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鎖定
是指1956年10月29日~1957年3月8日,埃及抗擊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勢力的反侵略戰爭。最終埃及最終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的勝利。
中文名
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外文名
Egypt recovers the Suez Canal
發生時間
1956年7月26日~1956年11月6日
根本原因
英美妄圖控制埃及蘇伊士運河
直接原因
埃及成功抵禦英法等國入侵
人    物
納賽爾,達楊
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1955年12月,美、英利用埃及計劃修建阿斯旺水壩,急需向美、英及世界銀行貸款之機.向埃及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財政監督條件,妄圖控制埃及。由於蘇聯充分利用美國在援建阿斯旺水壩問題上所犯的錯誤,主動向埃及提供水壩工程資金,再加上1955年4月埃及排除干擾毅然參加了亞非會議,1956年5月埃及又宣佈同中國建交,7月納賽爾還將赴南斯拉夫與鐵托、尼赫魯舉行發起不結盟運動的談判,使得美國政府怒不可遏。
為了搞垮納賽爾政府,美國於7月19日宣佈撤回對埃及提供援助的承諾,英國亦緊隨其後。面對美、英帝國主義的挑戰,為了實現埃及的真正獨立,1956年7月26日,納賽爾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的曼奇亞廣場上向25萬羣眾莊嚴宣告,埃及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公司財產移交埃及,運河航運由埃及負責管理。埃及的行動,引起了英、法帝國主義的極大恐慌,被認為是1940年以來“所遇到的最危險局勢”。對此,英、法兩國政府連續召開會議,商計對策。
鑑於當時英、法對埃及直接使用武力的條件尚不具備,英、法便宣佈凍結埃及在英法的資產;運河公司的資金亦被禁止過户給埃及。與此同時,英、法加緊徵召後備役軍人,調遣飛機、軍艦到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對埃及進行軍事威脅。這一切都未能使以納賽爾為首的埃及政府屈服。在這種情況下,英法同以色列頻繁接觸,共同達成了聯合侵略埃及的協議。而對英、法、以的軍事挑釁,埃及軍民同仇敵愾,集中兵力保衞運河區,以武力擊敗了英、法的侵略。
埃及人民的正義行動,不僅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反對西方列強的運動,同時也促使英、法國內矛盾的激化。11月1—3日,聯合國緊急會議以59∶5票的絕對優勢通過了亞非19國的提案,要求立即停火,制止把軍隊、軍火運進該地區,以色列軍撤回到停火線後。11月6日下午,英、法被迫接受了聯合國關於立即停火的決議,蘇伊士運河戰爭最後以埃及人民的勝利而告終。 [1] 
參考資料
  • 1.    羅肇鴻、王懷寧主編.《資本主義大辭典》: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