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鎖定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借回中牡丹為雨所敗的淒涼景象寄託了作者自己身世零落摧殘之感。第一首詩作者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淪落想到失意的親朋,因小見大,寄託遙深;第二首詩表達作者擔心情人如牡丹,還沒成眷屬就要凋謝了,盼望早日成就富貴夢。全組詩格調淒涼哀婉,標誌着李商隱獨具個性的創作風格的真正形成。
作品名稱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作品別名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題    材
詠物詩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作品原文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悵卧遙帷
章台街裏芳菲伴,且問宮腰損幾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1]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註釋譯文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詞句註釋

⑴回中:在涇州(今甘肅涇川)附近,因秦時曾建有回中宮而得名。
⑵下苑:指漢代的宜春下苑。唐時稱曲江池。追:回憶。
⑶西州:地名,指安定郡。相期:期待;相約。
⑷水亭:臨水的亭子。
⑸羅薦:絲綢褥子。
⑹殷勤:情意懇切。
⑺“有人”句:此句以花擬人,用美人悵卧遙帷的情狀來形容牡丹為雨所敗後花事已闌。
⑻章台:戰國時秦宮中台名。
⑼宮腰:語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⑽浪笑:漫笑。不及春:榴花初夏始放。據《舊唐書·文苑傳》載,李淵即帝位後,孔紹安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曰:“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李商隱翻用孔詩意,是説“先期零落”的牡丹比“不及春”的榴花更為可悲。
⑾先期:約定日期之前;在事情發生或進行之前。零落:凋謝。
⑿玉盤:喻白牡丹花。據《洛陽花木記》記載,牡丹有叫玉盤妝的。迸淚:濺淚。淚指雨點。數(shuò):屢次。
⒀錦瑟驚弦:喻雨打牡丹之聲。
⒁重陰:濃陰,烏雲密佈。舊圃:指舊時曲江的花圃。曲江為長安勝地,環境優美。這句是説曲江花圃的牡丹,受到精心培育,境遇不是被風雨摧折的回中牡丹所可比擬。
⒂生意:生機。屬流塵:付給塵土。指花為風雨打落。
⒃前溪:前溪村在浙江武康,南朝時為教授音樂舞蹈的地方。於兢《大唐傳》載:“江南聲伎多自此出,所謂‘舞出前溪’者也。”六朝樂府又有《前溪歌》,中有“花落隨水去,何見逐流還”之句。
⒄並:且。粉態:指牡丹潔白的姿容。 [2]  [3]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白話譯文

其一
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憶,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邊亭台幕天大雨春寒之氣還存在,絲羅褥子春天散香雖温暖讓人沒感知。
飛舞的蝴蝶專注採收落花之粉,美人在遠處憂愁地卧在帷幕中。
長安章台街裏還有其他花朵為伴,暫且問您牡丹花如楚宮女的細腰在風雨後又減損多少枝?
其二
不要笑石榴花盛開遲而趕不上芳春,牡丹花過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它那花冠如潔白的玉盤,淚珠飛濺,傷心屢屢;無情風雨像急奏的錦瑟,繁弦促柱,破夢頻頻。
萬里陰雲密佈,已不是過去花圃,一年美好生機,早付與污泥流塵。
在前溪舞歇歌殘後您若再回頭看看,定會感覺到今朝風雨裏牡丹的粉態猶新。 [2]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的暮春時節,李商隱在長安應試博學鴻詞科落第,由長安動身回涇州,在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中,寫下了《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2]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作品鑑賞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整體賞析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是李商隱“命運”交響曲中的一個主題樂章。全詩以被暴風雨摧殘為背景,抒發自己的政治心境。美麗的牡丹被夜來風雨所摧殘,在惜花之情中寄寓了作者失意之慨。“回中牡丹”,正是作者的自我寫照。
第一首詩起聯謂牡丹往年植於曲江苑圃之繁華情景已不可復追,今日乃忽於此西州風雨之中相值,喻往歲進士登第、曲江遊賞、得意盡歡之盛況已不可再,今日竟淪落寄此涇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謂今日處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當年置身曲江苑圃時羅薦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應上“未可追”)。五六正寫“敗”字,謂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為雨敗後,花事已闌,有似佳人之悵卧遙帷,意興闌珊,精采全無矣。末聯諸家多從何焯馮浩之説,謂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細按亦覺可疑。蓋此二章專寫“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處處以曲江下苑與西州回中相對照,以見淪落天涯之恨。既雲“章台街裏芳菲伴”,則彼等固身處京華,春風得意者,豈有淪落之恨?然則“且問宮腰損幾枝”者,謂其日日舞於春風之中,恐不免瘦損宮腰也。“宮腰損幾枝”非言其失意,乃謂其得意也。姚培謙謂“失意者失意,得意這未嘗不得意也”(《李義山詩集箋註》)似得其情。
第二首詩首聯謂榴花開雖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傷心。三四寫牡丹為雨所敗,言玉盤之上,雨珠飛濺,似頻流傷心之淚;急雨打花,如錦瑟驚弦,聲聲破夢(《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後夢作》有“雨打湘靈五十弦”之句)。“傷心”“破夢”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傷心破夢亦即作者之情懷遭遇。五六寫環境與敗後情景,萬里長空,陰雲密佈,氣候惡劣,已非當年曲江舊圃之環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塵。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擊而淪落,心傷淚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環境已不可再,今後之前途已不可問。末聯則借異日花瓣落盡之時迥視今日雨中情景,猶感粉態之新豔,暗示將來之厄運更甚於今日。詩歌借物寓意,既注意對物的細緻刻畫,更重視比興託諷,全詩便顯得用意深厚。聯繫應宏博試被黜情事,此詩之感遇性質自不待言。
這兩首詩是李商隱眾多詠物詩中的優秀作品。其格調比《安定城樓》更為淒涼、哀婉,與後期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風格一致。前一首以奇特的聯想寫牡丹,由牡丹想到遙卧的美人,用惆悵的美人寫敗落的牡丹,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且意象豐富,詩境優美,冷豔,表達精緻婉曲。後一首則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融進物中,物我一體。把感傷情緒注入朦朧瑰麗的詩境,用哀婉的情調、美麗的形象和詞采,寫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風格已大不似前。而這樣託物寄情的詠物詩卻大量出現在他以後的詩歌創作中,每一首都那樣哀傷、悽豔。這組詩對他以後的詠物詩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標誌着他獨特創作風格的真正形成。 [2]  [3]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名家點評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詳味二篇(指同題二首)領句,似皆有所思而託物起興者,其或亦為甘露罹禍者而發耶? [4] 
清·陸昆曾《李義山詩解》:隋孔紹安《應制詠石榴》詩有“只為來朝晚,開花不及春”之句,義山借用作翻,言此牡丹先春零落,較開不及春之榴花更為愁人。“玉盤迸淚”,花含雨也,故見之者傷心;“錦瑟驚弦”,雨著花也,故聞之者破夢。“非舊圃”,照應回中;“屬流塵”,照應雨敗。結言牡丹自是國色,雖飄零之候,粉態猶足動人,此文家“黃龍擺尾”法也。 [4] 
清·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程夢星曰:此二首乃嘆長安故妓流落回中者,牡丹特借喻耳。 [4]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姚培謙曰:大抵世間遇合,不及春者,未必遂可悲,及春者,未必遂可喜。玉盤迸淚,點點傷心,花之遇雨也;錦瑟驚弦,聲聲破夢,雨之敗花也。從此萬里重陰,頓非舊圃,一年生意,總屬流塵。唯是前溪舞處,花片浮來,猶尚分其光澤耳。才人之不得志於時者,何以異此! [4] 
清·毛張健《唐體餘編》:工於襯貼。 [4]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借牡丹寫照也。玩其制題,則知以涇原之故而為人所斥矣。或是豔情之作,未可定。王鳴盛曰:悲涼婉轉,無限愁酸。 [4] 
清·紀昀《玉溪生詩説》:純乎唱嘆,何處着一呆筆?芥舟評曰:二首不失氣格,兼多神致。 [4] 
近代·張採田玉溪生年譜會箋》:通首皆婉恨語,悽然不忍卒讀,必非豔情。 [4] 
近代·汪闢疆《玉溪詩箋舉例》:假物寓慨,隱而能顯,是徐熙、惠崇畫法。 [4]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83
  • 2.    陳永正.李商隱詩選譯[M].成都:巴蜀書社,1991:45-47
  • 3.    沈鵬雲.筆下生情 寓意深遠——李商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賞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4):27-28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500-2501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