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龍山鎮

鎖定
回龍山鎮,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地處團風縣東南部,東與陳策樓鎮接壤,東北和馬曹廟鎮相鄰,南與陶店鄉為鄰,西南與堵城鎮相連,西北同方高坪鎮團風鎮交界,鎮人民政府距團風縣城21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65.4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回龍山鎮户籍人口為33976人。 [3] 
春秋時期,回龍山鎮境域屬楚地。1987年,為回龍山鎮。 [2]  截至2020年6月,回龍山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回龍山村。 [2] 
2019年,回龍山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8個。 [3] 
中文名
回龍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
地理位置
團風縣東南部
面    積
65.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回龍山村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編碼
4388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鄂J
人    口
33976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回龍山鎮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回龍山鎮境域屬楚地。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後屬黃岡縣。
1949年,分屬黃岡縣第三、第四區。
1950年,更名沙河圖區。
1952年,為回龍山區。
1958年,更名為鐵流公社。
1959年,為回龍山公社。
1984年,為回龍山區。
1987年,為回龍山鎮。 [2] 

回龍山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回龍山鎮轄回龍山1個居民委員會,回龍山、塗家灣、沙畈、馬家嶺、林家大灣、古墳咀、華家大灣、花園、羅家咀、望家山、草塘、沈家灣、獨尊山、烏龍庵、黃家大塘、粑鋪、崗上灣、大灣鋪、吳家大灣、鷂子湖、崔家鋪、鴿子山、瓜山、坎子灣、江八漢、梅家墩26個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回龍山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回龍山社區、回龍山村、塗家灣村、沙畈村、馬家嶺村、林家大灣村、古墳咀村、華家大灣村、花園村、羅家咀村、望家山村、草塘村、沈家大灣村、獨尊山村、烏龍村、黃家大塘村、粑鋪村、崗上灣村、大灣鋪村、吳家大灣村、鷂子湖村、崔家鋪村、鴿子山村、瓜山村、坎子灣村、江八汊村、梅家墩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回龍山村。 [2] 

回龍山鎮地理環境

回龍山鎮位置境域

回龍山鎮地處團風縣東南部,東與陳策樓鎮接壤,東北和馬曹廟鎮相鄰,南與陶店鄉為鄰,西南與堵城鎮相連,西北同方高坪鎮團風鎮交界,鎮人民政府距團風縣城21千米, [2]  行政區域面積65.4平方千米。 [3] 

回龍山鎮地形地貌

回龍山鎮境內屬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北低,崗地縱橫,地面高程一般在30~120米,境內最高峯位於白羊山,海拔276米;最低點位於鷂子湖村,海拔19.4米。 [2] 

回龍山鎮水文

回龍山鎮境內屬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沙畈河、長河。沙畈河自羅家咀村入境,經沙畈村、黃家大塘村、崔鋪村、鴿子山村、瓜山村、江八漢村,境內河道長5.3千米,長河自鷂子湖村入境,經梅家墩村進入黃州區,境內河道長8.4千米。 [2] 

回龍山鎮自然資源

回龍山鎮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有地下礦產資源有石英石、花崗岩等。其中石英石主要分佈在白羊山一帶,地質儲量100萬立方米。 [2] 
2011年,回龍山鎮有耕地面積31443畝,人均0.9畝,其中水田24656畝,早地6787畝。 [2] 

回龍山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回龍山鎮轄區總人口344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68人,城鎮化率12.7%。另有流動人口2082人。總人口中,男性17928人,佔52.1%;女性16512人,佔47.9%。18歲以下5031人,佔14.6%;18~35歲9036人,佔26.2%,36~60歲13595人,佔39.5%,60歲以上6778人,佔19.7%。總人口全部為漢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9人。 [2] 
截至2017年末,回龍山鎮常住人口為26895人。 [1] 
截至2019年末,回龍山鎮户籍人口為33976人。 [3] 

回龍山鎮經濟

回龍山鎮綜述

2011年,回龍山鎮財政總收入634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7萬元。 [2] 
2019年,回龍山鎮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8個。 [3] 

回龍山鎮農業

2011年,回龍山鎮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蔬菜為主,農業總產值1.6億元。糧食種植總面積59094畝,總產量26768噸,林業收入87萬元,造林面積1360畝。畜牧業收入5568萬元。漁業收入2508萬元,水產量4369噸。 [2] 

回龍山鎮工業

2011年,回龍山鎮工業以紡織、機械鑄造、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工業總產值4.8億元,有工業企業3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4118人。 [2] 

回龍山鎮商貿

2011年末,回龍山鎮有商業網點698個,職工113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967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3億元。 [2] 

回龍山鎮金融業

2011年末,回龍山鎮境內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800萬元。 [2] 

回龍山鎮郵電業

2011年末,回龍山鎮業務收入112.1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00萬元。 [2] 

回龍山鎮社會事業

回龍山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回龍山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2人,專任教師89人,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3.2%,比上年增長0.3%。 [2] 

回龍山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回龍山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7個,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68人;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6個,演職人員207人,電影放映隊1個;文化專業户3個;公共圖書室28個,藏書5萬冊,學校體育場1個。6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6%。 [2] 

回龍山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回龍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6個,其中衞生院1所,門診部、衞生室25個;病牀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15張,固定資產總值142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9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2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萬人次。27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回龍山鎮社會保障

2011年,回龍山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68户,人數192人,支出57.8萬元,比上年增長27%,月人均250.9元,比上年增長33%;醫療救助2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45人次,共支出54.9萬元,比上年增長62.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163户,人數2380人,支出272.5萬元,比上年增長68.9%,月人均95.4元,比上年增長59.6%。 [2] 

回龍山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回龍山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882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400門,固定電話用户2640户;移動電話用户12000户;寬帶接入用户840户。 [2] 

回龍山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回龍山鎮鎮區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7.3萬立方米。 [2] 
  • 供電
2011年末,回龍山鎮鎮區變電所1座,高壓輸電線路9條,年供電1800萬千瓦時。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回龍山鎮鎮區有花壇78個,綠化面積7650平方米。 [2] 

回龍山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回龍山鎮境內京九鐵路長6千米,有大廣北高速公路、106國道線等公路幹線交會,東距黃州火車站1千米,鎮區客運站1座,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可同時停靠40輛汽車。 [2] 

回龍山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回龍山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回龍山村得名。 [2] 
  • 民間藝術
回龍山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湖北大鼓、農民畫、民間剪紙等。 [2] 
  • 文物古蹟
回龍山鎮有共存社成立舊址,位於回龍山鎮西北2.5千米的八斗灣;有黃岡農民暴動遺址,即回龍山大廟。

回龍山鎮風景名勝

回龍山鎮有林育南、林彪舊居、林育英故居、冰川爍石、白羊山、龍山寺等景點。
林育南、林彪舊居位於回龍山鎮西北2.5千米的林家大灣。育南故居為磚木結構的兩間平房。林彪舊居現有房屋數間。
林育英故居,位於回龍山鎮西北2千米的染鋪灣。1990年修復,為明四暗七的磚木結構平房。
冰川爍石,位於回龍山鎮蔡家塘西北坡上;石高35米,周長15米,褐色,呈不規則橢圓形。
白羊山,位於回龍山鎮東北3千米處,是回龍山與馬曹廟兩鎮的界山,面積約5平方千米,海拔276米,三峯並聳,蒼翠插空。山側有挑花洞,為明主事秦斷宗著書處。山上主植松、杉、竹等。

回龍山鎮著名人物

李四光(1889—1971年),地質學家,原名仲授,回龍山鎮沙販村香爐山人,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後,被世界公認為"中國冰川之父“;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出席黨的"九大"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1971年逝世,享年82歲。
林育南(1898—1931年),革命家回龍山鎮林家大灣人;“林氏三兄弟”之一;民國十年(1921年),同惲代英在八斗灣成立"共存社”主張通過階級鬥爭,實現"勞農政治”。民國十一年(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二年(1923年),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主任,領導"二七"大罷工;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由於叛徒出賣被捕,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殺害於上海龍華,年僅33歲。
林育南 林育南
張浩(1897—1942),革命家,原名林育英,回龍山鎮染鋪灣人,染織工人出身,“林氏三兄弟”之一。民國十一年(192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二年(1923年),參加領導二七大罷工;民國十三年(1924年)任安源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安源地委委員。次年赴蘇聯學習,回國後任上海滬西區委書記,參加領導五卅運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在抗日前線病倒,回延安治療,任中央職委副主任。張浩多次被敵人逮捕,但他始終堅貞不屈。由於經受殘酷拷打,身體受到嚴重摧殘,於延安病逝。
張浩 張浩
林彪(1907—1971),軍事家,原名林育蓉,回龍山鎮林家大灣人,“林氏三兄弟”之一。民國十三年(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十四年(1925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五年(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排長;民國十六年(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連長;民國十七年(1928年)初升為營長。井岡山會師後,升為團長;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他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一至五次反"圍剿"。在長征途中,他指揮紅一軍團突破烏江、搶渡大渡河、攻佔遵義、飛奪瀘定橋、越過大草地、攻佔臘子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參加了遵義會議,6月,任右路軍司令員。到達陝北後,任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長兼政委。
回龍山鎮名人林彪 回龍山鎮名人林彪
秦兆陽(1916—1994年),作家、評論家,回龍山鎮棗樹店人;民國三十年(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入陝北公學延安魯藝學習。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教師、冀中區第十分區黎明報社社長、冀中軍區前線報社 副社長、《華北文藝》編輯。
秦兆陽 秦兆陽
陸沉(1900—1940年),愛國將領原名盧斌,回龍山鎮戴家沖人。"五四"時,參加武漢地區的愛國學生運動。民國九年(1920年),加入"利羣書社";民國十年(1921年),回八斗灣潑新學校任教,加入"共存社"。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三年(1924年),任安源煤礦工人俱樂部主任;民國十四年(1925年)赴廣州,先後任黃埔軍校教宮、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務主任;民國十五年(1926年)秋,隨北伐軍回到武漢,從事農民運動;民國十六年(1927年),被選為湖北省農民協會委員長:是中華全國農協臨時執委委員之一。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七·一五"事變後,他出席了常的"八·七"會議,赴鄂贛邊領導秋收起義;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任江西省委書記。
殷鑑(1904—1937年),革命家,回龍山鎮殷家樓人。民國十年(1921年),跟隨林育南、陳潭秋在武漢開展革命活動,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五年(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曾在列寧墓前宣誓: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戰鬥不止;民國十九年(1930年),回國在上海黨中央機關工作;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月逝世,時年33歲。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38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彭軍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湖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7月:1334-1335.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46.
  • 4.    2020回龍山鎮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