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

鎖定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將於2023年底竣工驗收,屆時將在中國重點地區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和全國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10] 
該工程項目於2010年1月22日啓動,項目總設計師為金星、項目法人代表為孫柏濤,該項目是測震台網和強震台網的融合、是測震學和工程學的結合,項目建成可以彌補現有台網能力的不足,有效提高減災和社會服務能力
中文名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
啓動時間
2010年1月22日
項目總設計師
金星
項目法人代表
孫柏濤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進程

2010年7月26日,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及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第二階段編寫會議。 [1] 
2010年8月24日-30日,監測預報司在福州市組織召開了項目建議書徵求意見稿彙總會議,完成的文稿包括項目建議書總冊以及台站觀測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投資估算等6個分冊,共計1500多頁。 [2] 
2010年9月13日,中國地震局組織科學技術委員會在北京對“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進行了諮詢論證。 [3] 
2010年9月29日,中國地震局召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有關情況報告會。 [4] 
2010年10月24-26日,監測預報司在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組織召開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提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前的最後一次集中編寫工作會議。 [5] 
2012年3月3-8日,監測預報司在福建省福州市組織召開了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項目建議書修編工作會議。 [6] 
2012年5月31日,中國地震局邀請許厚澤院士等20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對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進行諮詢評議。 [7] 
2012年6月10-19日,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建議書集中修編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 [8] 
2013年2月,中國地震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經進入發改委立項程序,計劃投入20億元,用5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國的由5000多個台站組成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 [9] 
2022年11月,在2022年全國地震科技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將於2023年底竣工驗收,屆時將在中國重點地區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和全國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能力。 [10]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作用

項目的實施將從總體上提升我國防震減災能力,拓展防震減災公共服務領域,將在經濟建設、環境資源、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產生極大效益,對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地震工程學等科技領域的發展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7]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任務

陝西省
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項目陝西省初步確定的建設任務包括:建設和改造由183個台站組成的台站觀測技術系統和一個區域烈度速報與預警中心。項目完成後,將基本實現全省20分鐘內的地震烈度速報,並在關中地區和陝南西部初步形成地震預警服務能力。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