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坊鎮

鎖定
坊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地處合陽縣東北部,東接洽川鎮,西連城關鎮;南鄰新池鎮,北靠百良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1千米 [1]  ,總面積114.10平方千米。 [2] 
截至2020年6月,坊鎮下轄9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坊鎮户籍人口42147人 [2]  。2011年,坊鎮工業總產值3720萬元,各類存款餘額96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7400萬元。 [1] 
中文名
坊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
地理位置
合陽縣東北部
面    積
114.10 km²
下轄地區
9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坊鎮街中部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區碼
7153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E
人    口
42147人(2018年)

坊鎮歷史沿革

明朝時,因商賈雲集、手工作坊眾多而得名。
1958年,成立坊鎮公社。
1961年,行政區劃調整,保留原建制。
2002年,撤鄉並鎮,將原伏六鄉併入坊鎮。
2011年,坊鎮機構改革將知堡鄉(政府駐南知堡村)併入坊鎮。 [1] 
坊鎮電子地圖 坊鎮電子地圖

坊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坊鎮坊東、坊西、坊南、乾落、顏家坡、高家坡、王家莊子、北渤海、南渤海、西清善、東清善、賀家莊、趙家、福德、南嶽莊、靈泉、大伏六、東雷、中雷、東蒙、中蒙、西蒙、和陽、靈井、小伏六、北伏蒙、大里、坤龍、南伏蒙、曹家坡、段家窪、西桌子、南知堡、白靈、馬家莊、殿下、馬家嶺、大原頭、田家河、楊家坡、前咀、西里村、臨皋、北知堡、耀賢、後咀、新莊、項村、孟家莊、鵝毛、中馬村51個行政村;下設24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坊鎮下轄9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坊鎮街中部。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524102001
121
街道社區
610524102002
220
渤海社區
610524102003
220
乾落社區
610524102004
220
嘉德社區
610524102005
220
金家莊社區
610524102006
220
清善社區
610524102007
220
三蒙社區
610524102008
220
北伏蒙社區
610524102009
220
中東雷社區
610524102211
220
賀家莊村
610524102214
220
趙家村
610524102215
220
福德村
610524102216
220
南嶽莊村
610524102217
220
靈泉村
610524102218
121
大伏六村
610524102224
220
和陽村
610524102225
220
靈井村
610524102229
220
坤龍村

坊鎮地理環境

坊鎮位置境域

坊鎮地處合陽縣東北部,東接洽川鎮,西連城關鎮;南鄰新池鎮,北靠百良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1千米 [1]  ,總面積114.10平方千米。 [2] 
合陽縣坊鎮人民政府

坊鎮地形地貌

坊鎮地處渭北旱塬東部,屬二級台塬區,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平原等。 [1] 

坊鎮氣候特徵

坊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熱資源豐富、降水偏少、四季分明,春季少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常有伏旱,秋季氣温涼爽多變、多連陰雨,冬季寒冷乾燥雪雨少。多年平均氣温13.8℃,年平均降水量553.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1] 

坊鎮水系水文

坊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黃河 [1] 

坊鎮自然災害

坊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温、連陰雨、冰雹等。 [1] 

坊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坊鎮轄區總人口624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00人,城鎮化率10.6%。另有流動人口8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1860人,佔51%;女性30610人,佔49%;14歲以下5800人,佔9.3%;15—64歲48370人,佔77.4%;65歲以上8300人,佔13.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0.2人。 [1] 
截至2018年,坊鎮户籍人口42147人 [2] 

坊鎮經濟

坊鎮綜述

2011年,坊鎮財政總收入423萬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企業所得税118萬元。 [1] 
2018年,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5個。 [2] 

坊鎮第一產業

2011年,坊鎮耕地面積13.64萬畝,人均2.2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生產2.6萬噸,人均62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煙葉、水果、蔬菜。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坊鎮生豬飼養量3.1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飼養量0.78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牛飼養量0.75萬頭,年末存欄0.54萬頭,家禽飼養量5.1萬羽,上市家禽3.6萬羽。2011年,坊鎮生產肉類4100噸,其中豬肉2240噸,牛肉1370噸,羊肉220噸;禽蛋2011噸,鮮奶1800噸。
截至2011年末,坊鎮累計造林1.6萬畝,其中防護林9100畝,經濟林69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萬株。2011年,坊鎮水果種植面積9000畝,產量11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美國紅提葡萄、桃、杏,其中蘋果1500噸,葡萄610噸,桃、杏80噸。 [1] 

坊鎮第二產業

2011年,坊鎮各類工業企業362個,工業總產值3720萬元。 [1] 

坊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坊鎮商業網點220個,從業人員800多人。2011年,坊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600萬元,比上年增長9.3%;各項貸款餘額7400萬元。 [1] 

坊鎮交通運輸

坊鎮境內合(陽)洽(川)公路橫穿東西,坊(鎮)百(良)、坊(鎮)新(池)公路貫穿南北。108國道從轄區經過,90%以上的行政村道路硬化。 [1] 

坊鎮社會事業

坊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坊鎮文化站1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站3個,農家書屋9個,藏書1.5萬餘冊。截至2011年末,坊鎮公益電影放映達到一村一月1場電影。 [1] 

坊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坊鎮幼兒園31所;小學20所,在校生2700人,專任教師4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綜合高中1所,在校生3100人,專任教師460人。2011年,坊鎮教育經費達2400萬元。 [1] 

坊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坊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2個,其中鎮衞生院1個;公立衞生機構牀位5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專業衞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1人、執業醫師(助理)0.3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坊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萬人次,住院手術38台次,出院病人8.5萬人次。2011年,坊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3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5.9萬人,參合率94%。 [1] 

坊鎮歷史文化

坊鎮境內,明萬曆年間修建的福山古建羣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泉村明清故居,古城牆,於佑任摯友黨晴梵先生故居均保存完好,東雷均上鑼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藝術有東清、渤海民間社火。

坊鎮風景名勝

福山
合陽福山的地貌十分特殊,整座山就像一隻翹尾東行的大蠍子趴在溝壑中,所以當地人形象地稱它為“蠍子山”,民間有“聚寶盆、福壽山,蠍子趴在盆中間”之説。2001年航拍洽川景區時,從沒來過洽川的拍攝人員開始還擔心在空中找不準福山,可是飛到這裏,一眼就看到一隻祥雲繚繞、活靈活現的大蠍子,他們馬上認準了這就是福山。
福山讓人稱道的,不僅是它獨特的造型,關鍵在於它的“三教合一,和睦相處”。在這座山上,供奉着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老子,還有儒教的孔子,這種奇特的現象十分罕見。
福山上有一組精美的古建築羣,緊湊玲瓏,錯落有致。福山古建築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至康熙六年(1667年)間,屢加修葺。清同治六年(1867年),前後殿和兩廡俱毀於戰火,光緒八年(1882年)進行了重修,恢復了原有的建築,並新建了三清閣、奎星閣、土地亭和奎星塔。現存的古建築羣亭閣、殿宇、牌坊錯落有致。

坊鎮特產美食

“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麪”
踅面,是陝西合陽獨有的地方風味食品。在合陽,在東府都是相當有名。而在合陽當地流傳着“沒吃踅面沒看線(戲),沒有到過合陽縣”的説法,就更加説明了踅面在合陽人生活中的重要。
踅面的來歷
相傳是由西漢淮陰侯韓信所創,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稱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麪”。漢朝初年,魏王豹反漢,韓信奉命出兵平叛,準備在洽川的夏陽渡軍。假如埋鍋造飯,敵兵就會從煙火的大小多少判斷兵力的強弱,是兵家大忌。為解決士兵吃飯問題,韓信讓以當地盛產的蕎麥為原料,烙成大餅,發給士兵,吃時用開水一泡即可,十分快捷方便,為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踅”即“折足”,是個會意字,在關中方言中是“轉來轉去”的意思。因為踅面從和麪、攤餅到下面、撈麪甚至放調料的每一個程序,都有“踅”的動作在裏邊,因而得名。
“踅”字的讀音
説起來,這個“踅”字也是有一段故事的,“踅”字本身是個冷僻字,清代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又讀“xué”的“頁”字來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知道這個古音的人實在太少了,結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讀“yè”,而沒有人讀“踅xué”,外地人到合陽更是按字讀音,這樣一來,便把“踅面”弄成“頁面”了,實在是一大誤會。
踅面的做法
合陽踅面是用七成蕎麥麪與三成小麥面混合製作的一種麪食。食用雖然方便,製作過程卻比較複雜,要求也比較嚴格。須選上等蕎麥與上等小麥,磨成上等麪粉。和麪叫做盤面,要用扁擔或木棒攪和,小夥子幹這活也會出汗。將面盤硬後加水,逐步攪成稀糊狀。備兩個平底鏊鍋,其形狀中間略高而四周緩慢變低。將麪糊倒入鏊鍋,迅速用刮板由中間向四周攤刮,再由外沿向中心攤刮,使其成為大約一個銅元厚的圓餅。見圓餅將干時儘快移至另一個鏊鍋烤烙,要烙熟,卻不要焦黃。這需要有相當經驗,能夠掌握好火候。麪餅的直徑在一尺八到二尺一之間。烙好後先要一張張壘好,叫做“合”,目的是避免水分消耗,保持柔軟狀態。然後再一張張攤開,在木椽上晾涼。然後折三折,切成不足一釐米寬的麪條,整齊地放在一種特製木箱裏,蓋上乾濕布,準備食用。這樣的踅面,冬天可保存十天半月,夏天可保存兩三天。
踅面的吃法
製作好的踅面好比方便麪。吃時在開水鍋浸泡兩分鐘,撈出,放進碗裏,加少許粉魚,調鹽、醋、葱花、花椒麪,再淋上辣椒油及熟豬油即成。粉魚講究用綠豆粉製作,這是最好的。用小麥面、玉米麪也行。但通常多用紅薯面製作粉魚。合陽盛產優質紅薯,幹甜適口,製作粉魚也不錯。合陽人吃踅面,喜歡多放辣椒油和豬油,這樣,吃起來,又綿,又潤,又辣,香味濃烈,頗覺過癮。也可以伴着喝一碗粉魚湯。有幹有稀,符合衞生營養要求。而且蕎麥又有清熱利尿之功效,當地羣眾在原來簡單食用的基礎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進,把大餅切成細條,吃時在鍋裏稍煮,撈出來加上調料,更加好吃。

坊鎮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24日,坊鎮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