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坐薪懸膽

鎖定
坐薪懸膽,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1-2] 
這則成語原意指越王勾踐戰敗後以柴草卧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後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 [1-2] 
中文名
坐薪懸膽
拼    音
zuò xīn xuán dǎn
近義詞
卧薪嚐膽奮發圖強勵精圖治
反義詞
鶯歌燕舞醉生夢死自甘墮落
出    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注    音
ㄗㄨㄛˋ ㄒㄧㄣ ㄒㄨㄢˊ ㄉㄢˇ
語法功能
作謂語

坐薪懸膽成語出處

“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2] 
後人由此典故提煉出“坐薪懸膽”這則成語。 [1-2] 

坐薪懸膽成語故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説:“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着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説:“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説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説‘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
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裏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3] 

坐薪懸膽成語寓意

坐薪懸膽是一種磨鍊意志的方法,有時候身處逆境會使人更加堅強、勇敢,也會激發出一個人的潛力。這個成語故事告誡人們不要輕易就被困難打倒,要學會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坐薪懸膽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坐薪懸膽比喻刻苦自勵,奮發圖強。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含褒義。 [1] 
運用示例
元·脱脱金史·術虎筠壽傳》:“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