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四無糧倉

鎖定
四無糧倉,即新中國第一代糧食人,不畏艱苦,夜以繼日地頑強工作,登房頂、端雀窩,爬地壟、堵鼠洞,滅鼠保糧,蟲口奪糧,於1954年創建出:無蟲(蛀)、無黴(變)、無鼠(害)、無雀(擾)的“四無糧倉”。它的創建開啓了我國糧食倉儲事業發展的新時代。
中文名
四無糧倉
基本定義
無蟲、無黴、無鼠、無雀
創建時間
1954年首創
術語介紹
2014年是“四無糧倉”創建60週年,國家糧食局27日在“四無糧倉”發源地浙江餘杭向全國糧食系統發出號召,要傳承“四無糧倉”精神,紮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牢牢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
何為“四無糧倉”精神?“四無糧倉”創建60年來,我國糧食倉儲發生了哪些變化?新時期弘揚這一精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
“四無糧倉”的創建開啓了我國糧食倉儲事業發展的新時代
記者:“四無糧倉”精神的內涵是什麼?為何在此時大力號召全行業傳承這一精神?
任正曉: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全國只有60億斤糧食倉容,且大部分是由祠堂、廟宇改建的,倉儲設施簡陋,儲藏技術落後,蟲、黴、鼠、雀危害大,造成巨大的糧食損失損耗,嚴重危及新中國的糧食安全。
以浙江餘杭糧食幹部職工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糧食人,不畏艱苦,夜以繼日地頑強工作,登房頂、端雀窩,爬地壟、堵鼠洞,滅鼠保糧,蟲口奪糧,1954年創建出無蟲、無黴、無鼠、無雀的“四無糧倉”。它的創建開啓了我國糧食倉儲事業發展的新時代。
“四無糧倉”精神的內涵是創業、創新、節儉、奉獻的精神。當前,我國糧食流通工作進入全面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新階段,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領域改革正處於攻堅時期。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更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四無糧倉”精神,艱苦奮鬥、敢於擔當,昂揚向上、勇於創新,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再立新功。 [1] 
參考資料