寨子裏的人喜歡喝,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興人也常常來這裏挑水喝。
堂安梯田
從肇興到堂安的路上,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到處是風景入勝的梯田。無論是哪個季節,這“萬頃梯田”都會令人流連忘返。堂安梯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別處的梯田大都是泥土做的,而這裏卻是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大概是因為這裏山形較陡,加上山中石頭較多,難以平整土地,所以只好壘石填土為田。 [1] 

堂安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11户通自來水。有11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6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8户,分別佔總數的8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摩托車6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户1户.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堂安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7萬元,佔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5.02萬元,佔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頭,肉牛0頭);漁業收入0.14萬元,佔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8.79萬元,佔總收入的24%;第二、三產業收入1.3萬元,佔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301元,農民收入以野生菌等為主。

堂安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11户,人口48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48人,勞動力24人。該村以 漢 族為主,其中漢族41人,基諾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3公里,距離鄉衞生院28公里。

堂安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幹壩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渡崗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20.00公里,距離中學2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3人,中學生1人。

堂安村村務公開

該村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1人。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8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年無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21萬元,有固定資產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堂安村發展重點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3畝(其中:田124畝,地109畝),人均耕地4.8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89.5畝,其他面積344.00畝等資源。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晴通雨阻,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公共廁所,沒有路燈,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糧食單產低。集體沒有經濟實體,沒有文體設施沒有垃圾處理場地,村內沒有排水溝渠設施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及橡膠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301元有時適增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