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城魚面

鎖定
麻城魚面也叫垂面、垂魚,據歷史記載,麻城是魚面的發源地,有逾千年的加工歷史。魚麪食品以鮮魚、豬肉、精麪粉、食鹽等為主要原料,採用民間傳統手工製作而成,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健康食品,被譽為麻城四寶(魚面、陶器、板栗麻花)之一。廣泛適用於家庭、賓館宴席食用。 [1] 
中文名
麻城魚面
別    名
垂魚、魚面
主要原料
鮮魚、豬肉、精麪粉
是否含防腐劑
主要食用功效
有助於健腦、降壓、護心
適宜人羣
老少皆宜
儲藏方法
常温
榮    譽
麻城四寶

麻城魚面麻城魚面來歷

麻城位大別山南麓,盛產野生野味,豬肉是餐桌上的常菜,其中有一道獨具風味的佳餚--魚面。魚面製作很有講究。首先要選魚肉和豬肉,再拌上麻油、細鹽,經過揉、擀、蒸、切、曬等工序精製而成。魚面形狀似普通麪條,以"色香味形"著稱,為湖北特產中的精品。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麻城的五腦山下住着一位麻姑。一天,麻姑在做麪條時倒進了剛煮好的鮮魚湯,家人吃麪條時都説味道鮮。聰明的麻姑想,要是在麪粉里加些鮮魚肉做成麪條,味道豈不更好?於是麻姑取來鮮魚的淨肉,剁成肉泥和進麪粉中,做出了第一碗麻城魚面。王家麻姑會做魚面的消息很快在四鄉傳開,人們都來學藝,並編成歌謠:"擀的面像素紙,切的面像花線,下在鍋裏團團轉,盛在碗裏像牡丹"。
據《麻城縣誌》記載,魚面的創制時間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自許姓布行的一位姓黃的廚師之手。魚面問世後,深受食客歡迎,麻城的魚面作坊不斷增加。1911年魚面作為麻城名產參加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以"銀絲魚面"獲銀質獎。

麻城魚面麻城魚面作法

去鮮魚之刺皮,剁其肉至泥醬狀,加一定比例的澱粉、食鹽揉搓成面,將面分成團,用擀麪杖將麪糰擀成蒲扇大小之大而薄面餅,然後捲成卷,放蒸籠猛火蒸20~30分鐘,出蘢後攤開,待冷卻後用刀橫切成薄餅,於日光下曬乾即成。可單燉,加肉同燉,做火鍋主料,亦可油炸而食。燉熟為麪條狀,故稱魚面。其味鮮美,雖為之魚,然食無魚味,實乃一絕。
麻城魚面 麻城魚面
麻城魚面不渾湯,雖是口頭禪,但反映了它的獨特魅力。產品歷史久遠,製作工藝傳統,原料考究,是低醇,高蛋,口感滑嫩,味美清香的食品,是有助健腦、降壓、護心綠色的保健功能。早年就是敬孝長輩,饋贈親友和羣眾逢年過節的上乘選擇。

麻城魚面烹飪方法

麻城魚面煲煮

材料:排骨(大骨、龍骨等)100g,魚面100g(浸5-10分鐘),姜10g(切大塊狀,如果不除魚腥味可以不放),味精(或雞精粉)、精鹽,食用油,水2-3L(適量),紅蘿蔔1根(切成塊狀),玉米1根(切斷),冬瓜100g(切成塊狀),八角(好東西,增加湯的香味)。
做法:先取部分水燒開,將排骨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撈起排骨用清水洗淨(這是祛除排骨的血漬及一些油狀漂浮物)。 然後將排骨、魚面、姜、紅蘿蔔、玉米、水、八角、少許食用油加入到砂鍋中,打開火煮至30-40分鐘煮開(魚面散開呈麪條狀)。再加入冬瓜、鹽,改用文火煲至30分鐘即可停火食用。

麻城魚面水煮

麻城魚面 麻城魚面
材料:魚面100g(浸泡5-10分鐘),清湯火鍋
做法:先將清湯火鍋料煮沸,加入洗好的魚面,煮約30分鐘左右,魚面散開呈麪條狀即可開始食用。

麻城魚面油炸

材料:食用油1-2L,魚面200g做法:先將食用油倒入鍋中煮沸,再將魚面開始放入油鍋中炸5-10分鐘(魚面呈金黃色),再撈起等油温降下即可食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