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埔鹽

鎖定
埔鹽是漆樹科漆樹屬的 [2]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8米。具多數分枝,植株呈闊展狀;葉互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小葉無柄,側小葉對生,卵狀披針形,先端鋭尖或漸尖,基部鈍或略圓,粗鋸齒緣,表面光滑無毛或散生褐色毛茸,背面密生褐色毛茸;花小形多數,雌雄異株,呈頂生的圓錐花序排列,花萼杯狀,具毛茸,花瓣長橢圓形。
埔鹽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常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山麓叢林內,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
埔鹽根、莖、花、葉可入藥,味酸、鹹,性涼,入脾、腎經,有清熱解毒、祛風濕、散瘀血、化痰止咳、收斂、生津潤肺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淋巴結炎、跌打傷腫、盜汗、血痢、螺松傷、蛇傷等症狀,葉子可做涼茶飲用,其核果具有鹹味,可以作為鹽的代用品。 [3] 
別    名
埔鹽棍
鹽樹
中文學名
埔鹽
植物界
漆樹
漆樹

埔鹽形態特徵

漆樹科漆樹屬的 [2]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8米。具多數分枝,植株呈闊展狀;葉互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小葉無柄,側小葉對生,卵狀披針形,先端鋭尖或漸尖,基部鈍或略圓,粗鋸齒緣,表面光滑無毛或散生褐色毛茸,背面密生褐色毛茸;花小形多數,雌雄異株,呈頂生的圓錐花序排列,花萼杯狀,具毛茸,花瓣長橢圓形。 [3] 
別名:埔鹽、萆鹽(潮汕)、埔鹽棍、鹽樹、鹽酸柏(南澳)、鹽冬國、萆鹽(普寧)、鹽婆拔、坡鹽、鹽溝拔(饒平)、鹽酸柏(陸豐、饒平)、碑鹽(潮安)、鹽霜樹(肇慶)、鹽樹(海南)、鹽布根(新會)、浦連鹽(福州、南平、三明、龍巖、閩清、古田、福安)、猴鹽柴(永安、三明、寧德)、老公擔鹽(漳州、漳浦、廈門、同安、龍巖)、五倍子樹(同安、周寧)、鹽糟碎(永定)。

埔鹽產地生境

埔鹽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常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山麓叢林內,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 [3] 

埔鹽主要價值

埔鹽食用價值

埔鹽葉子可做涼茶飲用,其核果具有鹹味,可以作為鹽的代用品。 [3] 

埔鹽藥用價值

埔鹽根、莖、花、葉可入藥。 [3] 
性味:酸、鹹、性涼。 [3] 
歸經:入脾、腎經。 [3] 
功效: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祛風濕、化痰止咳、收斂、生津潤肺等功效。
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淋巴結炎、盜汗、血痢、螺松傷、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痢疾、痔瘡出血、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痔瘡等。

埔鹽藥理價值

治痔瘡出血:埔鹽根60克,鳳尾草30克,豬赤肉100克,水燉,吃肉飲湯。
治牙周炎:五倍子10克,水煎漱口,1日3至5次,可連續使用。
治久咳:埔鹽根30克、批杷葉、疑糊各10克,水煎服。
治勞傷腰痛:鮮埔鹽莖及葉90克,羊肉250克(或雞蛋3個),酒水各半燉服。
治麻疹不透:埔鹽根10-15克,切片、水煎服。
治眼生白翳:鮮埔鹽枝葉適量,抓斷後將乳白汁盛於小瓷杯內,用燈芯蘸藥汁點患眼,每天2次,點藥後閉目10分鐘。(此藥用後略有刺痛感)。
宮頸糜爛黴菌性陰道炎五倍子12克,蛇牀6克,黃柏8克,冰片15克。將上藥研細末,貯存入瓶,每次用0.3-0.5克,包入消毒紗布內,臨睡前塞陰道內,翌晨取出,連用7天。
本品內服枝、根常用量15-50克,外用適量;五倍子常用量2-6克,外用適量。 [1] 
參考資料
  • 1.    埔鹽   .文化潮汕[引用日期2012-09-18]
  • 2.    潘鴻江著,南方青草藥實用全書,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06,第294頁
  • 3.    李岡榮主編;鄭元春攝影,漢方中草藥對症圖典 第3冊,新疆科技衞生出版社,2015.09,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