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垂拱而治

鎖定
垂拱而治(拼音:chuí gǒng ér zh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周《尚書·武成》。 [1]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指不費力氣就使地方或國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3] 
中文名
垂拱而治
拼    音
chuí gǒng ér zhì
近義詞
拱手垂裳
出    處
《尚書·武成》
注音字母
ㄔㄨㄟˊ ㄍㄨㄙˇ ㄦˊ ㄓㄧ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垂拱而治成語出處

周《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垂拱而治”。 [1] 

垂拱而治成語故事

魏徵,字玄成,祖籍館陶縣,少年時候貧苦,用功讀書。隋末曾參加李密為首的瓦崗寨起義軍,公元618年,隨李密投唐。唐太宗即位後,他歷任尚書右丞、秘書監、門下侍中及太子太師等官職。魏徵是唐代名相,也是歷史上敢於直言諍諫的名臣,先後向唐太宗李世民進諫二百多事,有時即使唐太宗怒不可遏,他仍然從容進言。魏徵死後,唐太宗親自為他撰書碑文,並悲痛地説:“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2] 
《諫太宗十思疏》是公元637年魏徵寫給唐太宗的奏疏。從比喻入手,通過成敗得失的反覆比較推論,歸結到爭取人心的重要,繼而才講出“十思”的具體內容及其意義。對於後者,文章中寫道:假如能夠做到:看見喜愛之物,就想到要知道滿足,進行自戒;將要興建宮室陵園等,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人民得以安定;看到身居高位的危險,就要想到謙虛,使自己的修養得到加強;擔心自滿,就要想到那大海是低於天下河川的;愛好遊獵,就要想到“三驅”的規定,以一年田獵三次為限度;擔心懈怠,就要想到開始時要謹慎,結束時不苟且;怕受矇蔽,就要想到虛心地聽取下邊的意見;擔心聽信讒言與接觸不正派的人,就要想到本身的正直,斥退壞人;賜恩於人,就要想到不因一時高興,而不適當地進行賞賜;實施懲處,就要想到不可因為惱怒濫施刑罰。 [2] 
總共提出這十個“想到”,發揚九種美德,選拔賢能的人加以任用,選擇好的意見加以聽從,那麼,聰明的人就會將他們的策略全部獻出,勇敢的人就會使出他們所有的力量,仁德的人就會廣施恩德,誠實的人就會奉獻出他們的忠心。這樣,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垂衣拱手,就可以達到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又何必要君王去勞神費力,代替百官的職事呢? [2] 

垂拱而治成語寓意

故事中魏徵所説的垂衣拱手,就可以達到政治清明,天下安定。然而常人卻只會羨慕別人“垂拱”時悠閒的姿態,不知道別人悠閒之前的辛苦。每一種遊刃有餘的背後都是通宵達旦的努力,每一種閒散自在的背後都是宵衣旰食的勤勞。因此,努力是人生的必修課,勤奮是成功的階梯。只有用盡全力地登上頂峯,才會怡然地欣賞美景。 [2] 

垂拱而治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垂拱而治”指不費力氣就使地方或國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3] 
  • 運用示例
三國·魏·曹芳《改元大赦詔》:“左右小子,用保義皇家,俾朕蒙暗,垂拱而治。” [3] 
明·宋濂《元史·成宗紀四》:“成宗承天下混一之後,垂拱而治,可謂善於守成者矣。” [3] 
現代·郭沫若《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故儒家主張恭己正南面,垂拱而治。”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76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177-179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能力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