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市管治

鎖定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全國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經驗交流會上”講話中涉及到了“管治”這個詞彙,他認為:“管治”,就是通過政府與社會各階層的互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政府與企業、市民實際是平等的關係,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型的關係。“管制”的基本的含義應該是通過法律、政令等手段實施對客體或區域行為的規範與限制。相對而言,“管制”的行政色彩似乎更重,而“管治”的人文色彩和協調成分要突出一些。
中文名
城市管治
原    因
城市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目    標
優化城市政府的管理效率
模    式
管理模式

城市管治哈維認為

城市企業主義(urban entrepreneurialism)是資本主義歷史發展中,都市過程腳色的一個階段,新都市政治與都市政權與都市治理並非僅是都市對全球化的響應,而是觸發競爭資本主義的新形式的開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間對資金、人才和其他資源的競爭日益激烈,由此,城市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在西方主要國家,原來以政府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urban managerialism)正讓位於所謂的“城市企業化”(urban entrepreneurialism)模式(Harvey,1989),即象經營企業一樣來管理城市,政府放棄了以往長期採取的福利主義原則,而把依賴市場機制、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外來投資放在首要的位置。在這樣一種轉變中,城市中各種利益集團,如政府、商業機構和民間團體等,為了城市經濟增長的共同目標,趨向於結成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關係,亦即Logan 和Molotch(1987)所稱的“增長聯盟”(growth coalition)或“增長機器”(growthmachine),或Stone(1989)所稱的“城市政體”(urban regime),來進行“城市管治”(urban governance)。
可見,城市管治有五重意義:一,政府和非政府的共同合作,共同經營,獲得各自的目的。二,管治對象為城市,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等的總和。三,管治手段有多元化的趨勢,包括經濟、法律、法規,物質和非物質手段。四,管治目的,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種生存和發展。五,管治有屬於市場行為的部分特徵: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管治是公共和私有部門或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各種方式的總和,其方式是聯合行動,其目的是使不同利益得以調和並使使事務可持續運行。管治包括強制性和引導性兩類管治。

城市管治現實原因

1、城市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2、城市移民來源的多渠道
3、城市管理的日益複雜
4、城市市民階層分化的多層次
5、城市外部競爭日趨激烈
6、市民民主參與城市事務的熱情和能力提升
7、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和新技術革命的推動

城市管治目標

1、優化城市政府的管理效率
2、建立引導、調控、促進和監督城市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運行的有效組織體制
3、將市場的激勵機制和民營企業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務領域
4、倡導善治,就是強調效率、法治、責任三者協調平衡
5、促進政府與民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和互動
6、完善城市社會的自組織特性
7、擴展和提升城市社會資本

城市管治四種模式

1、管理模式
該模式強調專業參與而非政治精英的滲入,“讓管理者管理”是其口號。主要參與者是組織生產和分配公共服務的管理者,消費者也比較重要。管理模式的目標是增強公共服務的生產和分配效率,真正讓消費者挑選產品和生產者。實現目標的手段很多,例如,將某些公共服務承包給盈利組織,增加公共部門管理職位的自主權;建立內部市場和其他相似的競爭,重新定義當選官員的角色等等。管理模式的結果尚不清晰,也許它的確有助於提升服務性生產的效益,總體而言,它是頗有爭議的改革策略。
2、社團模式
該模式有兩個層面的參與,直接參與的是各利益集團的高層領導,間接參與的則是利益集團的基層。該模式的主要目標在於分配環節,即確保以集團成員的利益塑造城市的服務和政策。關鍵手段是包容,使所有主要的行為人及其利益進入城市的決策過程。社團模式削弱了財政平衡,因為利益集團強調各種公共開支,卻幾乎沒有什麼有力的手段去增加公共税收。社團主義也不斷在利益集團與別的社會羣體之間製造不平等。
3、支持增長模式
該模式的主要參與者是商界精英和當選的地方官員,他們在推動地方經濟的問題上利益共享。該模式的目標是實現長期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該模式運用各種政府手段實現其目標,例如城市規劃、運用來自區域/中央政府的資源、發展基礎設施,甚至建設良好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投資等。該模式以制度化的公共部門與私營機構的夥伴關係為基礎,直接分享實施的自主權。
4、福利模式
該模式的參與者主要是地方政府官員和國家的官僚機構。其短期的目標是確保國家基金的流動以維持地方的活動,長期目標則不甚明瞭。該模式的實現主要依賴地方與較高層政府的網絡關係,可以是政治的或行政的關係,或兩者兼而有之。該模式不大可能維持太長時間,因為不平衡發展的邏輯漸受質疑,如果適逢中央財政出現赤字,則更會雪上加霜。
參考文獻
1、仇保興。城市經營、管治和城市規劃的變革。
2、顧朝林。城市管治:概念.理論.方法.實證
3、陳振光,胡燕。西方城市管治:概念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