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

鎖定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International Gamma-Ray Astrophysics Laboratory,縮寫為INTEGRAL)是由歐洲航天局研製,美國、俄羅斯、捷克、波蘭參與合作的一顆中型科學衞星 [1-3]  ,它是第一個能夠同時使用伽馬射線、X射線可見光觀測天體的太空觀測站 [3]  。INTEGRAL的首要目標是觀測伽馬射線暴、觀察諸如超新星爆炸等高能現象以及宇宙中被認為存在黑洞的區域 [3] 
中文名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Gamma-Ray Astrophysics Laboratory(INTEGRAL)
製造商
意大利阿萊尼亞太空中心
發射時間
2002年10月17日
發射地點
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
軌    道
639km×153000km [4] 
軌道傾角
51.7° [4] 
軌道週期
3960分鐘 [4] 
結構尺寸
5m×3.7m
質    量
3500.0kg
用    途
探測高能輻射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衞星簡介

伽馬射線比醫療中使用的X射線穿透性更強,但地球大氣層的存在使伽馬射線難以到達地表,這意味着要探測太空中的伽馬射線只能在大氣層上方進行。INTEGRAL是已發射的最先進、靈敏度最高的伽馬射線探測器,它甚至能夠觀測宇宙形成過程中產生的輻射。 [3] 
INTEGRAL由歐洲航天局(ESA)發射,旨在探測15keV-10MeV範圍內的天體伽馬射線源,主要搭載儀器包括伽馬射線能譜儀(SPI)、伽馬射線成像儀(IBIS)、X射線監視器(JEM-X)和光學監視器(OMC)。 [4-5]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飛船特性

發射重量:4000 kg(含520kg燃料)
幹質量:3500 kg(不含燃料)
尺寸:約5m×4 m×3 m [4]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飛船信息

發射時間:2012年10月17日,04:41:00 UTC
運載火箭:Proton-K
發射地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Baikonur Cosmodrome,Tyuratam ,Kazakhstan) [4]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軌道參數

軌道形狀:橢圓形
近地點:639公里
遠地點:153,000公里
軌道傾角:51.7度
運行週期:3960分鐘
軌道偏心:0.91566 [6]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搭載儀器

IBIS: 成像儀(imager),質量為628kg,工作能段為15keV-10MeV,其中的低能探測器ISGRI(軟伽馬射線儀)可探測伽馬射線暴,工作能段15keV-1MeV,具有29°×29°視場和幾個角分的空間定位能力。 [5]  [4] 
SPI: 能譜儀(spectrometer),使用主動Stirling冷卻器冷卻至85K,由19個六邊形6×7cm高純度探測器組成,總質量1309kg,總接收面積500cm2,工作能段為20keV-8MeV,空間分辨率約2°,但能譜分辨率當光子能量在1MeV處可達3‰左右。 [5]  [4]  [7] 
JEM-X:編碼孔徑掩模X射線監測器(X-ray monitor),質量為65kg,工作能段為3-35keV,可擴展到100kV。空間分辨率為3角分,完全編碼視野為4.8度。 [8] 
OMC: 光學監視照相機(Optical Monitoring Camera),質量17kg,工作波段500-850nm,視場為5×5度,每像素角分辨率為17.6角秒。 [9] 

國際伽瑪射線天體物理實驗室觀測成績

INTEGRAL已經取得一系列的成績,例如探測了鐵類星體,調查了伽瑪射線暴以及黑洞存在的證據 [3]  。在γ射線暴觀測方面,INTEGRAL探測到了能量介於GRB980425和GRB030329之間的低能暴GRB031203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