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圖書館經濟學

鎖定
圖書館經濟學是以圖書館活動中的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具體地説,它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研究圖書館信息(包括文獻信息和網絡信息)的經濟價值,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經濟效益的科學。
中文名
圖書館經濟學
外文名
Library economics
特    點
包括文獻信息和網絡信息
實    質
信息資源開發

圖書館經濟學含義

信息價值可分為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理論學術價值。圖書館經濟學主要是從經濟角度考察圖書館信息的價值,如何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並具有追求圖書館信息資源中最佳經濟效益的鮮明特點。

圖書館經濟學研究方法

圖書館經濟學調查研究

首先要提出圖書館經濟問題,然後採取各種方法進行實際調查,詳細地佔有資料,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人事物的本質,從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

圖書館經濟學比較研究

比較研究是開闊思路的好方法。要注重從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圖書館為經濟眼務的經驗中吸取營養,並作類比和對比研究;也可與其它信息產業作橫向比較,研究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並從這種比較中概括出圖書館經濟理論

圖書館經濟學具體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越來越向定量方向發展,越來越離不開數學。圖書館經濟學也應運用統計方法,通過各種數量關係來分析圖書館信息的內在關係和發展變化規律。但圖書館活動中的經濟現象是很複雜的,單靠數學方法是解決不了的,還必須重視思維能力和抽象的理論分析。

圖書館經濟學商業模式

圖書館 圖書館
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開發利用好啓息資源,必須有相關的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現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主要有文獻信息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其管理主要有館藏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三種。館藏模式以館藏和編目為重心,開展無償服務;服務模式以信息的有效服務為重心,有多種服務形式,但以無償服務為主,有償服務為輔;商業模式以經濟效益主要目標,着重開發為經濟服務的新信息資源,以市場化的有償服務為主。從圖書館的發展歷史看,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從館藏模式發展到服務模式是歷史的必然。70年代後期,“有償服務”、“信息市場化”等問題曾經困擾過英美等國的圖書館,這是與信息服務業的崛起密切相關的。據有關資料報導,英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特點是普遍開展有償服務,如作為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之一的不列顛圖書館每年通過有償服務所獲得的收入約為3000萬英鎊,是其經費來源的30% 。我國圖書館界仍末擺脱這種困惑。其實,圖書館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在有償眼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市場化的有償服務,從而形成商業模式,也是一種必然結果。當然,三種模式是並存、互補的,它們既有可能分別存在於不同的圖書館中,也有可能同時存在於同一圖書館,或者彼此之間處於相互吸收和滲透之中。未來圖書館將是市場行為和非市場行為的混合體,三稗信息資源管理模式也將並存和延續。
圖書館同商業模式拓展有如下益處:
在商業模式中,信息被看作是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生產信息商品,擴大供給,刺激消費,能促使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商業模式有利於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滿足讀者和用户的新需求。
商業模式能使圖書館發揮自身在信息資源、設備和人力資源上的優勢,參與啓息諮詢服務業的市場競爭,以競爭提高服務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商業模式下的有償眼務可緩解信息爆炸與圖書館經費短缺的矛盾。
所有這些,對於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商業模式對圖書館其它模式的滲透和積極影響將隨着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和商業模式的發展而逐步增強。另外,商業模式的形成和發展,將推動圖書館管理制度的深刻變革,並進一步促進圖書館經濟學的形成和發展。

圖書館經濟學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問題是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圖書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一般地説,信息經濟效益是指信息產品或信息服務被利用後所創造的淨收益:B=A-C(B為後息經濟效益,A為信息利用所帶來的總收益,C為信息利用的總消耗)。對於圖書館信息服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去分析。

圖書館經濟學微觀

圖書館的微觀經濟效益指圖書館信息服務所產生的利潤,即有償服務勞動所取得的貨幣成果——報酬,減去勞動消耗而產生的利潤。這種經濟效益的取得,關鍵在於提高圖書館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質量(質量高,所產生的利潤就多)。微觀經濟效益的取得不僅能夠緩解圖書館的經費困難,而且由於它包括近期的最直接的經濟效益和間接的未來才顯現出來的經濟效益,因此,也可以被視為圖書館宏觀經濟效益的一部分。

圖書館經濟學宏觀

圖書館宏觀經濟效益有其特點,而不能與物質生產的經濟效益混為一談。有人説,美國經濟增長的80%都來源於圖書館。這表明圖書館可以贏得相當的經濟效益(當然並不表明圖書館的直接經濟收入很多)。圖書館的宏觀經濟效益與教育界的經濟效益有類似之處。教育的經濟效益是指通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素質,促使物質生產部門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以由此而產生的國民收入的增長額,抵償用於教育和培養的全部經費之後的餘額或純收益。換句話説,生產職能給國民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效益。教育經濟學認為,教育與生產力具有直接關係,教育具有生產性,教育投資生產性投資。因為知識是提高生產力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驅動器。智力投資比單純的物的投資和勞動力數量的投資更能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即可以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圖書館被稱為培養人才的“第二課堂”或“第一課堂”,其教育職能也會導致經濟效益的產生。
從發展的觀點看,必須重視圖書館以其信息資源直接為消費單位眼務所創造的宏觀經濟效益。如瀋陽新北站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利用遼寧省圖書館提供的24篇國內外資料,創造了宏觀經濟效益。羣體建築施工中的閉環管理法 ,此法僅在兩項工程中應用,就獲得經濟效益ll0萬元。

圖書館經濟學現代特點

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歷來是無償的。所謂無償服務,就是無報酬的、免費的信息服務。其實,無償的費用主要是由國家和社會代讀者或用户支付的,其最終來源還是人向國家上繳的税收或某些人士或機構的捐贈。圖書館信息的有償服務是指收費信息服務,即由讀者或用户付費接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這是圖書館產業經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信息服務的深化和發展,是現代圖書館的一項重大改革。現代圖書館實行有償信息服務是有其理論依據的。馬克思指出,對提供服務者來説, 服務就是商品,服務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想象的或現實的)和交換價值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服務完全具有商品的屬性,而信息服務作為一種智力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高級服務形式,其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更大。因此,完全有理由通過服務收取報酬(有償信息服務=有償信息+有償服務)。有償信息凝結着信息成果中的物化勞動,有償服務有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活動和勞動。不同類型的宦息與服務,收費標準應該有所差別。但是,有償服務必須與出租館舍門面,變圖書館為“租書館”等創收行為嚴格區分開來。
圖書館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是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儘管信息商品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無償服務仍然是圖書館信息活動的基礎。圖書館主要靠國家撥款來運轉,不會因開展有償服務而對讀者或用户利用圖書館產生不良影響。即使圖書館採取以有償服務為主的商業模式,對於公益性的信息,如氣象、自然資源、人口等信息,也應體現社會效益原則,開展無償服務。學校圖書館必須在為本校師生免費服務的前提下,才能向社會、企業提供有償信息服務。無償服息服務有效調動讀者對信息服務的要求,使圖書館成為廣大讀者求知、受教育的良好場所,但實踐也證明無償服務只有與有償服務結合起來,才能彌補國家撥款的不足,改善圖書館的物質條件,使工作人員進一步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圖書館開展有償服務與其它信息產業開展競爭,將推動宦息市場的健康發展,促其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事實上,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户的信息商品意識和信息需求意識將日益得到強化,其對信息服務的要求也將更高。這些要求包括專題信息檢索、定題跟蹤服務、信息調研分析、代查代譯、專業技術報導、與某些行業開展特色服務、與企業聯合開發信息資源,等等。這一方面需要圖書館員付出更多的創造性勞動(勞動的增值將使信息服務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信息服務所使用設備的日益現代化和用户高層次的信息需求,將大大加劇圖書館經費緊張的矛盾,促使它去開闢新的合理的經費來源渠道,這樣,開展有償服務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開展有償服務要防止單純經濟觀點,對市場這把“雙刃劍”所帶採的負面效應決不能掉以輕心。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相結合,才是圖書館信息服務改革的基本取向。

圖書館經濟學信諮市場

經濟學實質上就是市場經濟學,如果沒有競爭,經濟學就會衰亡。因此圖書館經濟學有必要研究信息諮詢服務市場。圖書館的信息諮詢服務是圖書館信息服務中一個最為廣闊的領域,它以科學為依據,以信息為基礎,綜合運用科學知識、技術、經驗、信息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各社會組織以及個人提供文獻、情報、信息、決策等服務。
信息市場是信息商品時代的產物,是商品經濟的發展進入一個更高階段的表現,圖書館信息諮詢服務進入信息市場標誌着圖書館正在部分走向產業化。圖書館開展使信息增值的活動,並與其它信息產業展開競爭,是旨在改變管理制度“機關化”和“吃皇糧”的情況。可見,這不僅是買賣、供求的關係,而是也藴含着社會發展的要素,任何信息商品都需通過供求關係才能形成信息市場,對圖書館來説,一要有信息需求者,二要有可提供的信息商品,才能形成圖書館信息諮詢服務市場。啓息的價值貴在傳播,而傳播取決於需求,信息需求者在信息市場中居於重要地位。我國圖書館信息市場的需求擴展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主要有信息的價格是否適合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消費者本身的文化素質和信息意識,諮詢服務的質量等。諮詢服務的關鍵是快速地向用户提供所要的可靠、適用、經濟、時效性盟的信息資料 。為了擴大需求,促進消費,圖書館不但要以優質服務樹立自身的形象,還應針對用户開展調研,瞭解當前用户和潛在用户的數量、用户的構成、接收利用信息的能力、用户的特定需求,等等,以便培育圖書館諮詢市場,並促進其發展。
在對圖書館信息諮詢服務市場進行研究時,還應探討信息商品的價格和信息產品的營銷等理論問題。
圖書館信息諮詢服務市場所提供的信息商品,其使用價值是比較抽象的,因為它不像生產資料那樣可以從被感知的形式加工轉化成最終產品。信息產品的使用價值最終表現為通過信息的使用,提高企業或其它利用者的經濟效益;而且所提高的經濟效益往往要大於信息本身的價值。信息商品的價格受市場供需關係、競爭形態、壟斷程度和信息商品的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信息商品的價格與其他物質商品的價格不同,物質商品只能交換一次,而信息商品具有非消耗性,可以多次轉讓,反覆消費。它能同時為眾多用户服務,並由這些特點來看,圖書館信息商品的價格具有很大的彈性。市場營銷包括產、供、銷三個基本環節。信息營銷也是如此,消費者的需求和慾望是營銷的起點,交易是營銷活動的中心,生產者通過各種營銷方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達到盈利的目的。
圖書館信息諮詢市場是帶有賣方特點的買方市場。信息商品的營銷,消費者具有最大限度的選擇權,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客觀需求是市場營銷的核心問題。既然是買方市場,就應以顧客為上帝,對於圖書館來説,讀者、用户就是其信息諮詢市場的上帝。因此,正確的營銷要以用户為中心,將信息營銷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準確地定位於用户的需求之上,並貫穿於信息生產、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的全過程中。同時還應講求信用,樹立法制觀念、培養競爭意識,以優質的信息產品和服務贏得用户,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