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執(拼音:zhí)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用刑具將一個人的雙手銬住。本義指捕捉、捉拿。由本義引申指握着,拿着,如:執筆。又引申指掌管、從事、施行。又假借指堅持己見,如:固執。又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執友。還假借指憑證,如:執照。
中文名
拼    音
zhí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RVYY(86、98) [11] 
倉    頡
QKNI [11] 
鄭    碼
DQS [11] 
字    級
一級(0363) [1] 
平水韻
入聲十四緝 [4] 
總筆畫
3+3
四角號碼
5501₇
統一碼
6267
造字法
會意字
異    體
瓡、𡘺等(其餘見擴展圖冊)
注音字母
ㄓˊ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圖1)的左邊是一個刑具(,或作,讀作niè),右邊是一個面朝左跪着的人(,讀作jǐ)。人的雙手被刑具所固定,或連頭頸一起使用刑具束縛(圖2)。表示“捕捉犯罪的人”。本義為拘捕。金文(圖3-8)字形漸趨訛斷或有加繁。將那個伸出手的人形,與被當作手銬的“㚔(幸)”字分開,這樣便失去了象形字的特點。小篆(圖9)將其整齊化,左邊的刑具還在,右邊的人變為“丮”,還有人的樣子。隸書(圖10-12)、楷書的左邊仍為刑具,但右邊的人及雙手寫成了“丸”形,已看不出人形。這樣,“執”字就成了一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兼會意字。左邊像手銬的樣子作形符,右邊是個跪着雙手被銬住的人。這兩個字形組合在一起,指“捕捉罪人”。簡化的“執”來源於草書,將左邊的刑具變成了“扌”,不見了刑具鎖手的情景。 [2]  [5] 
由用手捉拿這一意義引申開來,“執”字又可表示“拿着”,如“執筆”。“拿着”的意義用於工作、事情,則為從事、操持;主持,掌管。如“執役”指服勞役;“執教”指任教;“執政”指掌管國家政事。由掌管再引申為行,施行。如執行、執法。
握住不放棄,則為守住,堅持已見。如“執意”指堅持自己的意見;“執言”指堅持自己説的話,不改口;“各執一詞”指各自堅持各自的説法,互不妥協,進而引申為固執。如“執迷不悟”指固執而不覺悟。 [15] 

詳細字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í
動詞
〈文言〉逮捕;捕捉。
arrest
《詩經·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遊牝別羣,則執騰駒,班馬政。

拿着;持。
hold
手執紅旗。
《詩經·邶風·簡兮》: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執筆;執鞭
〈文言〉持守。

《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主持;掌管。

《周禮·天官·小宰》:執邦之九貢、九賦、九式之貳,以均財節邦用。
執政;執教
〈文言〉控制;統御。
control
《淮南子·主術訓》: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執下,釋而不用,是猶無轡銜而馳也。

〈文言〉操持;從事。

《詩經·豳風·七月》: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行;施行。
go in for;
carry out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是以騶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
執法;執行;執勤
固執;堅持己見。
stick to
《莊子·人間世》: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距可乎?
執意;執迷不悟;各執己見
〈文言〉依據;遵照。

《墨子·經上》: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

〈文言〉判斷;處置。
ascertain;
judge;
decide
《禮記·中庸》: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孔穎達疏:“執,猶斷也。”

〈文言〉結成。
incur;
forge;
become
《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

名詞
〈文言〉朋友;至交。

《禮記·曲禮上》: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
執友;父執
憑單。
receipt

回執;收執
(Zhí)姓氏用字。



zhí
動詞
〈文言〉通“”。畏服。

《漢書·陳鹹傳》:下吏畏之,豪強執服。

zhé
動詞
〈文言〉通“蟄”。動物冬眠。

《史記·天官書》:執徐歲。


參考資料 [6-7]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下】【幸部】之入切(zhí)
捕罪人也。從丮從㚔(幸),㚔(幸)亦聲。 [8] 

説文解字注

【卷十下】【幸部】
“捕辠(罪)人也”注:辠各本作罪。今依《廣韻》。手部曰:捕者,取也。引申之為凡持守之偁。
“從丮、㚔(幸)”注:會意。
“㚔(幸)亦聲”注:之入切。七部。今隸作執。 [9]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部】 執
《唐韻》《集韻》《韻會》之入切。《正韻》質入切,竝音汁。守也,持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又處也。《禮·樂記》師乙曰:請誦其所聞,吾子自執焉。
又塞也。《左傳·僖二十八年》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聞執讒慝之口。
又父之友曰執友。《禮·曲禮》:見父之執,不問不敢對。《後漢·馬援傳》:援為梁松父執,松貴拜援牀下,援不之答。
又捕也。《禮·檀弓》: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孟子》:執之而已。
又姓。
又執失代,三字姓。
又與慹同。《前漢·朱博傳》:豪強執服。注:謂畏威懾服也。
本作𡘺,省作執。亦作瓡。 [10] 

廣韻

之入切,入緝章 ‖執聲緝2部(zhí)
執,持也。操也。守也。攝也。《説文》作𡙕,捕辠人也。之入切。六。 [3]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排:U+6267;下排:U+57F7) 字形對比(上排:U+6267;下排:U+57F7)

書寫提示

“執”字書寫提示 “執”字書寫提示
❶“扌”窄“丸”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丸”高。❷“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❸“丸”,首筆撇從豎中線右側起筆,撇尖伸向“扌”下側;㇈從左上格豎中線左側起筆,橫段略短,彎鈎用力;點筆寫在撇筆中部豎中線上。 [12]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3] 

音韻集成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六緝

開口呼
全清
之入切
tɕjep
集韻
入聲
二十六緝
開口呼
全清
質入切
tɕiep
禮部韻略

入聲





質入切

增韻

入聲





質入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齊微





張恥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八緝


全清
質入切
tʃiəp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七金錦禁急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3]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ȶ
i̯əp
先秦
王力系統
ȶ
ǐəp
先秦
董同龢系統
ȶ
jəp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
jiəp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
jəp


jəp


jəp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p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p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əp
隋唐
高本漢系統

i̯əp
隋唐
王力系統

ǐěp
隋唐
董同龢系統

jep
隋唐
周法高系統

iɪp
隋唐
李方桂系統

jəp
隋唐
陳新雄系統
ǐəp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ʅ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ʅ
213
陰平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ʅ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ʅ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ɿ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ɿ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əʔ
4
入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əʔ
4
入聲

晉語
太原
tsəʔ
2
陰入

吳語
蘇州
tsɤʔ
4
陰入

吳語
温州
tsai
323
陰入

湘語
長沙
tsɿ
24
入聲

湘語
雙峯
tʂʅ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sət
5
陰入

客家話
梅縣
tsəp
1
陰入

粵語
廣州
tʃɐp
5
上陰入

粵語
陽江
tʃɐp
24
上陰入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ip
32
陰入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ip
21
陰入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seiʔ
23
陰入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si
24
陰入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1-19]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915
  • 3.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19]
  • 4.    十四緝 執  .搜韻[引用日期2019-01-24]
  • 5.    顏煦之 編著.一字一世界 YZ[M].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5.01:88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90-49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669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421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983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63
  • 11.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0]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54
  • 13.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9-01-19]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61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28-2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