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諾山

(雷平陽著詩集)

鎖定
《基諾山》是當代作家雷平陽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4年12月。 [1] 
《基諾山》中的雷平陽並沒有過於簡單地將自己安頓於某一文化、地域或某一族羣,而是不斷地“討伐”和拷問自己,使詩人的自我日漸豐滿、日漸複雜,不斷獲得新的深度與新的內涵。他在《基諾山》中的抒情主體,也正像他所寫的那樣,“早就生活在一場自相矛盾的鬧劇中/是一個夢想偷渡又從渡口/退回來的人……”置身於“天地之間,一個人守渡、擺渡,領受/昏天黑地的孤獨”,“甘願接受”“一陣又一陣閃電的凌遲”,近乎成了詩人根本性的精神文化困境。 [2] 
作品名稱
基諾山
作    者
雷平陽
文學體裁
詩集
首版時間
2014年12月
字    數
60000

基諾山內容簡介

《基諾山》保持了詩人慣有的對現代文明的揭露和批判主題,在精神、思想上的探索更掘進一步,對自我的反省和剖白也更坦率、真誠。該書分“渡口”“偏安”“基諾山”三輯,其間有着內在的精神和思想邏輯。“渡口”的行為在場展示了文明的反省和批判行為從紙上到現實的實踐,“偏安”則是精神、思想和行為的長期旅行,“基諾山”是一個人尋找文明家園和家園現實之間的可歌可泣的心靈感懷。整部《基諾山》,其思想的順序為“偏安”——“基諾山”——“渡口”,嚴整有序地勾勒出了雷平陽反思現代文明的精神史和思想史,彰顯出一個詩人“行動在場”的詩歌姿態。 [3] 

基諾山作品目錄

渡口
渡口
偏安
東林寺山茶
飲水辭
大象之死
賭徒
養虎
過哀牢山,聽哀鴻鳴
睡前詩
訪隱者不遇
在安邊鎮,一愣
妄想症
替身
暮秋
行為藝術
哀牢山行
過無量山
自袍後面的袈裟
在蒙自
從碧色寨去芷村
臉譜
相逢
往事一
孤兒
憂患詩
場景
浮土
無題
江邊故事
建廟記
肉做的起重機
菩薩眼角的淚水
獨處
清明
在楚雄市中山鎮
無人車站
哀牢山的後面
鏡子
故鄉的人們
自白書
在阿子營吃殺豬飯
出生於雲南昭通
過瀾滄江
在世上
往事記
狐狸
在洱海游泳
老虎
失眠症
輓歌
病房
哭墳
基諾山
盡頭
山谷中
重生
山中八忌
燒荒
兩頭大象從我身邊經過
狩獵者説
荒山上
阿嫫
灰色的山丘(之一)
灰色的山丘(之二)
灰色的山丘(之三)
灰色的山丘(之四)
相信
虛無
贖罪
斬草帖
仿古
晚霞
幽靈
反對
遠嫁
九條岔路口的聖地
蘆葦
後黃昏
吃土
野花
敵意
燃燒
火焰
野果
過小黑江
池塘
沉默
聽陌生人説
懸崖
院壩上
卜天河的黃昏
啄木鳥
躲雨
理髮匠
黑熊的戲劇
復仇記
事件
真相
暗示
離合
怪獸
戲劇
去小黑江的路上
魂路
山中
孔雀
漢人
死去活來
遠眺
祈求
一個下午
螞蟻
[4] 

基諾山作品鑑賞

《基諾山》開始就是《盡頭》,詩還原了石頭的本質,詩人似乎要用它來暗示一種內心的創作渴望,即留給基諾山最初的形態,這種最初形態就是基諾山人和神的最好歸宿。詩最末説:“基諾山上這塊石頭,是我説的盡頭/如果你見到一塊/與之截然相反的石頭/那你提供的是第二種盡頭。”作為開始的《盡頭》,其實也暗示了整部詩集的精神底色,那就是守護基諾山最本真的靈魂。正如隨即而來的《山谷中》,山谷見證了許多人來往基諾山內外的通行,而見證物卻一如既往的是石頭、流水、風以及雲朵。詩人經過山谷,他希望山谷接下來迎接的是“另一個我”:“我希望是另一個我——蜕皮的大蟒,沉睡中拒絕甦醒/橫卧在荒涼的石頭路旁邊/像一截長滿青苔的朽木/上面坐着一個,目光清澈/來自老撾豐沙裏省的小尼姑。”這種希望當然是對不懷好意者的拒絕,是對現代工商文明的排斥。而且,這另一個“我”,是沉睡的巨蟒,是目光清澈的小尼姑,無疑是詩人幻想的守護基諾山的“門神”,它們所守護的,必然是山裏面最本真的生命和靈魂。
基諾山裏面的生命和靈魂,它們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我”進入其中,感受到裏面純淨的美妙,我羨慕和嚮往着這樣的生活,為此我想“重生”。在《重生》裏,詩人説:“我愛這和諧、透亮、太陽當空的人世/但我身在黑夜的歧途,揹負着/漆黑、變形、邪惡的秘密/不能向它託付我的生死、來去、悲喜/我將朝着江水的上游/不停地奔跑。在天黑之前/把我重生的念頭,告訴人間的父母。”“重生”不可能,詩人比照的是山裏山外的景緻和人心,崇尚和詛咒的方向。山中也有規則有忌諱,《山中八忌》,忌獵殺之後不禱告、忌橫行霸道、忌偷窺人鬼戀愛、忌語言暴力、忌傷口裏插刀、忌自殺、忌心死。這些禁忌,與其説是呈現一系列的約束,不如説是對基諾山世風的崇敬以及對山外世界的病理剖析。詩人也許沒有刻意要去比較,但他描述的許多令人嚮往的基諾山之風俗和自然,自然會引起處於基諾山清淨世界之外的人去聯繫和比較。比如《兩頭大象從我身邊經過》中,大象強悍,威懾力十足,但它們卻不欺凌他人,經過“我”身邊,也“視我如無物”;還如《吃土》中,這種最天然的習性,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卻最具信仰。《吃土》還通過“土”來比較了基諾山和無量山的兩種“土觀”,一個是吃,一個是塑觀音像,似乎都是贖罪。其實,詩人呈現的這兩種方式,似乎也是在替山外世界裏不重土不敬神的人類贖罪。
當然,“世外桃源”並不是一片生機盎然、和美清淨,這裏也有荒蕪和孤苦,也有灰色和虛無,甚至有敵人和惡靈。猶如《狩獵者説》中狩獵的父親,《荒山上》落魄和孤苦的白狗,《阿嫫》中寡居的阿嫫,還有連續四首的“灰色山丘”,以及《虛無》中的喊魂,《斬草帖》裏斬草的基諾人,“木然地望着天上一隻無所事事的鷹”,《幽靈》中的幽靈,他的魂去陰間看情人了,肉體卻留在基諾山機器般地運轉,《反對》直接是寫給一個“為血緣之戀早夭的少女”。而且,基諾山的原始命運也在改變,雷平陽後來再去基諾山,就發現了很大變化:“同樣是基諾山,從傑卓老寨到孔明山的那一條道路,基諾山人視其為人間通往天國的路,2007年我在那一帶長住的時候,道路的兩邊全是雨林,這次再去,雨林沒有了,全是橡膠林。”詩人所幻想的山谷上的門神,以及山中基諾人的禁忌等並沒能阻擋住現代的幽靈,“亂世,仍從山外趕來”。(《遠眺》)現代工商業文明進入基諾山,不但基諾山的景觀在變化,人的意識也在變化。《敵意》裏,詩人就直接表露了對工商文明的敵意,“請我吃果子狸、蟒蛇和穿山甲的人/我與他終生為敵。我給對面/坐立不安的屠夫新買了刀斧/他發現我對他的敵意/比刀斧還鋒利。”
序言中,詩人説自己是這個時代的偷渡客,在《基諾山》裏,他用基諾山的原生景觀和基諾人的原始信仰作為掩護,淋漓地書寫着基諾山內部的人性和神性,同時,詩人也在秘密地觀照着、批判着基諾山由外及內的污濁黏染。或許,這些詩歌細緻讀來可以感受到一種清晰的記錄特徵,但它們其實都是基諾山裏人、神、鬼命運遭遇的提煉、刻畫,這是詩人雷平陽才能書寫出來的精神記錄。這種記錄有“在場”的精準,也有“及物”的厚重。詩集裏鋪排着的,看似是一首首雷平陽足跡所至和眼睛所及之處生髮出來的感慨和沉思,實則是一篇篇基諾山曠野世界裏的靈魂呈現。 [5] 

基諾山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6年4月,《基諾山》獲得首屆駱賓王詩歌獎。 [6] 

基諾山作品評價

首屆駱賓王詩歌獎授獎詞:雷平陽的《基諾山》從地域視角,切入個體與族羣的生命形態與精神旋律,觸及了人性、神性的根部,在場感強烈。純淨、本色的口語流動,細節、過程的自覺推崇,和對敍事技巧的合理擴張,使整部詩集冷靜沉實,透着一股入骨的真切,尤其是它對日常現實轉化為藝術現實途徑和方法的探尋,更為當下漢詩書寫和文體生長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6] 

基諾山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基諾山》
2014年12月
長江文藝出版社
978-7-5354-7378-3 [1] 

基諾山作者簡介

雷平陽,1966年生於雲南昭通,現居昆明。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雷平陽詩選》《雲南記》《出雲南記》《基諾山》等,散文集《我的雲南血統》《烏蒙山記》《普洱茶記》《雲南黃昏的秩序》等。曾獲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獎,人民文學詩歌獎等多種獎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