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鎖定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fib),總部位於瑞士洛桑,由1953年成立的歐洲混凝土委員會(CEB)和1952年成立的國際預應力協會(FIP)在1998年合併而成,下設45個國家團組,擁有數千名個人和企業會員。
中文名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外文名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béton
縮    寫
fib
成立時間
1998年
總    部
瑞士洛桑

目錄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簡介

協會旨在增進世界各國混凝土材料與結構方面的創新研究與交流合作,在世界範圍內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技術、經濟、美觀和環保屬性,增強混凝土結構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程應用。

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歷史沿革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代表中國於1980年加入國際預協,成為該協會的會員國之一,每年繳納會費3700瑞士法郎。自1981年起,本會常務理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何廣乾研究員擔任國際預協副主席。參加國際預協各工作委員會的中國專家有:程慶國、張琳(工程實踐委員會)、黃大能(混凝土委員會)、陳厚羣(抗震結構委員 會)、陸光閭(預應力材料委員會)、洪定海(混凝土海上結構委員會)。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在加入國際預協前後參加了以下活動:
1958年5月,汪之力等6人出席第3屆大會(聯邦德國);
1980年9月,杜拱辰等5人出席管理委員會議(羅馬尼亞);
1982年6月,何廣乾等8人出席第9屆大會(瑞典);
1986年2月,杜拱辰等3人出席第10屆大會(印度);
1989年9月,何廣乾2人出席理事會議(新加坡);
1990年6月,何廣乾出席第11屆大會及理事會議(德國);
1991年4月,何廣乾出席理事會議(挪威);
此外,本會在加入國際預協前後曾接待國際預協主席格威克(1978.5)、主席拉夸爾 (1981.11)來華訪問。
1991年9月3-6日,國際預協與本會聯合在北京舉辦國際預應力混凝土現代應用學術討論會。來自24個國家和香港地區的93位專家和中國的150位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國際預協主席華爾特教授和副主席何廣乾研究員共同主持。建設部部長候捷、中國科協副主席張存浩、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許溶烈等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會議徵集論文200餘篇,其中127篇編入會議英文論文集。在會議開幕式上,華爾特教授代表國際預協將"國際預應力協會獎章"分別授予中國的何廣乾研究員和荷蘭的H.J.C Oud教授,以表彰他們為國際預協工作做出的突出貢獻。
1994、1998年本會還組團分別參加在美國荷蘭召開的國際預協第12次和第13次大會。在1998年5月國際預應力協會第13屆大會上,宣佈《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CEB)與《國際預應力協會》(FIP)合併,成立《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FIB)。本會推薦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副理事長陶學康為該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代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