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陽城址保護區

鎖定
城陽城址保護區,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北25公里處,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設置了“城陽城址保護區”,保護區下轄4個行政村,其中文物保護面積12平方公里,重點文物保護面積6平方公里,是我國一個同時兼具文物保護和鄉鎮行政管理雙重職能特殊單位。
城陽城址保護區轄4個村委會。城陽城址保護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物保護、文化研究、旅遊參觀的好地方。
中文名
城陽城址保護區
別    名
城陽城
所屬地區
中國 華中
地理位置
中國 河南 信陽
面    積
25 km²
下轄地區
馬營村、邱莊村、蘇樓村、王廠村
電話區號
037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與温帶季風氣候交匯
人口數量
8900 人
著名景點
十字江,跑馬嶺,曬金場,千年古井,太子城
車牌代碼
豫S
方    言
中原、江淮、西南三大官話區交匯

城陽城址保護區城址簡介

2004年12月,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委、區政府成立城陽城址保護區,保護區下轄4個行政村,8900人,總面積25平方公里。
城陽城址保護區轄4個村委會。即:馬營村、邱莊村、蘇樓村、王廠村。

城陽城址保護區歷史由來

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
城陽城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文物保護、文化研究、旅遊參觀的好地方。
夏商周時代,城陽城(又稱楚王城)即楚武王(公元前698—691年)破申時所築,隨後城陽城就成了楚田北攻東進的軍事重鎮。
公元前278年,秦破楚郢部,楚頃襄王曾到此避難,把城陽城作為楚國的臨時田都,“亡羊補牢”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裏。

城陽城址保護區歷經事蹟

春秋早期城陽城始築,初名為負函,有“揹負河山,函蓋中原之意”;戰國時期更名為城陽,是當時楚國淮河上游的軍事重鎮,北攻東進的軍事據點。
公元前491年“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北方,左司馬眅、葉公諸梁、申公壽餘致蔡於負函,至方城之外於繒關”。
公元前489年62歲的孔子 “微服過宋,絕糧陳、蔡後,曾至負函”。葉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見楚昭王終不為其重用。
公元前278年秦破楚國郢都,楚頃襄王 “流掩於城陽”,並把城陽作為臨時國都。
西漢時設城陽縣,屬汝南郡。
城陽城址外景 城陽城址外景
公元前196年漢高帝封奚意為城陽侯國,東漢廢,南朝梁復置。
魏晉時為紀念楚頃襄王在此建都,將城陽城改為楚王城。
公元479年北魏在此設城陽郡,北齊改置永州,城陽郡亦改屬永州管轄。
公元616年隋朝廢城陽縣,設義陽郡,其政治經濟中心亦南移信陽市區。
五代屬申州,降為縣以下的市鎮,宋以後,城陽城縣鎮具廢。宋時屬信陽郡,元屬信陽府,明清屬信陽州,民國屬信陽縣,解放後屬信陽縣長台關鄉。
1963年楚王城於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城陽城址(楚王城)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2月26日城陽城與原屬長台關鄉分離,城陽城址保護區成立,下轄四個行政村,保護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九千多人,肩負文物保護和鄉鎮行政管理雙重職能。

城陽城址保護區組織機構

城陽城址保護區成立於2004年12月,是集鄉鎮管理與文物保護於一體的管理機構,屬信陽市平橋區管轄。
保護區設有中共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址保護區委員會、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址保護區政府、信陽市平橋區城陽城址保護區人民武裝部,併成立有專職文物保護的城陽城址文物保護派出所。
保護區機構健全,功能齊備,下設二級機構有:文物執法大隊、黨政辦、計生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會計工作站、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民政所、綜治工作中心、羣眾工作站、統計工作站等。

城陽城址保護區主要文物

城陽城址文物
城陽城址文物(10張)
鎛鍾:2005年出土於9號墓,出土時共9枚,由大到小整齊的排於墓室內,出土時顏色金黃,光亮如新。
彩繪銅鏡:1958年出土於2號墓,背面會有彩漆。鏡一扁鈕,鏡背的朱地上繪黑、銀輝、黃三色盤結在一起的虺紋,繪製精巧生動,徑12.4,厚0.1釐米。鏡二背有陰弦紋2周,並以硃色繪以對稱雲紋,徑13.8,厚0.2釐米。
圓盤豆:1958年出土於2號墓,木質,由盤、柄、座三部分構成,通體黑漆,再於盤沿和耳面上繪以連續捲雲紋和三角紋,柄和座外側則施硃色放射狀捲雲紋。出土時杯豆內有板栗、梅核等物,慄殼堅硬,慄、梅分別放置,可能與祭祀有關。
玉璜:1956年出土於1號墓。
彩繪木俑:1958年出土於2號墓,身着長衣,製作精緻,衣着為交領右衽,寬袖,長衣,袖口略束,並飾菱紋邊緣,雙手合攏於胸前,胸、腹繪有成組的飾物,俑的後背、腰間束一紅、黃相間的三角紋錦帶。從木俑的服飾、飾物可以看出我國戰國時期民族服飾的原始初型。
內棺擋板金銀彩繪圖:1958年2號墓發掘,2號墓棺分內外兩重,內棺套在外棺之內,用五塊內外平直的木板做成,長1.95、高0.50、寬0.57米。內棺的裏、外皆髹漆,棺裏硃色,棺外黑色,在黑漆上再繪金、棕、銀、黃等色的連續變形饕餮紋,圖案繁麗精工。

城陽城址保護區民間傳説

城陽城址保護區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這句富有哲理、膾炙人口、應用廣泛的成語據説就出自城陽城。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名叫莊辛,是楚國有名的忠臣,對百姓親近和善,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莊辛有早起的習慣,一天早上,莊辛在城外散步,聽幾個老百姓在那裏議論説:城門口西有一户姓劉的人家,圈養了一羣羊,在夜裏被狼叼走了一隻。聽到此消息後,莊辛就來到了劉家看個究竟。劉老漢見莊辛一大早來此,高興地又是讓座,又是沏茶,莊辛無心飲茶,就急忙問丟羊的事情,劉老漢就把莊辛領到羊圈旁,莊辛一看羊圈已破了個大窟窿,臨走時就對劉老漢説:你得把窟窿堵上加固,不然羊還會被狼叼走的。當時,劉老漢沒有聽莊辛的好言相勸。等到第二天,莊辛又來到劉老漢家,見莊辛來了,劉老漢難過得説,後悔沒有聽您的話,昨夜又被狼叼走了兩隻羊。莊辛勸説:雖説已經丟了三隻,但是你把羊圈堵上還不算晚,劉老漢聽後馬上就把羊圈修補加固,從此,羊再也沒有丟失。
當時的楚襄王不問朝政,貪圖享樂,莊辛規勸楚襄王説:“你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陵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楚國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説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説:“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説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城陽(今河南信陽城陽城)。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説:“我聽説過,看見兔子才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被狼吃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楚襄王聽從莊辛的勸諫,在城陽城的四年裏,發憤圖強,收復了大批失地,使楚國的歷史又延續了55年。 [1] 

城陽城址保護區十字江

十字江 十字江
十字江位於跑馬嶺北,系城陽城址保護區與明港鎮的分界線。
傳説黃帝有個兒子住在“江水”,西周、春秋時城陽城東還有一小諸侯國“江國”。當地老百姓習慣把纏繞江國的這條河流叫“江”, 這條“江”有十條支流匯合而成,下游環繞城陽城、太子城西北入淮河的三大支流形狀也象大十字,因此,後人稱這條江為十字江。十字江發源於城陽西北的查山東北麓,全長四五十里,下游流經跑馬嶺西北入淮河。十字江是城陽內城、外城和太子城西北面的天然護城河,原來江邊還建有十字巷,為水、陸碼頭,可以想象古時候這裏車水馬龍四通八達的繁榮景象。
傳説很久以前,城陽城西從南到北有一條十里長的山嶺,有一條土龍靜卧下面。有一天,人們突然發現穿過龍山腰部的河牀抬高了,上游積蓄有江水淹沒農田,下游的缺水導致乾旱。於是人們便組織起來挖土, 疏通河道。誰知頭一天擔起的土,第二天又漲起來了,週而復始。土仍舊擔不下去。正值大夥發愁之時,來了一位風水先生,在村莊四周看了看,説:“十字江原為一土龍,現快成形,它一直向北翻身,一直翻到明港出土,屆時,它翻身之地,特別是明港,將是一片汪洋。俗話説:‘不怕擔,不怕挑,就怕桐釘釘在腰’,只要釘上七個桐樹樁,就能大功告成。”於是,村民就按風水先生指定的位置在莊上釘了七個桐樹樁,當夜漲起的土自己就消下去了,十字江水也就暢流而下,村民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十字江兩岸仍是良田沃野、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十字江廟在日本侵入時被毀。 [4] 

城陽城址保護區千年古井

千年古井 千年古井
千年古井位於城陽城東兩公里處的太子城,東臨淮河,西、北緊靠天然屏障十字江,傳説是周幽王太子宜臼在此避難時所挖,並且,經常在井旁納涼,讀書。井口有兩塊青石板,古人提水時在青石板上留下了道道很深的痕跡。此井深有好幾丈,井水清澈如玉液,味道甘甜。傳説在清早的時候,經常聽到井裏有鴨子的叫聲,大霧天氣時,常看見井口上卧着一對白虎,水井南面的古碾盤下,在天亮前常看見一隻金母雞帶着一羣小金雞在井邊徘徊,鳴叫。
井東30米處有一塊神奇的寶地,一年四季這塊地一早一晚霧氣濛濛。更特別的是,在夏天沒有一個蚊蟲。相傳曾是太子憂愁思索常坐之地,過去這一片栽有幾十棵柏樹,解放後被砍伐。這塊地不生蚊蟲,也是當地老百姓納涼的好去處。

城陽城址保護區曬金場

曬金場位於位於今城陽城址保護區蘇樓村小蘇樓村民組境內,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
傳説楚頃襄王定都城陽時發行的流通貨幣——郢爰。古人有把多餘的錢裝於瓦罐埋藏地下的習慣,後因戰亂,楚傾襄王率王公貴族匆忙逃出城陽城,遷都陳州(今河南淮陽),遺失的金幣被廢墟掩埋,後經幾千年的水土流失,暴雨沖刷,雨過天晴後,常有郢爰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金幣形狀薄,手指蓋大小,老百姓形象地把發現郢爰的地方稱為曬金場,代代相傳,因此而得名。據説,曬金場還有傳奇色彩,只有孤寡遺屬,才有可能撿到金塊,正常人是沒有福分享受此財富的。還有一種傳説,曬金場是一處平整的山崗,是當地老百姓晾曬水稻、小麥的地方。金黃的水稻、小麥在太陽下閃閃發光,所以,老百姓把曬穀場形象地稱為“曬金場”。

城陽城址保護區跑馬嶺

在楚國故都——城陽城址城西,沿護城河由北向南從天塘到飲馬塘緊靠戰國時期貴族墓羣有一段長約4公里的土嶺,就是傳説中的跑馬嶺。
土嶺兩邊溝、坎、斜坡相連,地勢一段直,一段彎。相傳跑馬嶺是戰國時期楚王跑馬練兵的主要場地,如今,大風雨雪天氣的時候,周圍羣眾隱約聽到刀、槍、劍、戟碰撞聲,喊殺聲。在暴雨過後,經過雨水的沖刷,有時還能撿到當年楚王練兵時遺失的銅箭頭,石箭頭。
如今跑馬嶺已是城陽城址保護區主要的巡邏路線。

城陽城址保護區猴錢

“猴錢”學名蟻鼻錢,小拇指蓋大小,形似猴臉,老百姓稱之為“猴錢”,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流通貨幣。
城陽城曾是楚國淮河沿岸的軍政中心,東臨“太子城”、淮河,北靠十字江,也是水路、陸路交匯,集居住、商貿於一體的繁榮的集貿中心,後來由於楚國衰敗、滅亡,猴錢退出流通領域,散落在民間和大街小巷。隨着歷史的變遷,每逢大雨過後,城陽城蘇樓、邱莊兩村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總有大人小孩到處尋找“猴錢”,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個猴錢可值5——10元,有的甚至漲到每枚100元以上。當地羣眾在建房挖跟腳,還能挖到戰國時期銅器或陶器甚至郢爰。

城陽城址保護區發掘過程

城陽城址 城陽城址
1957年3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此發掘一號墓,出土文物903件,其中出土我國第一套最完整的青銅編鐘 [5] 
1958年5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此發掘二號墓,共出土文物414件。
1963年6月  楚王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70年4月  用一號墓出土的青銅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我國第一顆人造衞星迴響太空。
1984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發掘三號楚墓,結果是一座空墓。
1989年5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劃定的《楚王城遺址》保護範圍公佈實施。
1991年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發掘了四號墓,只出土殘破的木瑟、銅斧、銅矢鏃等。
1993年10月 信陽縣文管辦建立了楚王城科學記錄檔案。同年,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推薦城陽城址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11月  信陽市文物處在此搶救清理五號戰國墓,出土青銅劍、戈等文物。
2000年10月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推薦楚王城為第五批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信陽市文物處在此搶救清理六號戰國墓, 出土文物約200件。
2001年6月  國務院公佈城陽城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此“楚王城”正式更名為“城陽城址”。
2002年10月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信陽市文物局聯合搶救發掘了七號戰國墓,出土文物700多件,其中一套青銅套盤 “金碧輝煌,一絲不鏽”。
2004年12月 信陽市政府正式將城陽城址管理權下放到平橋區政府,平橋區委、區政府隨即成立了城陽城址保護區,保護區下轄涉及文物的四個行政村,兼負文物保護和鄉鎮行政管理雙重職能。
2005年2月 市文化局將城陽城址高規格科學規劃工作列入當年的“一抓一”工程(市直有關部門承諾在一年內完成的工一項重要工作,該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星為首席規劃師,設計小組由5人組成。
2005年3月 九號墓因存在盜洞而坍塌,並已露出棺木及漆木器等。信陽市文物局領導及專業人員及時趕到現場查看並清理的九號戰國(楚)墓,出土青銅器29件(其中鎛鍾9件,鈕鍾9件,其它青銅器11件)和部分漆木器編鐘架、鼓座、木瑟等。
2007年4月 《城陽城址保護規劃》獲得國家文物局批覆。

城陽城址保護區安防工程

2008年3月 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在城陽城址實施貴族墓葬區集羣數字地下拾音報警系統安防工程。城陽城址保護區獲得河南省文物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2008年7月 城陽城址文物保護安防工程一期工程落户城陽城址。由國家文物局投資,北京世紀之星公司具體實施,總投資近500萬元城陽城址安防工程----貴族墓葬區地下拾音系統是我國自主創新的文物保護技術,是一個智能化程度高,綜合防範能力強的現代化田野文物安防報警系統該工程包括576個地下拾音傳感器、12台室外攝像機和室內終端監控器,工程實施後,坐在監控室內就可 對轄區主墓區影像和聲音實行24小時監控。一期工程投資100萬元,包括64個地下拾音傳感器、10台室外攝像機和室內終端監控器。
2009年3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城陽城南城牆、護城河進行初步挖掘考古。
2009年3月 《城陽城址保護展示工程設計方案》獲得國家文物局批覆。
2009年5月 城陽城址文物保護安防工程二期工程施工。二期工程投資100萬元,包括128個地下拾音傳感器、2台室外紅外線攝像機和室內終端監控器。

城陽城址保護區保護規劃

2009年8月 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城陽城址保護規劃。
2010年3月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到城陽城址調研 [3] 
2010年5月 城陽城遺址博物館開工奠基。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館原館長、老舍之子舒乙出席開工儀式。 [2] 
2011年3月 省考古研究所對城陽城址內城和重點墓葬進行了調查,進一步辨明瞭城陽城址的城市功能分佈和7、8號墓的位置關係。形成了詳實的考古調查報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