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因勢利導

鎖定
因勢利導(拼音: yīn shì lì dǎ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1] 
因勢利導指順着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的方向引導。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3] 
中文名
因勢利導
拼    音
yīn shì lì dǎo
近義詞
順水推舟
反義詞
倒行逆施
出    處
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注音字母
ㄧㄣˋㄕˋㄌㄧˋㄉㄠˇ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因勢利導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因勢利導”。 [1] 

因勢利導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次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韓。很快,齊軍直搗魏國京都大梁。魏軍統帥龐涓聞知後,急忙從韓國撤兵,火速趕回大梁解圍。 [2] 
孫臏聽説龐涓回師救魏,就對田忌説:“魏軍向來都兇悍勇猛,而且目中無人,他們一直瞧不起我們齊軍,認為咱們膽小怯弱。我們不如因勢利導,引誘他們中計。等我們進入魏國後,第一天宿營時,我們修建十萬人的鍋灶,第二天就減少到五萬,第三天則減少到三萬。用這個辦法一定能夠迷惑、引誘魏軍。”田忌覺得孫臏的話很有道理,便採納了他的建議。 [2] 
龐涓領着隊伍急匆匆地追蹤齊軍,發現齊軍的鍋灶一天天減少,就洋洋得意地説:“我早説過,齊軍士兵個個膽小如鼠,果然不出我所料。如今進入我國國境只不過才三天,開小差逃跑的士兵就已經超過了半數。” [2] 
龐涓認為齊軍的力量開始削弱,於是,決定只帶領一些輕裝騎兵,日夜追趕齊軍。孫臏事先估計好了龐涓的行程,就在馬陵這個地方設下了伏兵。 [2] 
那裏道路狹窄,兩旁都是山,地勢十分險要,正是打埋伏仗的好地方。孫臏還專門叫士兵把一棵大樹的皮剝去,露出白木,在上面刻着:“龐涓死於此樹下。”又派齊軍的射箭能手,全部埋伏在道路兩旁,命令他們夜裏一見到火光就立即放箭。 [2] 
當天晚上,龐涓果然領兵趕到了馬陵。他隱隱約約看到樹上有字,便叫人點起火把照看。當龐涓看清樹上的字時,不禁大吃一驚,才知上了當。正在龐涓暗自吃驚時,齊軍衝着火光的地方發箭,頓時,魏軍一片大亂,死傷無數。龐涓知道敗局已定,就拔劍自殺了。 [2] 
後來,齊軍乘勝追擊,徹底打垮了魏軍。孫臏也從此名揚天下。 [2] 

因勢利導成語寓意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善於用兵的孫臏猜透龐涓向來認為齊軍膽小如鼠的心理,便因勢利導,故意逐日減灶,營造出齊軍士兵膽小逃跑的假象,請君入甕。與此同時,暗中埋伏弓箭手,甕中捉鱉。輕敵的龐涓果然上當,被迫自殺。故事告訴人們,與對手競爭時,要擦亮慧眼,識破對手的狡詐之術。倘若驕傲輕敵,很容易將自己推向窮途末路,甚至死無葬身之地。 [2] 

因勢利導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因勢利導”指順着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的方向引導。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3] 
  • 運用示例
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治服》:“不若因勢利導,使之漸近自然。” [3] 
清·曾樸《孽海花》:“話説大清朝應天承運,奄有萬方,一直照着中國向來的舊制,因勢利導, 果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3] 

因勢利導成語辨析

因勢利導—順水推舟
“因勢利導”與“順水推舟”意義相近,皆有順應趨勢辦事的意思;區別在於“因勢利導”側重於向有利於實現目的方向加以引導;“順水推舟”則是側重於見機行事,以應付事態發展。 [3] 
參考資料
  • 1.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 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8.05:715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182-183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機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