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中海隼

鎖定
地中海隼(學名:falco biarmicus):是隼科、隼屬的體型中等大小的猛禽。體長44-50釐米,體重700-900克。有5個亞種。臉頰上有條紋很窄的黑色鬍鬚。背部呈石板灰色,腹部蒼白,下體其他部分斑駁,有明顯的褐色或微紅色斑點。虹膜深褐色至黑色,鳥喙呈灰藍色,蠟膜黃色,腿黃色。
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從低地沙漠到森林覆蓋的山脈。通常生活在海拔高度達2500米左右,喜歡空曠的棲居地,通常沒有遷徙行為,黃昏或夜間活動,低空飛行,單獨或成對生活,但集體狩獵。食物主要是鳥類,偶爾也以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大型昆蟲為食。分佈於非洲、東南歐,已進入了亞洲。
中文名
地中海隼
拉丁學名
Falco biarmicus
別    名
蘭德獵鷹
外文名
英文 Lanner Falcon, Lanner
法文 Faucon Lanier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4]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隼科
隼屬
地中海隼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5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1825
保護級別
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5] 

地中海隼動物學史

地中海隼命名

1825年,荷蘭動物學家科恩拉德·雅各布·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以二項式名稱"Falco biarmicus"描述了地中海隼。其分佈的典型地區是卡夫拉里亞(Caffraria)和好望角。"Falco"在拉丁語中是“falcon”的晚期詞,來自"falx","falcis"是“鐮刀”。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使用了特定的形容詞"biarmicus"來形容有鬍子的"reedling",特明克顯然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有鬍子”,但林奈很可能是在俄羅斯北部的比亞馬蘭(Bjarmaland)使用拉丁化的形式。英語單詞“lanner”被認為來自古法語lanier,意思是“懦弱”。這個詞在英語中的首次使用記錄是在1400年左右。 [1] 

地中海隼基因

地中海隼大概是現存最古老的獵隼屬物種。對這一假設的支持主要來自生物地理學,在這種情況下比在其他情況下更符合DNA序列數據的混亂模式。儘管如此,仍然存在頻繁的雜交和不完整的譜系排序,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數據;小樣本量的分子研究不能簡單地在整個獵隼組中得出可靠的結論。 [1] 

地中海隼歷史

在任何情況下,獵隼屬的整個生物多樣性的輻射似乎發生在晚更新世開始時的艾木間冰期,距今僅13萬至11.5萬年;因此,地中海隼代表了在里斯冰期(20萬至13萬年前)的某個時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變得孤立的血統。 [1] 
(注:圖冊網址:flickriver [6] 

地中海隼形態特徵

地中海隼體長44-50釐米,翼展90-110釐米,體重700-900克。雌鳥體型較大。喙短且從基部彎曲。體型與遊隼相似,但顏色較淺。外表更苗條,尾巴更長,翅膀不那麼尖,它們的翅膀拍打的力量較小。頭頂有一塊褐紅色像帶了一個頭巾,前額白色。臉頰上有條紋很窄的黑色鬍鬚。背部呈石板灰色,腹部蒼白,下體其他部分斑駁,有明顯的褐色或微紅色斑點。虹膜深褐色至黑色,鳥喙呈灰藍色,蠟膜黃色,腿黃色。 [2] 
地中海隼有5個亞種。其中歐洲亞種和北非亞種比較,後者體型更小一些,下體斑點較少,顏色較淺,背部呈深灰色。這兩個亞種種的幼鳥身體都更苗條,背部呈褐色,下體有深色條紋。 [2] 

地中海隼棲息環境

棲息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從低地沙漠到森林覆蓋的山脈。通常生活在海拔高度達2500米左右,有記錄的甚至高達海拔5,000米。在非洲,地中海隼在摩洛哥阿特拉斯的半沙漠地區築巢,直至利比亞和乾燥的大草原。在歐洲,它們生活在有陡峭懸崖的岩石地區,也生活在沿海懸崖上。 [2]  [4] 

地中海隼生活習性

地中海隼遷徙

喜歡開闊的空間,生活在西非當地的地中海隼是遷移的,但大多數是常駐的留鳥。在該物種分佈範圍的東部和西南部記錄了遊蕩活動。 [2]  [4] 

地中海隼行為

該物種通常是黃昏的,甚至可能是夜間活動的。通常低空飛行,單獨或成對生活,但集體狩獵,以其快速靈活的飛行方式而聞名。有時也集中覓食,聚集成20只左右的小羣。雌鳥像打手一樣追捕受害者,而雄鳥則稍稍落後,準備猛撲獵物。這種技術在猛禽中相當不尋常,為這種留鳥提供了足夠的食物資源來維持其生存。 [2]  [4] 

地中海隼食性

地中海隼追蹤和獵殺的主要是鳥類,如鴿子、鵪鶉或寒鴉,也有較小的猛禽,如紅隼和小紅隼。它們偶爾也以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大型昆蟲為食。 [2] 

地中海隼分佈範圍

留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貝寧、波黑、博茨瓦納、保加利亞、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克羅地亞、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斯威士蘭、埃塞俄比亞、岡比亞、格魯吉亞、加納、希臘、幾內亞比紹、伊朗、以色列、意大利、肯尼亞、黎巴嫩、萊索托、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北馬其頓、巴勒斯坦、俄羅斯(歐洲區)、盧旺達、沙特、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突尼斯、土耳其、烏干達、西撒哈拉、也門、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4] 
非繁殖地:阿曼。
旅鳥:敍利亞。
遊蕩(非繁殖地):剛果、塞浦路斯、捷克、法國、加蓬、直布羅陀、伊拉克、科威特、馬耳他、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和阿聯酋。
遊蕩:西班牙(加那利島)。
季節性不確定:卡塔爾。 [4] 
地中海隼分佈圖 地中海隼分佈圖 [4]

地中海隼亞種分化

地中海隼(5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地中海隼阿比西尼亞亞種
Falco biarmicus abyssinicus
Neumann, 1904
2
地中海隼指名亞種
Falco biarmicus biarmicus
Temminck, 1825
3
地中海隼北非亞種
Falco biarmicus erlangeri
Kleinschmidt, 1901
4
地中海隼歐洲亞種
Falco biarmicus feldeggii
Schlegel, 1843
5
地中海隼蘇丹亞種
Falco biarmicus tanypterus
Schlegel, 1843
[3] 

地中海隼繁殖方式

地中海隼通常不會築巢。它們更喜歡重新利用鴉科、蒼鷺或晝行性猛禽廢棄的舊巢穴。鳥巢通常放置在窗台、陡峭的海角或樹上。雌鳥在2月中旬至3月底之間產下2-5枚卵。雌雄雙方交替孵化約30-35天。幼鳥在孵化後約40天長出羽毛後離巢。 [2]  [4] 

地中海隼保護現狀

地中海隼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ver3.1——無危(LC)。 [4] 

地中海隼種羣現狀

弗格森·里斯(Ferguson-Lees)和克里斯蒂(Christie)在2001年將全球的地中海隼物種數量劃分為100,001-1,000,000只,大致相當於67,000-670,000只。歐洲數量估計為840-1,700只成年個體。歐洲在全球範圍內只佔很小的比例(約1%)。 [4] 
趨勢論證:地中海隼由於人為迫害、採集卵和雛鳥、與風力渦輪機碰撞、棲息地喪失以及與遊隼的巢址競爭,該物種在歐洲正在減少(2020年)。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前主要分佈地以及西巴爾幹和希臘出現了特別顯著的下降(2020年)。地中海隼的開發也可能導致沙特阿拉伯繁殖種羣的下降(Binothman2016年)。在1969-1973年和2003-2004年期間,布基納法索、馬裏和尼日爾的道路調查期間,保護區外記錄了38%(相當於18.9%)的下降,但保護區內沒有顯著下降(Thiollay2006年)。1973年和2000年在北喀麥隆進行道路調查期間未發現明顯下降。有報道稱北非有下降(Corso2018年),但2020年進行的區域紅色名錄評估將該物種歸類為最不關注的物種,儘管局部下降在利比亞和埃及。南部非洲的局部下降與農藥中毒有關(全球猛禽信息網絡,2015年)。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