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保

(漢語詞義)

鎖定
地保,是漢語詞彙,拼音是dì bǎo,詞語本義是指地勢險要易守,或者清朝和民國初年在地方上為官府辦差的人。
中文名
地保
解    釋
地勢險要易守,或者清朝和民國初年在地方上為官府辦差的人。
拼    音
dì bǎo
出    處
揚雄 《法言·重黎》

地保解釋

(1).地勢險要易守。
(2).清代及民國初年地方上替官府辦差的人。大約相當於秦漢時的亭長、隋唐里正、宋的保正

地保出處

漢·揚雄《法言·重黎》:“或問:‘六國竝,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始皇三載而鹹,時激、地保、人事乎?’”
清·惲敬《新喻東門漕倉記》:“新喻附城為五坊,坊有坊長;鄉為五十七圖,圖有地保。坊長、地保如保正。”
《文明小史》第一回:“忽見把大門的帶進一個人來,喘吁吁跑的滿頭是汗,當堂跪下,那人自稱:‘小的紀長春,是西門外頭的地保。’”
魯迅《吶喊·白光》:“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離西門十五里的萬流湖裏看見一個浮屍,當即傳揚開去,終於傳到地保的耳朵裏了,便叫鄉下人撈將上來。”

地保詳細定義

舊時在地方上為官府辦差事的人,村子裏,地位比普通老百姓略高的稱地保,管一個或幾個村子,職責也十分繁雜,不過,總的來説,是充當溝通地方政府與百姓的媒介。
裏甲制則規定以鄰近的110户為一里,推舉其中丁糧多的10户為里長户,輪流擔任里長(又名地保或地甲)
某個保甲區內一旦出現可疑的陌生人物,第一個發現的就迅速報告保甲長,保甲長立刻報告地保,地保再報告給縣官,縣官馬上採取措施.
詞典上説:清朝和民國初年在地方上為官府辦差的人.

地保小説提到段落

1《故里雜記》
(汪曾祺):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地保所管的事,主要的就是死人失火。一般人家死了人,他是不管的,他管的是無後的孤寡和“路倒”。一個孤寡老人死在牀上,或是哪裏發現一具無名男屍,在本坊地界,李三就有事了:拿了一個捐簿,到幾家殷實店鋪去化錢。然後買一口薄皮棺材裝殮起來;省事一點,就用蘆蓆一卷,草繩一捆(這有個名堂,叫做“萬字紋的棺材,三道紫金箍”),用一把鋤頭揹着,送到亂葬岡去埋掉。
2《紅樓夢》
薛蟠令換好酒.張三因稱酒已沽定難換.薛蟠因伊倔強,將酒照臉潑去,不期去勢甚猛,恰值張三低頭拾箸,一時失手,將酒碗擲在張三囟門,皮破血出,逾時殞命.李店主趨救不及,隨向張三之母告知.伊母張王氏往看,見已身死,隨喊稟{地保}赴縣呈報.前署縣詣驗,仵作將骨破一寸三分及腰眼一傷,漏報填格,詳府審轉.看得薛蟠實系潑酒失手,擲碗誤傷張三身死,將薛蟠照過失殺人,準鬥殺罪收.....知縣便叫<地保>對明初供,又叫屍親張王氏.
3《白光》
(魯迅):他決定的想,慘然的奔出去了。幾回的開門之後,門裏面便再不聞一些聲息。燈火結了大燈花照着空屋和坑洞,畢畢剝剝的炸了幾聲之後,便漸漸的縮小以至於無有,那是殘油已經燒盡了。
“開城門來~~”
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聲,遊絲似的在西關門前的黎明中,戰戰兢兢的叫喊。
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離西門十五里的萬流湖裏看見一個浮屍,當即傳揚開去,終於傳到地保的耳朵裏了,便叫鄉下人撈將上來。那是一個男屍,五十多歲,“身中面白無鬚”,渾身也沒有什麼衣褲。或者説這就是陳士成。但鄰居懶得去看,也並無屍親認領,於是經縣委員相驗之後,便由地保埋了。至於死因,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剝取死屍的衣服本來是常有的事,夠不上疑心到謀害去:而且仵作也證明是生前的落水,因為他確鑿曾在水底裏掙命,所以十個指甲裏都滿嵌着河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