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元胡

鎖定
土元胡(Corydalis humosa Migo)是罌粟科,紫堇屬瘦弱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0釐米。塊莖球形,莖纖細,鱗片腋內有分枝,葉生於鱗片以上,葉二回三出,小葉片橢圓形,總狀花序具花,疏離。苞片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花梗纖細,萼片小,早落。花白色。瓣片寬展,內花瓣頂端帶紫紅色。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種子具鈍的圓錐狀突起。
分佈於中國浙江西北部的天目山,生長在海拔800-1000米的山地林下或林緣。
土元胡在中國江蘇作藥材栽培,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之效,主治胃痛,胸腹痛,疝痛,跌打損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土元胡
拉丁學名
Corydalis humosa Migo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罌粟科
紫堇屬
土元胡
命名者及年代
Migo,1939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土元胡形態特徵

土元胡
土元胡(2張)
瘦弱多年生草本,高9-20釐米。塊莖球形,直徑約6-8毫米。莖纖細,基部以上具1鱗片,鱗片腋內常具1-3分枝,葉生於鱗片以上,有時少數生於鱗片腋內,下部的莖生葉腋常具退化的腋生小葉。葉二回三出,具長的葉柄和小葉柄,小葉橢圓形,全緣,有時深裂成倒卵形的裂片,下部蒼白色,約長8-14毫米,寬4-12毫米。 [7] 
總狀花序具1-3花,疏離。苞片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6毫米,寬2-3毫米。花梗纖細,長7-15毫米。萼片小,早落。花白色。上花瓣長1-1.2釐米,瓣片寬展,頂端微凹;距圓筒形,弧形上彎,長5-7毫米;蜜腺體約貫穿距長的1/3至1/2,末端鈍。下花瓣長約6毫米,頂端微凹,基部具下延的小囊狀突起。內花瓣長約4毫米,頂端帶紫紅色。柱頭頭狀,周邊乳突不明顯。蒴果卵圓形,包括喙和柱頭在內長約1.2釐米,寬3-4毫米,具5-9種子,2列。種子具鈍的圓錐狀突起,與小花黃堇Corydalis racemosa (Thunb.) Pers.)的相似。 [2] 

土元胡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浙江西北部的天目山,生長在海拔800-1000米的山地林下或林緣。 [2] 
土元胡 土元胡

土元胡繁殖方法

土元胡 土元胡
在土元胡花逐漸凋謝,莖葉變黃並枯萎時,將土元胡從土中刨出。在土層較深的坡地中,應儘可能的加深深度,以防截斷土元胡的莖和球狀塊根。剔出病傷塊根放室內陰涼處攤放風乾約2-3天后,置土質地面上陰涼乾燥處沙藏作為試驗之用。
塊莖繁殖: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將沙藏的土元胡種球刨出,用80甲基託布津500-800倍液浸泡消毒15分鐘,撈起晾乾備播。土元胡根淺喜肥,在整地前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500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80千克/667平方米均勻的撒施於樣地表面,耕深15-20釐米,耙平。選直徑1.2-1.6釐米左右的種莖,按行距20釐米左右開5-6釐米深的溝,然後在溝內按粒距8-10釐米,將種球交互排放成2行,芽向上,播後蓋1層細土並用細糞土蓋平播種溝。最後輕輕刮平畦面。較大的種球當年栽植即可開花,小的種球則需要次年開花。栽培狀態下,土元胡種子在6月中旬即可成熟,採集種子保存。
播種繁殖:次年早春在室內用較細的腐葉土作為基質進行播種,保持濕潤狀態,約半月可出苗,待長到2片葉時即可分栽。 [3] 

土元胡栽培技術

土元胡
土元胡(2張)
栽培管理:土元胡根淺,根系多分佈在表土13-16釐米的土層中,栽種前施足土雜肥,深翻土壤,以利根系生長。土元胡喜肥,生長期注意氮磷鉀配合施肥,防止偏施、重施氮肥。及時中耕除草、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等。
栽植應用:花壇設計為直徑3.5米的圓形花壇,呈放射狀分6個區域,區域間留20釐米的間隔,區域內栽植阿拉伯婆婆納,間隔內栽植2行土元胡。9月中、下旬,將花壇表面用腐熟的廄肥覆蓋約5釐米,然後翻耕20釐米,耙平,在栽植土元胡的區域按株距5-7釐米,行距13-17釐米,挖5釐米的穴栽植土元胡。室內栽植:將240個種莖平均播在日光温室內30箇中型塑料花盆內。 [3] 

土元胡主要價值

藥用:中國江蘇作藥材栽培,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之效,主治胃痛,胸腹痛,疝痛,跌打損傷。 [4] 
觀賞:土元胡自繁能力強,一旦種植,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連年開花不斷。也可以盆栽作為觀賞花卉養植。 [3] 

土元胡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