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及重腳獸

鎖定
埃及重腳獸的學名是為紀念埃及托勒密二世的皇后阿爾西諾伊二世而取的,因為最初的化石是在其宮殿的廢墟附近發現。這裏發現的骨骼是唯一完整的,最著名的物種是齊氏重腳獸。
中文名
埃及重腳獸
拉丁學名
Arsnoitherium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重腳目
重腳獸科
重腳族
重腳獸屬
齊氏重腳獸 A. zitteli
分佈區域
草木茂密的草原,林地。
時    代
3700萬年前
生存時期
晚始新世早漸世
發現地點
阿曼以及西南,埃及
食    物
堅韌的樹葉,莖
化石產地
北非

埃及重腳獸簡介

埃及重腳獸的頭部復原 埃及重腳獸的頭部復原
埃及重腳獸長約4.5米,高約2.5米,體重約4噸。埃及重腳獸最明顯的標誌是從鼻端伸出一對巨型的角。它的嘴裏有44顆堅固的牙齒,可以輕鬆嚼碎粗硬的植物。埃及重腳獸憑藉自己龐大的身軀躲過大多數掠食動物的獵殺。生活時代約3700萬~2300萬年前。化石分佈於埃及、阿曼以及西南亞。以粗硬的灌木為食 [1] 

埃及重腳獸研究歷史

重腳獸化石裝架 重腳獸化石裝架
這種巨型草食動物看上去就像犀牛,“角”是中空的,牙齒適於咀嚼河邊粗硬的植物。
埃及重腳獸生活在3700萬年前,大小似現代的犀牛,身軀笨重,四肢粗壯,腳寬闊而展開,頭上有一對巨大的、並列生長的角,身後有一條細短的尾巴。

埃及重腳獸形態特徵

重腳獸身高2.5米,體長4米左右,體重4噸,與白犀牛相比,白犀牛各方面稍遜一籌,但只因角的配置不一樣,重腳獸4只角(前面並排長着兩隻大角,大角後還有並排的兩隻小角)白犀牛有兩隻,角的密度也不同,但重腳獸的角的用途不在於搏鬥,主要用於種內鬥爭,加上角內遍佈血管和神經,所以難以用來防禦,但在它們生活的時代和地點,很少有動物可以威脅得到它們。這一點比較白犀牛遜色,埃及重腳獸外表像犀牛,肩高約1.8米及長3米。它們的特徵是有一對從鼻端伸出巨型像刀的角,,及有另一對細小結節狀的角在頭頂,僅在大角的後面。雖然它們的骨骼粗壯,但它們是從適於行走的祖先演化而來,估計能夠像象或犀牛般奔跑。它們的肢骨像象的,而非像犀牛。埃及重腳獸有完整的44顆牙齒,是原始的胎盤動物齒列,這顯示它們是選擇性食性的。由於它們的體型較大及肌肉發達,並不容易被獵殺。但是,肉齒目亦可以獵食細小的年幼的埃及重腳獸。

埃及重腳獸命名來源

埃及重腳獸的學名是為紀念埃及托勒密二世的皇后阿爾西諾伊二世而取的,因為最初的化石是在其宮殿的廢墟附近發現。這裏發現的骨骼是唯一完整的。最著名的物種是齊氏埃及重腳獸;第二個物種A. giganteum是於2003年在埃塞俄比亞發現。這些化石可以追溯至2700萬年前 [2] 
參考資料
  • 1.    印度XACT出版集團著;王瓊,陳冰樂,徐魯斌,陳麗微編譯,小時候我想知道的 恐龍·史前動物,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05
  • 2.    大衞·麥克唐納, 麥克唐納, 程高齡. 世界動物大百科全書[M].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