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南舊事

(林海音創作的長篇小説)

鎖定
《城南舊事》是中國台灣女作家林海音創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960年。 [21] 
該作品中描寫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説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小説將小英子童年經歷的五個故事集合在一起。是作者內心創作情感的表露與寄託,以不斷的“離去”來組織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舊事》語言結構獨特,藝術特色鮮明,表現手法獨具一格。作品細膩、率真。 [19-20] 
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 [1]  該作品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書單。2000年列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課標中學生必讀叢書”。 [19] 
作品名稱
城南舊事
作    者
林海音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60年
首出版社
光啓出版社
字    數
9.9萬

城南舊事內容簡介

《城南舊事》插畫 《城南舊事》插畫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
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尋找爸爸。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於火車下。英子發着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後來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
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最後,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2] 

城南舊事作品目錄

1、《惠安館》
3、《蘭姨娘》
5、《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我們看海去》
4、《驢打滾兒》
後記 《冬陽·童年·駱駝隊》 [3] 

城南舊事創作背景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台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作者心頭。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一去不還。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於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是林海音寫這本小説的初衷。 [4] 

城南舊事人物介紹

人物名稱
人物介紹
英子
主人公英子是一個善良、聰明、大膽,五六歲 [5]  的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裏,以充滿童真的眼光觀察着世界,關注着她周圍的各色人等。
最終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爸爸因病離世,英子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主人翁英子本身生長於一個知識家庭,其性格天生開朗並且自信。並且在小説的描寫中,對於英子的童真童趣做出了形象生動的刻畫,比如,他在觀察駱駝吃草的時候,自己的牙齒也會不自覺地動起來,這種描寫在展現主人翁自身童趣的同時,也會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3] 
秀貞
秀貞與住在自己院中的大學生思康相戀,但思康在回家之後就彷彿人間蒸發,但秀貞始終等待着思康的迴歸。更為悲劇的一點是,秀貞在生下思康的孩子後,這個孩子就被秀貞父母徹底拋棄,自此秀貞才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瘋子”。雖然最終秀貞得以和自己的孩子團聚,但最後孃兒倆仍舊是遭遇事故去世。 [23] 
蘭姨娘
蘭姨娘,是一個敢於衝破封建思想牢籠的中國婦女。她敢於反抗,追求自己的理想、自由和幸福生活。她被趕出家門,寄住在英子家裏,她總是陽光燦爛地笑着,但她身上的風騷又是英子模糊之中所摒棄的。為了讓蘭姨娘遠離爸爸,英子撮合她和德先叔走在一起,寄住在英子家裏的這倆年輕人最終成為遠走高飛的一對鴛鴦。 [22] 
宋媽
宋媽因為丈夫沒出息,動不動就打她,她一狠心就出來當奶媽。“今年,可得回家看看了,心裏老不順序。”可見,宋媽也很想念自己的家。作品在第四部分以大量的筆墨來寫黃板牙兒的到來,他從巷子深處走來,驢背上裝些棗子,在英子家住一夜,最髒的是驢打滾了。
宋媽掙得的錢,一股腦兒給黃板牙兒,為的是回家讓他照顧好一雙兒女。誰知,小栓子一年前便溺水身亡、丫頭也被他送給別的人家。宋媽只能含淚離開。 [22] 
爸爸
喜歡過蘭姨娘,最終因病去世。 [6] 

城南舊事作品鑑賞

城南舊事作品主題

理想與現實的反差
《城南舊事》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裏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後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説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温了當年那籠罩着愁雲慘霧的生活。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迴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該小説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7] 
時代的悲劇
以現實的角度來觀察,《城南舊事》中所描繪的事件大多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各有各的痛楚。封建倫理道德逼瘋了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然而從整個文本來説,其主旨並非是對舊制度的控訴,而是以一個純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文章極力淡化善惡標準,以歡樂的童心對待現實的醜陋,在沉重的現實中保留一片自由快樂的天空。可以説,小英子打開了成人世界所忽視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以質樸、單純、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這些視角本來為我們所共有,卻在世俗陳規的劫持下慢慢遺忘、丟失。小説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現實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與熟悉感沖淡了對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純真的年代,令人感嘆良多。整部作品始終貫穿着對成長內涵的詮釋,對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戀卻敵不過現實的變化。 [8] 

城南舊事藝術特色

結構
《城南舊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追述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舊事,敍事結構包括兩層,表層結構是串珠式的,以成長為線,將小英子童年經歷的五個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層結構是作者內心創作情感的表露與寄託,小説以不斷的"離去"來組織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在內外兩層結構的結合與互補下,小説得到了完整的表達與闡釋 [9]  。包含了作者綿延不絕的鄉思鄉愁,是公認的鄉愁文學力作。
《城南舊事》中表達鄉愁有以下特點:一、被女兒情結滋養的鄉愁。驢打滾兒追憶了因家境窘迫到城裏做奶媽的宋媽的故事,她忍受着骨肉分離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們也在無愛的貧苦中喪失。林海音的小説創作有自己一以貫之的主題,那就是對中國女性命運的關心和思考。二、富有悲劇意藴的鄉愁。每段故事的結果,裏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離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三、鄉愁的書寫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説是純粹的懷鄉小説。她淡化了家國神話的建構和時代風雲的宏大敍事,透過自己作為女性的故鄉經驗,書寫女性在鄉土世界的生命成長;並以女性人生領域裏大量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題材,解構了以男性的家國情懷為代表的故鄉敍事傳統。這種情形決定了她筆下懷鄉小説的書寫鄉愁的出發點。 [10] 
基調
《城南舊事》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是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一部純美的散文式的電影;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11] 
語言
對於林海音來説,北京的生活經歷帶來的影響遠遠要超過其他地方,在林海音20 多年的北京生活中,當地獨有的人文習俗等逐漸融入林海音的精神世界中,導致《城南舊事》這部作品中濃厚的京味也成為其中一大特色。作品中所用的地道且帶有生活氣息的北京口語詞和兒化詞,對人物形象、性格和生活場景做出了全面的展示,使得讀者在閲讀的時候如同真正置身於當時的北京城一樣,其中所使用的包括碎催、胳肢窩、蠍虎子、吊死鬼等在內地道北京口語詞,這些口語詞都是來源於民間底層人員的日常生活中,十分質樸有趣,使得書中的人物形象因為生活氣息的浸潤變得越發生動形象,向讀者全面展示了地道濃郁的北京風情。除此之外,作為北京話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語言文化,兒化詞也得以在《城南舊事》中廣泛應用,如半空兒、洋畫兒、模樣兒等,可謂是在書中隨處可見,這些兒化詞的使用,使得文章語言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在強化語言表現力的同時,將人物性格做出了更進一步的凸顯,真正將讀者帶回了20世紀的北京城。 [23] 

城南舊事作品評價

畫家關維興:《城南舊事》之所以能夠感動許多讀者,關鍵在於寫實的表達,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誠與温度。 [12] 
導演吳貽弓:小説《城南舊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整部小説充滿了樸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後,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的觀眾。 [13] 
影視演員沈潔:林海音的作品其實更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她的作品故事很簡單,沒有什麼修飾,所以在改劇本時編劇很注重加強節奏和情節性。 [14] 

城南舊事後世影響

城南舊事榮譽表彰

《城南舊事》一書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曾被評選為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書單。2000年列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課標中學生必讀叢書”。其中的多篇作品還被選入中學教材。《城南舊事》中作為後記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編選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滬教版選入的是《城南舊事》集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和《我們看海去》,分別編選入七年級上冊和九年級上冊。粵教版的高中必修五中選入了小説《城南舊事》。 [24] 
《城南舊事》為《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之一,該書系既是有史以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化積累與傳承工程,又是將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廣工程。 [15] 

城南舊事衍生作品

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
1983年由吳貽弓導演的電影《城南舊事》在中國上線公映。 [17]  並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厄瓜多爾基多城國際電影節赤道獎、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思想獎。 [18] 

城南舊事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灣作家。 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縣頭份鎮。3歲隨父母返台灣,因台灣被日本控制便舉家遷往北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25年後英子與夫君何凡扶着媽媽,攜着、揹着、抱着三個孩子。1948年舉家遷往台灣,在台灣仍以辦報,辦刊,寫作,出版為主,聯絡了大批在台灣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台灣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台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1998年榮獲“終身成就獎”。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夏承楹)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 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説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説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説《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週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風、肺炎、敗血症病發在台北振興醫院病逝,享年83歲。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